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2009-06——2014-6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1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7例,为腹腔镜组;另外54例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肿瘤残余率、肿瘤复发率及妊娠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肿瘤数目≤3个及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后的肿瘤残余率、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肿瘤数目≤3与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且复发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腹腔镜妊娠率32.00%(16/50),开腹组妊娠率13.64%(3/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及妊娠相关情况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种方式治疗后肿瘤残余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手术针对肿瘤≥4的患者肿瘤残余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因此采用腹腔镜手术需要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妊娠
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子宫肌瘤较大时可导致患者排便、排便困难及生理紊乱[1]。且其具有潜在恶变可能[2]。因此需要及时治疗,手术治疗有传统开腹手术以及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包括阴式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被广泛推荐使用[3-4]。本分析以我院2009-06——2014-6进行手术治疗的12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分析对象,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06——2014-6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分析对象,患者的年龄介于27~58岁之间,平均年龄(36.28±7.9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行B超及病理活检确诊为子宫肌瘤,纳入分析的患者排除子宫恶性肿瘤病变、多囊卵巢综合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子宫脱垂,严重的盆腔内粘连。其他重要脏器无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患者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剔除肿瘤最大直径、剔除肿瘤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每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后肿瘤的残余及复发情况。以术后第3个月发现肿瘤提示手术残留,以前3个月未发现肿瘤而至少至第6个月发现肿瘤提示复发。
1.3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比较分析(表2),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肿瘤残余及复发情况比较分析(表3)。结果显示,术前肿瘤数目≤3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1.96%,开腹组无残余,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腹腔镜组患者复发率9.80%,开腹组复发率1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18.75%,开腹组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腹腔镜组复发率31.25%,开腹组复发1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肿瘤数目≤3与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且复发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腹腔镜手术患者妊娠率32.00%(16/50),开腹组妊娠率13.64%(3/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及特殊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但患者并未足够重视。肿瘤过大而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及疼痛等症状。其发病被认为与雌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内分泌紊乱,以及与子宫肌瘤素活性增强有密切关系[5]。及时的手术治疗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及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子宫肌瘤治疗中保留子宫对女性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生育期患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5~20万子宫肌瘤患者因子宫切除而丧失生育功能,这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6]。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保持骨盆内结构的完整,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甚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周围脏器组织影响甚微,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极快及对妊娠影响小等优点[7],并且在手术中对可以更好的处理粘连及附件肿块。现有的研究指出,腹腔镜下手术对患者的妊娠影响较小,相对开腹手术更优[8]。从本分析的结果看,腹腔镜手术患者妊娠率32.00%(16/50),开腹组妊娠率13.64%(3/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下手术对肿瘤位置、大小等的判断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检查定位以及术中所见,但开腹手术不仅仅依据术前检查和术中所见,也可根据术者对肿瘤的触摸感觉,因此相对来说腹腔镜下手术肿瘤残余率及复发率较高[9]。本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与肿瘤数目肿瘤≥4个两种方式治疗的肿瘤残余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统计样本数目有限有一定关系。但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与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且复发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因此为保证肿瘤的清除率及减少复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需要术前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要求术者极其丰富的手术经验。
根据临床经验,笔者认为负符合以下标准可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①术者熟练腹腔镜下操作及丰富的临床经验;②术者具有腹腔镜下熟练的缝合技术;③患者有生育要求;④妊娠期妇女,且妊娠小于3个月;⑤浆膜下子宫肌瘤(直径小于10cm)、肌壁间子宫肌瘤(直径小于6cm);⑥单发或多发(小于3个)肿瘤;⑦术前排除恶性肿瘤。
总体分析,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及妊娠相关情况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种方式治疗后肿瘤残余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手术针对肿瘤≥4的患者肿瘤残余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因此采用腹腔镜手术需要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参考文献:
[1] 姚书忠.子宫肌瘤的内镜手术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6):325.
[2] 张庆霞,朱兰,刘珠风,等.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78.
[3] 路运珍.三种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05-306.
[4] 赖玉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190 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7):954-955.
[5] 曾梅,李利平,蓝柳冰.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37):71-72.
[6] Rovio PH,Heinonen PK.Transvaginal myomectomy with screw traction by colpotomy[J].Arch Gynecol Obstet,2006,273(4):211.
