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概念英语》是一套以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为对象,涵盖初级至高级,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的综合英语教材。其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严格的循序渐进原则,课文趣味性强,不以语法为中心,让学习者在诵读、欣赏美文的过程中体会英语在真实场景中的运用,增强英语的语感。
关键词:新版;循序渐进;趣味性;语言运用能力;语感
国内英语学习者当中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新概念英语》。第一版《新概念英语》于1967年出版,是Louis George Alexander(以下简称“亚历山大”)为德国的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一套教材。199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和香港朗文出版社(现已并入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以下简称“香港朗文”)决定合作编写新版《新概念英语》。新版教材的编写工作于1995年底启动,1997年11月,新版《新概念英语》学生用书1—4册、教师用书1—2册出版。这套新版教材现有4本学生用书、4本教师用书和4本练习册。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新版《新概念英语》是一套以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为对象,涵盖初级至高级,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的综合英语教材。
第一版《新概念英语》于20世纪70年代以影印版的形式进入中国。 1975年我毕业留校任教后,首次接触到这套教材。当时我觉得《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故事短小精悍,语言流畅,是难得的“美文”,所以就极力向我教的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大学生推荐,布置他们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小故事。
1995年,外研社和香港朗文决定合作编写新版《新概念英语》,并选择我作为亚历山大的合作编写者。当年12月,我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了亚历山大,然后我们在北京和西安就新版教材的编写进行了近10天的讨论。
当时,我们为新版教材确立了3个目标:
1. 更新语言。旧版与新版之间相隔30年,时代在前进,语言也有了许多变化。比如,过去英国人习惯说“Have you…?”,到了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接受美国英语的习惯用法“Do you have…?”。因此,新版教材要反映出30年来语言的进步。
2. 更新课文。新版教材的第一册更新了旧版对话中的一些词语;第二册更换了3篇课文;第三册更换了4篇。第四册的变动较大:全书由旧版的60篇课文变更为48篇,删除了旧版中的19篇,新增了7篇。第四册新增的课文中有几篇时代感很强,如:第10课讲硅谷;第14课讲(天气预报中的)蝴蝶效应;第35课讲太空探险;第48课讲股份投资。这些最新的内容体现了从第一版出版以来的时代进步。
3. 更新练习。新版教材课文中的练习更适合中国学习者使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使新版《新概念英语》更加“本土化”。
现在回忆起来,1995年12月的那次近10天的工作讨论效率很高,也很有意思。由于当时编写新版教材还是一个“商业秘密”,因此亚历山大的那次来访属于工作访问,没有媒体的干扰。记得那些天,我们在上午逐册讨论新版教材的模式、体例和需要对旧版作出的改动和调整。这里说的“我们”是指亚历山大和我,以及外研社、香港朗文各一位责任编辑,共4人。外研社和香港朗文的领导只是参加了双方的首次见面以及亚历山大在北京、西安所做的两场英语学习讲座。每天下午,亚历山大和夫人会去北京、西安的旅游景点参观,而我则忙着把上午的讨论落实到纸上,写出每册新版教材的样课,晚上再送到外研社的印刷厂去排版;当时出版系统使用的排版软件与现在的WORD办公软件有很大差异。第二天讨论新一册新版教材的编写计划前,我们先一起看一遍前一冊的样课,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后就形成了新版教材的模式。在亚历山大离开西安前,新版教材学生用书1—4册、教师用书1—2册的样课都已确定了下来。记得亚历山大在临走前对我说,他很高兴能有我这样一位合作伙伴,因为他又发现了一个“工作狂”。正是性格上的相通,使我们两个年龄相差近20岁的人在第一次见面后就结成了“忘年交”。
由于我当时除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英语系担任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学校的行政工作,因此编写新版教材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两个假期。1996年暑假,我把自己“关进”珠海的一家酒店,关掉手机,埋头写作。我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第二册96课和第三册前30课的编写工作,并在日历中详细记录了每天的任务完成情况。手越写越顺,每一天完成的课数也越来越多。尝到了闭门写作的甜头后,我自1996年起,每个假期都离开北京,把自己“关进”一家酒店。我把这种安排戏称为“写作假”。正是由于这种“拼命三郎”或“工作狂”的精神,我们才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前六册书的出版工作。我的“写作假”持续了20多年,我个人的许多学术专著和教材,也都是在“写作假”期间完成的。
记得有一年在新版《新概念英语》教师训练班开班仪式上,我用一句话总结了《新概念英语》的教学理念:“The book is in natural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non-English speaking environment.”中文意思就是:这本书与在非英语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完全相符。
在新版《新概念英语》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掌握一套规则,积累大量词汇。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应是告诉学生关于一门语言的知识,而应是使学生能够使用这门语言。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一门语言,最终是要看他运用如何,而不是懂了多少。在这方面,学习语言与学习乐器十分相似。学生所做的操练与练习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使他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者。一个学生学了许多语法知识却不会运用语言,就像一个弹钢琴的人学了许多有关和声的知识却不会弹钢琴一样。因此,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言并不看他懂了多少,而要看他在众人面前语言运用得如何。”
