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几个因素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从而阐述了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有社会、学校管理及教师自身还有学生的因素等。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 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16-01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A.Ban-dura)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教师教学效能感(thesense of efficacy)是从自我效能感引申出来的,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一种主观判断。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学生的发展,但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一、社会因素
  
  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社会、国家和政府如果能够尊师重教,就会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否则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得不到提高,反而会降低。
  
  二、学校因素
  
  一)学校的管理风格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学校校长感觉自己当了领导,什么都得他说了算,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时不能够充分体现民主化,而是自己独断专政式的管理,这样只能是民怨国忧,导致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降低。个别教师因为某些原因请假不能上班,为了体现校长的权威,不管什么原因,把所有的工资津贴全部扣掉,就好像你请假了,就不属于这个学校的成员了。教师主动给领导打招呼,而领导却把头转过去,趾高气昂的好像你这个小职员不存在似的。这样的学校能充分发挥民主作风吗?教师能够广泛参与到学校一系列规章和制度的建设中吗?然而这样的学校领导会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吗?
  二)学校的校园文化同一所学校的教师经过长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整体的对教育的看法,有些学者称之为集体教学效能感,它的形成深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如有的学校的教师对差生形成一种共同的看法“朽木不可雕也”,于是就放弃了对差生的教育责任。而有些学校的教师则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付出努力,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提高。于是他们就会树立自信心,认真执教,教学效能感自然随之增强。
  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理论非常强调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热情的、关心人的、信任人的、有挑战性的组织更能激发人们的高效生产率。学校是一种规范性组织,人际关系尤为重要, 教的好,教的再认真也不如和领导关系好,和领导关系搞好了,就是哄学生,领导也认为你是好老师,奖金也上去了,学校的威信也提上去了,职称也上去了,而且还能带预科班甚至奥赛班。否则,那只能是吃力不讨好,什么好处都轮不到你。
  四)有研究表明:学校的工作条件也起很关键的作用,农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明显低于城市教师。城市的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而许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不齐全,教师的效能感怎么可能高呢?
  
  三、教师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一般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学生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相比之下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较低,对自己教学的效果持比较消极的态度。罗森塔尔(Rosenthal)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了教师期望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教师对学生高期望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师期望都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二)教师的经验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分。直接经验即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行为与操作成败的亲身体验。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而多次的失败则会使之降低。教师的经验一般随着教龄的提高而增加,经验的积累会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间接经验是教师在观察示范行为后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观察或评价周围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尤其当教师与示范者的条件相似程度高时,影响更大。
  三)一般而言,教师的知识水平跟教师的学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高学历教师的知识水平要高于较低学历教师的知识水平。辛涛等的研究发现,学历因素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唯一教师特征变量,即那些学历较高的教师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他们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好任何学生。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学历并不是知识水平的唯一标签,有些教师的学历并不高,但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仍然可以成为学科教学能手。
  
  四、学生因素
  
  一)学生的自身素质及学生已经达到的素质水平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基础好、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充满信心,可是对基础差、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很不信任,也怀疑自己的教学对他们的作用是否有效,比如普通班的学生反应能力也比较迟缓,学习方法也比较死板,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而自己遇到一些疑难也不借助参考书,只是等待老师去讲解。
  二)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文化素质比较高或家庭学习氛围比较好的学生,教师们对其教学效果的预期也较高。相反,如果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学生学习氛围较差,教师对这种学生的学习有时会感到爱莫能助,这样的学生教学效能感能提高吗?
  总之,要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首先学校领导必须处理好自身和教师的关系,这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说起远距离传送人或物体,你一定认为这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荷兰科学家最近却表示,没有任何物理学定律禁止远距离传输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物体,换句话说,这种技术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科学家之所以如此信心满满,是因为他们在远距传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一项实验中,他们证明可以将一个原子传输3米,精确度可达到100%。
摘 要:我们要扭转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关键词:作业改革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08-01     作业,是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探索,有效地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
摘 要:后现代主义以反对传统、中心、权威、追求多元化为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在认识论上,后现代主义反对方法中心主义的研究取向,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问题为中心;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后现代主义推崇质化研究范式,认为质化研究方法能够非常好地弥补心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缺陷。从而对人的心理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做出更好的理解和阐释。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09-01     贵州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从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省开始实验。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许多省市在新课程改革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这将为2010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