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人们对自然、人生的探索和认知,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民俗
人教版2001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情。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不仅要感受名家们用妙趣横生的笔触再现民俗风情、传递美好情感的美丽,更要体会这些民俗背后蕴含的中华民族对于亲情、友情、团圆、幸福等的理解。如何上好这些民俗类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浓郁的民族风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探讨。
一、以民俗为焦点,活跃课堂气氛
本单元的课文,总体来说生活气息浓郁,富有情趣。如《端午的鸭蛋》中描绘的端午节的习俗,很容易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相似的情景,读起来更亲切有味。挂鸭蛋络子、用鸭蛋壳装萤火虫,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城市生活的体验。
二、以民俗为主体,讲解风土人情
本单元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体味优美语言,也要借机普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草、喝雄黄酒是比较普遍的风俗。而在作家汪曾祺的家乡江苏高邮,又有独特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风俗。在与世界日益接轨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不能只会崇拜美式漫画的个人英雄主义,追求日式漫画的唯美浪漫画风,而要多了解些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多体会些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让它们能多积淀些在学生心里。
三、抓住优美语句赏析,让学生体会其中妙处
这一单元中对景物风情的描写比比皆是:如《云南的歌会》中,环境描写,烘云托月。文章第四段写赶马女孩唱歌,铺设的是“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用小鸟的歌声和云雀的轻吟来给赶马姑娘伴唱。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无比秀丽、令人陶醉的景物来烘托女孩轻松随意洒脱的山歌。山歌与美丽的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民俗风景画。这些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有不少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要提醒学生做好积累。
四、学会从作品中感悟人文情怀,多一点人生阅历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通向情感世界的窗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窗口了解更多的世间风情。《俗世奇人》让我们领略了中外闻名的天津泥人张的艺术魅力。今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特别是现在“一带一路”的国际经济环境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将更加熠熠生辉。
五、从课文中学会找写作之“米”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作的范例。从《云南的歌会》中学生可以了解景物描写的写法,从《春酒》中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妙处,感受了作品诗一般的语言和风俗、人情之美……这些例子对于学生的写作都大有裨益。从写作的素材来说,本单元写的是生活中的寻常事,表现的都是普通人,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主旨都有深意,优美的散文都是形散神聚。这正是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尽力达到的,由此啟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好素材。
【参考文献】
[1] 华凌崧. 民俗类课文教学思路探微[J]. 语文教学之友,2015(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民俗
人教版2001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情。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不仅要感受名家们用妙趣横生的笔触再现民俗风情、传递美好情感的美丽,更要体会这些民俗背后蕴含的中华民族对于亲情、友情、团圆、幸福等的理解。如何上好这些民俗类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浓郁的民族风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探讨。
一、以民俗为焦点,活跃课堂气氛
本单元的课文,总体来说生活气息浓郁,富有情趣。如《端午的鸭蛋》中描绘的端午节的习俗,很容易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相似的情景,读起来更亲切有味。挂鸭蛋络子、用鸭蛋壳装萤火虫,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城市生活的体验。
二、以民俗为主体,讲解风土人情
本单元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体味优美语言,也要借机普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草、喝雄黄酒是比较普遍的风俗。而在作家汪曾祺的家乡江苏高邮,又有独特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风俗。在与世界日益接轨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不能只会崇拜美式漫画的个人英雄主义,追求日式漫画的唯美浪漫画风,而要多了解些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多体会些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让它们能多积淀些在学生心里。
三、抓住优美语句赏析,让学生体会其中妙处
这一单元中对景物风情的描写比比皆是:如《云南的歌会》中,环境描写,烘云托月。文章第四段写赶马女孩唱歌,铺设的是“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用小鸟的歌声和云雀的轻吟来给赶马姑娘伴唱。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无比秀丽、令人陶醉的景物来烘托女孩轻松随意洒脱的山歌。山歌与美丽的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民俗风景画。这些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有不少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要提醒学生做好积累。
四、学会从作品中感悟人文情怀,多一点人生阅历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通向情感世界的窗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窗口了解更多的世间风情。《俗世奇人》让我们领略了中外闻名的天津泥人张的艺术魅力。今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特别是现在“一带一路”的国际经济环境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将更加熠熠生辉。
五、从课文中学会找写作之“米”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作的范例。从《云南的歌会》中学生可以了解景物描写的写法,从《春酒》中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妙处,感受了作品诗一般的语言和风俗、人情之美……这些例子对于学生的写作都大有裨益。从写作的素材来说,本单元写的是生活中的寻常事,表现的都是普通人,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主旨都有深意,优美的散文都是形散神聚。这正是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尽力达到的,由此啟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好素材。
【参考文献】
[1] 华凌崧. 民俗类课文教学思路探微[J]. 语文教学之友,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