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旅游的概念及其特点
主题旅游是指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为线索,对其组合与包装、策划而形成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统一推向市场。作为传统大众旅游的升级版,它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围绕某项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主题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个性化。它是一种专项旅游,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特点和心理需求,策划旅行主题,内容和线路,围绕一定的主题线索将许多旅游活动组合在一起,将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以造成良好旅行氛围,使旅游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通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围绕各类民间节日举行的旅游活动只会在一定的时间和季节里举行。
新颖性。主题旅游打破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细分旅游市场,我国国内现在大体处在大众化的旅游阶段,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商家重复竞争,市场混乱,因此,要想变中取胜,商家必须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寻求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受异国文化、民族风俗、自然美景、艺术格调、生活态度和方式。
二、主题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主题旅游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考古游、生态游、商务游、自助游、保健游、乃至自驾游、探秘游等均在特定群体中火热的开展着,渐成工薪族特别是年轻人热捧的时尚项目。从2001年主题旅游概念诞生至2004年,似乎只是在特定的群体中开展着不太完善的主题游,但从2005年开始,主题旅游的概念似乎被一掀而起,呈井喷式增长。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5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旅游景区已经达到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54个,国家森林公园565个,国家地质公园105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31个。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国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旅游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据不完全统计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黄金周参团人数仅占出游人数的20%左右,选择其他方式出游的高达80%。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群体崇尚个性化的出游方式。
三、主题旅游的主要类型
(一)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自然景观主题活动是以当地具有突出性地理特征的自然景观为主,综合展示地区自然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等。选择这类主题旅游的大多是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白领,都市生活节奏超快、工作压力强度大,同时加上来自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让这一群体的人感到不堪重负,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大自然作为一种极佳的休闲方式,是释放心灵压力、调节身心健康、潜意识探索的一种很不错的方式。近几年,以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心理旅游悄然兴起。城市生活的白领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但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挑剔、过分的完美主义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地交往,丧失了必要的沟通和倾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交往属于人的高级需要。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游客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然景物当中去,让他们沉浸在自然对他们的震撼和陶醉当中,这样心理压力也就自然减轻了。
(二)以文化、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是指以当地历史上或现存的特殊的地区文化开展的主题游活动,这类主题活动文化底蕴深厚,对游客吸引力强,常常与当地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观光、文化活动。如烟台市是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基地,葡萄酒文化作为烟台的旅游品牌,2007年底,国内首个全方位葡萄酒主题旅游项目在蓬莱启动,受到游客的好评,类似这种的文化主题旅游活动还有很多,如香港迪士尼乐园、杭州运河文化节、少数民族文化节、福建泪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红色游,等等。
通常,参加以某种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是对某种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想要深入了解和体验,满足其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群体通常是心智开放的,求知欲强,神秘的东西对他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三)以特定事件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这一类型的主题旅游活动以特定的某个事件为主线,组织相关的安排与活动。比如,以奥运会为主题的奥运体育游、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中美中学生夏令营活动都属于这种类型,最常见的要数蜜月旅游、购物游。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某个事物在当事人的心里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与这个事物的交互过程中能产生愉快和高度体验情绪,例如很多新婚夫妻为了纪念人生中这一重要的时刻,会选择去一个浪漫的地方度蜜月,强化这种幸福感,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做好开端。
四、主题旅游活动项目的策划
策划主题旅游活动项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淀了封建农业社会的精神特征。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蕴含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将民间传统节日进行包装,在旅游市场中必将成为游人瞩目的亮点。第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族文化。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很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保存了很多特有的本民族民俗习惯和民族特色,在婚庆、祭祀、朝拜等民间活动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容。服饰、饮食习惯、信仰等对非本族人群同样具有深厚的吸引力,在策划和开展主题游的时候可以融入各种各样的民俗民族因素,提高游客的游览动机。第三,满足游客的感情、精神方面需要。如,开展以婚礼为主题的蜜月游,以关爱各种人群心灵健康为主题的心理旅游,抓住人们情感上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旅游方案,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产品,真切地给予旅游者情感上的关怀,在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已成为一种急切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凡莉,1986年生,重庆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邱菊,1986年生,四川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主题旅游是指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为线索,对其组合与包装、策划而形成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统一推向市场。作为传统大众旅游的升级版,它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围绕某项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主题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个性化。它是一种专项旅游,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特点和心理需求,策划旅行主题,内容和线路,围绕一定的主题线索将许多旅游活动组合在一起,将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以造成良好旅行氛围,使旅游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通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围绕各类民间节日举行的旅游活动只会在一定的时间和季节里举行。
