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古诗词鉴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深入,古诗词的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探究性学习,但现在的许多高中学校在诗词教学中使用探究性教学的不多,且效果欠佳,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结合一线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探究性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找有效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 探究性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49-0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通过必选修课的学习,“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这些目标不难看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难度更大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就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运用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合用于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发展。
  二、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探究性教学法的抵触和不适应
  首先,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依然习惯于以往的满堂灌的形式,重讲解分析轻理解解读。其次,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又忽略了感性的阅读,缺乏整体阅读方法指导,只是片面地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诗歌自身的魅力,教学枯燥、轻视想象、意境感差等。再次,有些教师虽然能运用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但是在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耐心,又走回满堂灌的老路了。
  2.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缺乏兴趣及了解不足
  虽然中国的语文教学从小学就比较注重古诗词的教学和背诵,但是很多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了一个任务在完成,或者只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很少有人发自内心的喜爱古诗词,愿意主动去吟诵或背诵古诗词。长此以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足,积累甚少,学习态度也不太端正,学习方法更无从谈起,到了高中要么被老师满堂灌,要么在老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满头雾水,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3.高考的录取依据制约了古诗词探究性教学的发展
  高考的指挥棒导致了许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急功近利,揣测出题者的意向,而不是潜心从兴趣、能力等方面去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如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诵一些常见的古诗词鉴赏的表现手法,像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并且告诉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去套,或者是只要粘点儿边的就全部写上,反正答多了又不倒扣分。这样的教学就忽略了诗歌本身的韵味,对诗歌的解读也会变得机械化,就会失去诗歌的魅力。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运用策略
  1.培养兴趣,营造古诗词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贵有疑”,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而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毫无疑问更会困难重重,此时教师就应该当好学生的向导,鼓励学生多从历史背景和作者经历的角度思考探究,多利用网络图书馆去探索积累古诗词的艺术手法,风格特色。鼓励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敢问,而且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造。譬如,在学习《声声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启迪学生去探究发现并提问:李清照是处在什么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下,才会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为什么李清照要在词中使用这么多叠词呢?为什么李清照那么喜欢用到“酒,菊花,梧桐,细雨”等意象呢?有了这些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阅读探究活动就变成了学生自觉主动的积极行为。
  2.借助媒体,创设古诗词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利用语言文字、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等声情并茂地再现文章意境,使学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譬如,在探究学习李煜的《虞美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现实情境,先播放一段李煜的由“堂上君”变为“阶下囚”的人生经历的视频,再播放一首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几多愁》,然后让学生模拟作者站在囚禁地的窗户边,看窗外的“亭台楼阁、雕栏玉砌”的样子,并大声的吟诵出这篇经典的诗歌,把作者的情感融入学生心中,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从中获得启示,为接下来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3.积极引导,点拨古詩词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古诗词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起着引导的作用,给学生点拨有效的古诗词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古诗词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其鉴赏古诗词的素养。譬如,在探究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课时,教师可以点拨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由面到点地去探究学习本诗,如先去通过网络搜寻一些有关作者和作品的影音文件,从而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参考一些历史文献,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杜甫和写作背景。接着借助多媒体反复吟诵原诗,通过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最后从细节上去探讨:本诗为什么能被誉为“七律之冠”?是因为主旨感情?平仄对仗?还是因为画面经典、感情充沛、艺术手法多样化呢?答疑时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或者资料书去查阅相关的诗词术语以及艺术效果。最后,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这样就事半功倍,学习效率明显提升了。
  这是我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进行探究性教学时的一些思考和总结,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还需要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多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多去发掘和尝试其他方法,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金敏,《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广西教育》,2016(14):41-42.
  [2]程安明,《语文文言文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教育》,2016(12):00252-00252.
其他文献
极端降水的统计分布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极端水文事件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根据金沙江流域45个气象站的长系列日降水资料,采用年极大值抽样方法建立了不同统计时段(最大1 d、最大
针对目前无线传感网广泛采用的集中式数据传输系统网络规模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多网关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法。将ZigBee网络中大量的上报数据分成多部分分别传送
针对不同长径比的传统吸力基础及裙式吸力基础,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在饱和砂土内吸力沉贯过程中的土体渗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吸力基础在沉贯过程中,
建立了蕃茄、苹果汁、凉茶、米粉、蜂蜜和牛奶中氟虫酰胺、氯虫酰胺、烯啶虫胺、吡虫啉、虫酰肼和抑食肼6种新型农药的UPLC—MS/MS测定方法。蕃茄、凉茶样品用乙腈和乙酸乙酯
基于晶圆制造系统的产品生产流程和运作模式,研究工序等待时间计算问题。分析了多等级订单运作环境下工序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工序等待时间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面向设备负
介绍了厄瓜多尔的水力资源总量及其分布情况,并对水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基于厄瓜多尔电力需求预测及电源发展规划,结合该国区位优势及安第斯共同体
针对传统的水电站施工测量数据数字化管理水平不高,利用不够深入等问题,设计了新的水电站施工测量数据动态管理系统,简化数据处理过程,动态构建三维模型,真实可靠地描述工程进度与质量。系统分为两部分:单机版的数据规范化处理子系统和WEB版的施工测量数据管理子系统。详细介绍了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化处理、成果文件输出、测量数据入库、数据动态建模分析与可视化等。以西部某水电站为例,对该系统的科学性和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的语文属于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属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额外注意教学语言的特点。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厄瓜多尔地处南美洲,受特有的地形、气候条件、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洪水是对该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为缓解厄瓜多尔的洪水灾害,通过研究洪水灾害的时空分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