[7] 徐志文,张智虹,孙亚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7-238.
[8] 乔江丽,赵恩锋,彭红梅,等.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式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6):732-734.
[9] 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9):669-673.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妊娠
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子宫肌瘤较大时可导致患者排便、排便困难及生理紊乱[1]。且其具有潜在恶变可能[2]。因此需要及时治疗,手术治疗有传统开腹手术以及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包括阴式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被广泛推荐使用[3-4]。本分析以我院2009-06——2014-6进行手术治疗的12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分析对象,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06——2014-6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分析对象,患者的年龄介于27~58岁之间,平均年龄(36.28±7.9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行B超及病理活检确诊为子宫肌瘤,纳入分析的患者排除子宫恶性肿瘤病变、多囊卵巢综合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子宫脱垂,严重的盆腔内粘连。其他重要脏器无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患者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剔除肿瘤最大直径、剔除肿瘤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每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后肿瘤的残余及复发情况。以术后第3个月发现肿瘤提示手术残留,以前3个月未发现肿瘤而至少至第6个月发现肿瘤提示复发。
1.3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比较分析(表2),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肿瘤残余及复发情况比较分析(表3)。结果显示,术前肿瘤数目≤3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1.96%,开腹组无残余,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腹腔镜组患者复发率9.80%,开腹组复发率1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18.75%,开腹组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腹腔镜组复发率31.25%,开腹组复发1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肿瘤数目≤3与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且复发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腹腔镜手术患者妊娠率32.00%(16/50),开腹组妊娠率13.64%(3/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及特殊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但患者并未足够重视。肿瘤过大而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及疼痛等症状。其发病被认为与雌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内分泌紊乱,以及与子宫肌瘤素活性增强有密切关系[5]。及时的手术治疗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及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子宫肌瘤治疗中保留子宫对女性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生育期患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5~20万子宫肌瘤患者因子宫切除而丧失生育功能,这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6]。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保持骨盆内结构的完整,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甚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周围脏器组织影响甚微,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极快及对妊娠影响小等优点[7],并且在手术中对可以更好的处理粘连及附件肿块。现有的研究指出,腹腔镜下手术对患者的妊娠影响较小,相对开腹手术更优[8]。从本分析的结果看,腹腔镜手术患者妊娠率32.00%(16/50),开腹组妊娠率13.64%(3/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下手术对肿瘤位置、大小等的判断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检查定位以及术中所见,但开腹手术不仅仅依据术前检查和术中所见,也可根据术者对肿瘤的触摸感觉,因此相对来说腹腔镜下手术肿瘤残余率及复发率较高[9]。本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与肿瘤数目肿瘤≥4个两种方式治疗的肿瘤残余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统计样本数目有限有一定关系。但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与肿瘤数目肿瘤≥4个行腹腔镜手术残余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且复发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因此为保证肿瘤的清除率及减少复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需要术前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要求术者极其丰富的手术经验。
根据临床经验,笔者认为负符合以下标准可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①术者熟练腹腔镜下操作及丰富的临床经验;②术者具有腹腔镜下熟练的缝合技术;③患者有生育要求;④妊娠期妇女,且妊娠小于3个月;⑤浆膜下子宫肌瘤(直径小于10cm)、肌壁间子宫肌瘤(直径小于6cm);⑥单发或多发(小于3个)肿瘤;⑦术前排除恶性肿瘤。
总体分析,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及妊娠相关情况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种方式治疗后肿瘤残余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手术针对肿瘤≥4的患者肿瘤残余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因此采用腹腔镜手术需要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参考文献:
[1] 姚书忠.子宫肌瘤的内镜手术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6):325.
[2] 张庆霞,朱兰,刘珠风,等.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78.
[3] 路运珍.三种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05-306.
[4] 赖玉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190 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7):954-955.
[5] 曾梅,李利平,蓝柳冰.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37):71-72.
[6] Rovio PH,Heinonen PK.Transvaginal myomectomy with screw traction by colpotomy[J].Arch Gynecol Obstet,2006,273(4):211.
[7] 徐志文,张智虹,孙亚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7-238.
[8] 乔江丽,赵恩锋,彭红梅,等.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式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6):732-734.
[9] 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9):66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