新颖性。主题旅游打破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细分旅游市场,我国国内现在大体处在大众化的旅游阶段,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商家重复竞争,市场混乱,因此,要想变中取胜,商家必须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寻求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受异国文化、民族风俗、自然美景、艺术格调、生活态度和方式。
二、主题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主题旅游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考古游、生态游、商务游、自助游、保健游、乃至自驾游、探秘游等均在特定群体中火热的开展着,渐成工薪族特别是年轻人热捧的时尚项目。从2001年主题旅游概念诞生至2004年,似乎只是在特定的群体中开展着不太完善的主题游,但从2005年开始,主题旅游的概念似乎被一掀而起,呈井喷式增长。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5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旅游景区已经达到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54个,国家森林公园565个,国家地质公园105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31个。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国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旅游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据不完全统计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黄金周参团人数仅占出游人数的20%左右,选择其他方式出游的高达80%。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群体崇尚个性化的出游方式。
三、主题旅游的主要类型
(一)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自然景观主题活动是以当地具有突出性地理特征的自然景观为主,综合展示地区自然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等。选择这类主题旅游的大多是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白领,都市生活节奏超快、工作压力强度大,同时加上来自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让这一群体的人感到不堪重负,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大自然作为一种极佳的休闲方式,是释放心灵压力、调节身心健康、潜意识探索的一种很不错的方式。近几年,以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心理旅游悄然兴起。城市生活的白领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但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挑剔、过分的完美主义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地交往,丧失了必要的沟通和倾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交往属于人的高级需要。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游客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然景物当中去,让他们沉浸在自然对他们的震撼和陶醉当中,这样心理压力也就自然减轻了。
(二)以文化、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是指以当地历史上或现存的特殊的地区文化开展的主题游活动,这类主题活动文化底蕴深厚,对游客吸引力强,常常与当地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观光、文化活动。如烟台市是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基地,葡萄酒文化作为烟台的旅游品牌,2007年底,国内首个全方位葡萄酒主题旅游项目在蓬莱启动,受到游客的好评,类似这种的文化主题旅游活动还有很多,如香港迪士尼乐园、杭州运河文化节、少数民族文化节、福建泪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红色游,等等。
通常,参加以某种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是对某种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想要深入了解和体验,满足其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群体通常是心智开放的,求知欲强,神秘的东西对他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三)以特定事件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这一类型的主题旅游活动以特定的某个事件为主线,组织相关的安排与活动。比如,以奥运会为主题的奥运体育游、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中美中学生夏令营活动都属于这种类型,最常见的要数蜜月旅游、购物游。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某个事物在当事人的心里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与这个事物的交互过程中能产生愉快和高度体验情绪,例如很多新婚夫妻为了纪念人生中这一重要的时刻,会选择去一个浪漫的地方度蜜月,强化这种幸福感,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做好开端。
四、主题旅游活动项目的策划
策划主题旅游活动项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淀了封建农业社会的精神特征。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蕴含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将民间传统节日进行包装,在旅游市场中必将成为游人瞩目的亮点。第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族文化。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很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保存了很多特有的本民族民俗习惯和民族特色,在婚庆、祭祀、朝拜等民间活动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容。服饰、饮食习惯、信仰等对非本族人群同样具有深厚的吸引力,在策划和开展主题游的时候可以融入各种各样的民俗民族因素,提高游客的游览动机。第三,满足游客的感情、精神方面需要。如,开展以婚礼为主题的蜜月游,以关爱各种人群心灵健康为主题的心理旅游,抓住人们情感上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旅游方案,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产品,真切地给予旅游者情感上的关怀,在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已成为一种急切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凡莉,1986年生,重庆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邱菊,1986年生,四川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