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高校内依附于宿舍而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分为表层宿舍文化,中层宿舍文化,深层宿舍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存在卫生不佳、人际关系紧张、价值标准迷茫等现状问题。本文力求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共进的目标,管理体制的创新,宿舍活动的拓展,实现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内涵;现状;构建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等。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映射,作为群体文化,它是一个多成份,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第一层为表层宿舍文化,指宿舍的内部设施、布局结构、美化装饰、卫生状况;第二层为中层宿舍文化,主要反映各种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学习、生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等及其执行情况;第三层为深层宿舍文化,主要指宿舍成员的政治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及其外化。这三个层次互为表里、相互影响。表层文化是中层和深沉文化的物质依托,中层文化是表层文化的保障,同时也促使深层文化的健康发展。深层文化体现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的内涵,升华,也是宿舍文化的灵魂,是宿舍文化构建的核心。这三者有机而和谐地统一,从而构成一个特殊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推动宿舍文化的良性发展。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
(1)宿舍卫生状况欠佳。大学生的宿舍就是家,家本该干净整洁,可是,大学生往往注重个人仪表形象,对宿舍的公共卫生却任其脏乱差,衣物随手放,被子不叠,废纸垃圾乱扔,特别是男生宿舍更差。(2)人际关系不够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和谐与共的必要条件。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弱,个人主义较严重,因此,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人际关系有势利化庸俗化倾向。(3)宿舍管理体制错位。大学生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宿舍管理体制也从教育管理职能向效益管理职能转变,制定的管理制度多是刚性制度,缺乏人性关怀,以罚代管,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大,管理措施落不到实处,造成宿舍管理空壳化。(4)价值评价标准迷茫。真善美大学生的价值评价的主流标准,但是,在社会追求物质享受的影响下,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追求名牌时尚,寻求攀比之心也潜滋暗长。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
(1)以人为本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核心。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十八大人大代表在会议上重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要把大学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社会要求与发展的高级人才服务。(2)和谐共进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目标。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上中,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政府和人民共同追求的安定團结新局面,高校宿舍作为社会的构成单元,其和谐与否关系重大,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大学宿舍暴力事件,凶杀案件,时刻提醒我们构建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任重道远。(3)创新管理体制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保证。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其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第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各项宿舍管理制度为重心的中层宿舍文化是落实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保障。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管理规章,条例,奖惩措施,,评比制度,可以汇编成书,作为入学教育内容,通过纪律约束,实现学生的养成教育。第二,转变学生宿舍管理员队伍的管理理念。变管制为管理,变“事后惩罚”为“超前服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数量服务”为“质量服务”;变“为我服务”为“自我服务”。第三,依托学生党团组织,辅助落实管理措施。积极调动广大党团员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学生宿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来。(4)大力拓展宿舍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动力。“宿舍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托一定的活动来推动。”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新颖,品味高雅,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标兵活动,开展才艺评比,开展体育竞技等,既陶冶了情操,又加强了宿舍成员的合作与沟通,利于协调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宿舍文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创造机会。学生既是学生宿舍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更是受益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宿舍文化建设的持续、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姚松涛.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建构[J].理论月刊.2001(专辑6.1)
[2]罗福建.从大学生公寓特点谈思想政治工作[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0)
[3]悠然斋.试论高职宿舍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新浪博客
[4]胡海燕.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硕士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内涵;现状;构建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等。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映射,作为群体文化,它是一个多成份,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第一层为表层宿舍文化,指宿舍的内部设施、布局结构、美化装饰、卫生状况;第二层为中层宿舍文化,主要反映各种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学习、生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等及其执行情况;第三层为深层宿舍文化,主要指宿舍成员的政治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及其外化。这三个层次互为表里、相互影响。表层文化是中层和深沉文化的物质依托,中层文化是表层文化的保障,同时也促使深层文化的健康发展。深层文化体现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的内涵,升华,也是宿舍文化的灵魂,是宿舍文化构建的核心。这三者有机而和谐地统一,从而构成一个特殊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推动宿舍文化的良性发展。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
(1)宿舍卫生状况欠佳。大学生的宿舍就是家,家本该干净整洁,可是,大学生往往注重个人仪表形象,对宿舍的公共卫生却任其脏乱差,衣物随手放,被子不叠,废纸垃圾乱扔,特别是男生宿舍更差。(2)人际关系不够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和谐与共的必要条件。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弱,个人主义较严重,因此,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人际关系有势利化庸俗化倾向。(3)宿舍管理体制错位。大学生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宿舍管理体制也从教育管理职能向效益管理职能转变,制定的管理制度多是刚性制度,缺乏人性关怀,以罚代管,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大,管理措施落不到实处,造成宿舍管理空壳化。(4)价值评价标准迷茫。真善美大学生的价值评价的主流标准,但是,在社会追求物质享受的影响下,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追求名牌时尚,寻求攀比之心也潜滋暗长。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
(1)以人为本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核心。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十八大人大代表在会议上重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要把大学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社会要求与发展的高级人才服务。(2)和谐共进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目标。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上中,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政府和人民共同追求的安定團结新局面,高校宿舍作为社会的构成单元,其和谐与否关系重大,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大学宿舍暴力事件,凶杀案件,时刻提醒我们构建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任重道远。(3)创新管理体制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保证。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其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第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各项宿舍管理制度为重心的中层宿舍文化是落实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保障。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管理规章,条例,奖惩措施,,评比制度,可以汇编成书,作为入学教育内容,通过纪律约束,实现学生的养成教育。第二,转变学生宿舍管理员队伍的管理理念。变管制为管理,变“事后惩罚”为“超前服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数量服务”为“质量服务”;变“为我服务”为“自我服务”。第三,依托学生党团组织,辅助落实管理措施。积极调动广大党团员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学生宿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来。(4)大力拓展宿舍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动力。“宿舍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托一定的活动来推动。”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新颖,品味高雅,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标兵活动,开展才艺评比,开展体育竞技等,既陶冶了情操,又加强了宿舍成员的合作与沟通,利于协调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宿舍文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创造机会。学生既是学生宿舍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更是受益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宿舍文化建设的持续、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姚松涛.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建构[J].理论月刊.2001(专辑6.1)
[2]罗福建.从大学生公寓特点谈思想政治工作[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0)
[3]悠然斋.试论高职宿舍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新浪博客
[4]胡海燕.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