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合并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1].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结核病的患病率约为普通人群的9倍,其中白血病最为常见2-3.据WHO统计资料估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结核病,每年约有840万新发病例,其中每年约28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为结核病高发地区,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高达459/10万4.我们将2000年以来恶性血液病诊治过程中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8月11~13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代表将被授予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征稿范围:①血栓与止血机制研究;②血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期刊
患者,女,78岁.因"反复终末肉眼血尿1个月,加重4 d"入院.查体全身未见肿大淋巴结及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 45个/μl,WBC 137个/μl;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技术(CTU)平扫+增强:平扫示膀胱右前壁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突向膀胱内,直径约2.5 cm,病灶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值约为37 Hu;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动
期刊
患者,男,54岁.因小便间断性呈酱油色样3年,皮肤发绀2年,乏力1年于2010年1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酱油色尿,无明显规律,晨起为重,无乏力、发热及腰、背痛等不适,尿常规示尿潜血、管型、蛋白均阳性,但未进一步诊治.2年前患者受冻部位(脸部、耳部)皮肤发绀,升温后好转,无明显乏力、头昏等不适,仍未诊治.1年前患者感乏力并逐渐加重,伴活动后心悸、胸闷、头昏,血常规:HGB 62 g/L
期刊
转铁蛋白受体(TfR或CD71)的酶切形式为可溶性(s)TfR,主要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膜[1-2],有学者认为[3],当机体不存在铁缺乏时,sTfR的水平可间接反应骨髓幼稚红细胞的比例,是评价骨髓红系增生程度及整体骨髓造血的重要参数.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由于受到无效造血等因素的影响,幼稚红细胞膜上TfR表达量与骨髓红系增生程度并不符合.我们收集了38例MDS患者及21例非重型再生障
期刊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均为儿童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但两者合并存在未见文献报道.现报道我们发现的1例儿童LBL合并AML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期刊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方法 取22例初治ITP患者(初治组)、22例精皮质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CR)ITP患者(CR组)及2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pDC,分别加入0、5、10、30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α、IL-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7例MCL患者资料,并结合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8岁,男女比例3.3∶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为主(42例,占89.4%).骨髓累及者13例(27.7%),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者6例(12.8%),乳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体内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并结合于红细胞膜上,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婴儿难治性AIHA症状重,病程迁延,病死率高,治疗目标是迅速控制溶血[1-2].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AIHA及Evans综合征安全有效[3].但利妥昔单抗在婴儿患者应用少,既往仅国外有报道,且均为非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小样
期刊
目的 研究染色体13q14缺失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淋巴瘤中心132例初治MM患者骨髓标本行CD138免疫磁珠富集骨髓瘤细胞后,采用13q14(RB1)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合不同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①检出率:FISH检测13q14缺失率为51.5%,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l3(-13/13q-)检出率仅为5.0%.②单因素分析显
目的 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681例DLBCL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分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42∶1,中位年龄56岁,Ⅲ~Ⅳ期者占51.4%,有B症状者占37.6%,IPI评分中高危(3~5分)者占30.2%,结外起病者占49.8%,胃肠道受累占结外器官受累者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