关键词:新版;循序渐进;趣味性;语言运用能力;语感
国内英语学习者当中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新概念英语》。第一版《新概念英语》于1967年出版,是Louis George Alexander(以下简称“亚历山大”)为德国的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一套教材。199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和香港朗文出版社(现已并入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以下简称“香港朗文”)决定合作编写新版《新概念英语》。新版教材的编写工作于1995年底启动,1997年11月,新版《新概念英语》学生用书1—4册、教师用书1—2册出版。这套新版教材现有4本学生用书、4本教师用书和4本练习册。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新版《新概念英语》是一套以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为对象,涵盖初级至高级,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的综合英语教材。
新版《新概念英语》的诞生
第一版《新概念英语》于20世纪70年代以影印版的形式进入中国。 1975年我毕业留校任教后,首次接触到这套教材。当时我觉得《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故事短小精悍,语言流畅,是难得的“美文”,所以就极力向我教的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大学生推荐,布置他们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小故事。
1995年,外研社和香港朗文决定合作编写新版《新概念英语》,并选择我作为亚历山大的合作编写者。当年12月,我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了亚历山大,然后我们在北京和西安就新版教材的编写进行了近10天的讨论。
当时,我们为新版教材确立了3个目标:
1. 更新语言。旧版与新版之间相隔30年,时代在前进,语言也有了许多变化。比如,过去英国人习惯说“Have you…?”,到了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接受美国英语的习惯用法“Do you have…?”。因此,新版教材要反映出30年来语言的进步。
2. 更新课文。新版教材的第一册更新了旧版对话中的一些词语;第二册更换了3篇课文;第三册更换了4篇。第四册的变动较大:全书由旧版的60篇课文变更为48篇,删除了旧版中的19篇,新增了7篇。第四册新增的课文中有几篇时代感很强,如:第10课讲硅谷;第14课讲(天气预报中的)蝴蝶效应;第35课讲太空探险;第48课讲股份投资。这些最新的内容体现了从第一版出版以来的时代进步。
3. 更新练习。新版教材课文中的练习更适合中国学习者使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使新版《新概念英语》更加“本土化”。
现在回忆起来,1995年12月的那次近10天的工作讨论效率很高,也很有意思。由于当时编写新版教材还是一个“商业秘密”,因此亚历山大的那次来访属于工作访问,没有媒体的干扰。记得那些天,我们在上午逐册讨论新版教材的模式、体例和需要对旧版作出的改动和调整。这里说的“我们”是指亚历山大和我,以及外研社、香港朗文各一位责任编辑,共4人。外研社和香港朗文的领导只是参加了双方的首次见面以及亚历山大在北京、西安所做的两场英语学习讲座。每天下午,亚历山大和夫人会去北京、西安的旅游景点参观,而我则忙着把上午的讨论落实到纸上,写出每册新版教材的样课,晚上再送到外研社的印刷厂去排版;当时出版系统使用的排版软件与现在的WORD办公软件有很大差异。第二天讨论新一册新版教材的编写计划前,我们先一起看一遍前一冊的样课,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后就形成了新版教材的模式。在亚历山大离开西安前,新版教材学生用书1—4册、教师用书1—2册的样课都已确定了下来。记得亚历山大在临走前对我说,他很高兴能有我这样一位合作伙伴,因为他又发现了一个“工作狂”。正是性格上的相通,使我们两个年龄相差近20岁的人在第一次见面后就结成了“忘年交”。
由于我当时除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英语系担任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学校的行政工作,因此编写新版教材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两个假期。1996年暑假,我把自己“关进”珠海的一家酒店,关掉手机,埋头写作。我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第二册96课和第三册前30课的编写工作,并在日历中详细记录了每天的任务完成情况。手越写越顺,每一天完成的课数也越来越多。尝到了闭门写作的甜头后,我自1996年起,每个假期都离开北京,把自己“关进”一家酒店。我把这种安排戏称为“写作假”。正是由于这种“拼命三郎”或“工作狂”的精神,我们才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前六册书的出版工作。我的“写作假”持续了20多年,我个人的许多学术专著和教材,也都是在“写作假”期间完成的。
新版《新概念英语》的教学理念
记得有一年在新版《新概念英语》教师训练班开班仪式上,我用一句话总结了《新概念英语》的教学理念:“The book is in natural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non-English speaking environment.”中文意思就是:这本书与在非英语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完全相符。
在新版《新概念英语》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掌握一套规则,积累大量词汇。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应是告诉学生关于一门语言的知识,而应是使学生能够使用这门语言。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一门语言,最终是要看他运用如何,而不是懂了多少。在这方面,学习语言与学习乐器十分相似。学生所做的操练与练习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使他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者。一个学生学了许多语法知识却不会运用语言,就像一个弹钢琴的人学了许多有关和声的知识却不会弹钢琴一样。因此,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言并不看他懂了多少,而要看他在众人面前语言运用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