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杨志明、胡晓义等部领导就社会关注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传递了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本期我们对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1
加快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最核心的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
3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深圳卫视记者提问时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为2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当然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
着力解决农民工等未覆盖人群社会保障问题
3月8日,尹蔚民部长就“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是在推进的方针上,首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三项制度,可以做到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二是在覆盖人群上要由少到多,虽然我们的制度全覆盖了,但是人群还没有全覆盖,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着力解决。三是解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问题,包括养老的待遇,也包括医保的待遇。
3
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要提高统筹层次
尹蔚民部长在回答江苏《南京晨报》记者提问时说,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有利于化解风险。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阶段,去年底全国老龄人口1.7亿,占总人口的12.8%,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而且全国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有7000多亿。另一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包括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我们还要研究投资的办法,使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值,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冲击。
4
将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解决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问题
尹蔚民部长在回答《工人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劳务派遣,应该说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它的最大好处是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当然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和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都有明确的规定。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的行为,就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二,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第三,深入研究劳务派遣当中存在的问题,怎样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既有利于企业用工,有利于促进就业,又有利于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的这样一种比较规范的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
5
将从五个方面着力破解就业难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着力破解就业难题。
一是着力做好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更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二是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基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和创业。全面推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对接,缓解“招工难”问题。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增强就业稳定性。
三是着力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服务标准,启动第二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四是着力做好职业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操作办法。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推进素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五是着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就业失业登记,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推进诚信体系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促进就业
3月7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在政协礼堂召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案办理协商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出席会议并重点介绍了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具体情况。杨志明说,家庭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作用;二是抓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是加强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权益维护;四是大力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五是搞好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六是努力加强基础工作。杨志明表示,发展家庭服务业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和单位多,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十分关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在着力抓好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发展改革、民政、财政、商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并与各位政协委员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听取和反馈意见,共同推动家庭服务业取得新发展。
7
年底前300多万人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3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回答《中国社会保障报》记者提问时指出,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就是已经受到工伤的伤害,但是还没有纳入工伤保险的统筹范围,而是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解决待遇的一批人员,这个群体在老国有企业特别是过去一些矿山、建筑企业当中比较集中。
老工伤问题是一个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革涉及群体规模比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作出决策全面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们初步调查,现在工伤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1.62亿职工,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还有300多万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其中国有企业当中有伤残等级的,特别是1-6级工伤人员加上工亡职工的家属。
这样一个群体特别是伤残和工亡职工的遗属是最需要帮助的,因为他们日常的医疗费和抚恤费用比较高。国务院决定把所有的老工伤人员都纳入到这个范围来。目前,老工伤人员所在的企业,有一部分已经破产,有一部分虽然没有破产,但是经营困难,很难再拿出钱来,所以在国务院的决策中要求多渠道筹资,首先存续企业应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目前工伤保险基金有一定的结余,用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再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还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再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老工伤人员特别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等,给予有重点的资金支持。
8
我们正在向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3月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目前,我国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超过12.6亿人。仅2009年、2010年,新增加城镇参保人数就达到1.14亿人。胡晓义说,两年增加1亿多人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这是了不起的。“我们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据介绍,过去三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补助达到了460多亿元。加上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则高达1068亿元。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也带动了医疗保险收入的增长。2009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630亿元,2010年增收586亿元。
胡晓义说,这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同时,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集中解决了800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胡晓义表示,今年力争住院大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并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且不低于5万元。也就是说,最贫困县支付的医保最高限额也不会低于5万元。与此同时,还要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并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工作。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杨志明、胡晓义等部领导就社会关注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传递了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本期我们对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1
加快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最核心的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
3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深圳卫视记者提问时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为2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当然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
着力解决农民工等未覆盖人群社会保障问题
3月8日,尹蔚民部长就“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是在推进的方针上,首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三项制度,可以做到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二是在覆盖人群上要由少到多,虽然我们的制度全覆盖了,但是人群还没有全覆盖,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着力解决。三是解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问题,包括养老的待遇,也包括医保的待遇。
3
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要提高统筹层次
尹蔚民部长在回答江苏《南京晨报》记者提问时说,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有利于化解风险。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阶段,去年底全国老龄人口1.7亿,占总人口的12.8%,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而且全国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有7000多亿。另一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包括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我们还要研究投资的办法,使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值,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冲击。
4
将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解决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问题
尹蔚民部长在回答《工人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劳务派遣,应该说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它的最大好处是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当然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和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都有明确的规定。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的行为,就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二,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第三,深入研究劳务派遣当中存在的问题,怎样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既有利于企业用工,有利于促进就业,又有利于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的这样一种比较规范的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
5
将从五个方面着力破解就业难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着力破解就业难题。
一是着力做好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更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二是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基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和创业。全面推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对接,缓解“招工难”问题。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增强就业稳定性。
三是着力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服务标准,启动第二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四是着力做好职业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操作办法。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推进素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五是着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就业失业登记,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推进诚信体系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促进就业
3月7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在政协礼堂召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案办理协商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出席会议并重点介绍了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具体情况。杨志明说,家庭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作用;二是抓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是加强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权益维护;四是大力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五是搞好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六是努力加强基础工作。杨志明表示,发展家庭服务业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和单位多,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十分关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在着力抓好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发展改革、民政、财政、商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并与各位政协委员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听取和反馈意见,共同推动家庭服务业取得新发展。
7
年底前300多万人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3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回答《中国社会保障报》记者提问时指出,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就是已经受到工伤的伤害,但是还没有纳入工伤保险的统筹范围,而是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解决待遇的一批人员,这个群体在老国有企业特别是过去一些矿山、建筑企业当中比较集中。
老工伤问题是一个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革涉及群体规模比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作出决策全面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们初步调查,现在工伤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1.62亿职工,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还有300多万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其中国有企业当中有伤残等级的,特别是1-6级工伤人员加上工亡职工的家属。
这样一个群体特别是伤残和工亡职工的遗属是最需要帮助的,因为他们日常的医疗费和抚恤费用比较高。国务院决定把所有的老工伤人员都纳入到这个范围来。目前,老工伤人员所在的企业,有一部分已经破产,有一部分虽然没有破产,但是经营困难,很难再拿出钱来,所以在国务院的决策中要求多渠道筹资,首先存续企业应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目前工伤保险基金有一定的结余,用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再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还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再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老工伤人员特别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等,给予有重点的资金支持。
8
我们正在向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3月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目前,我国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超过12.6亿人。仅2009年、2010年,新增加城镇参保人数就达到1.14亿人。胡晓义说,两年增加1亿多人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这是了不起的。“我们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据介绍,过去三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补助达到了460多亿元。加上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则高达1068亿元。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也带动了医疗保险收入的增长。2009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630亿元,2010年增收586亿元。
胡晓义说,这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同时,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集中解决了800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胡晓义表示,今年力争住院大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并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且不低于5万元。也就是说,最贫困县支付的医保最高限额也不会低于5万元。与此同时,还要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并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