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的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的表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强大的软实力,积淀着中国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不能够因为现代人失去了文化自信而遭到漠视。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其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站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展开对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希望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文化;高校英语教学;渗透
  【作者简介】周伟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语言学习是一个文化双向交流的过程。随着国家对文化振兴、文化自信的重视,如何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坚定本土文化,已经成为外语教师致力于研究的课题。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还是相对严重的,很多教师致力于教授英语文化内容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不高,这样会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有必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合。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国家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且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并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之气,提振了民族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的意义重大。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当要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素养以及爱国情怀等,并在此基础上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如果高校学生普遍具备文化自信,那么产生的力量足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有助于母语正迁移作用的发挥。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外语的学习过程以及效果,或积极或消极。母语的学习促进英语的学习叫作正迁移,反之则叫作负迁移。汉语作为母语,实际上对英语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的,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对母语正迁移作用的发挥产生促进作用。对于汉语与英语来说,在语言的表达形式、功能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如果能够加深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学习,那么对英语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可见,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母语正迁移作用的发挥。
  3.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学生学习英语都是被动的,更多的是为了拿到四级、六级证书,本身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名著等,这样要相较于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更具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还达到了锻炼学生英语能力的效果。
  二、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的融入效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中国文化的缺失以及对英语文化的过度重视。“哑巴英语”的现象在高校英语教学及交流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英美文化上,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足够重视,也没有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进行对比与融合,使两种语言处在相对独立的状态。如:很多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模仿英美人的生活习惯、习惯用语、表达方式等,这固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作为支撑,那这种模仿行为也只能被称为模仿,而不是学习与转化。
  此外,高校的英语教材、各种资料等也都是以英美文化为基础而进行设计的,更多地注重语法、强调句式等,这也是造成学生缺失文化自信的原因之一。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单向迎合,而不会让西方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其轻视、蔑视的心理。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方法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坚定文化自信是语言学习的根本。面对高校英语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应当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中国文化的融入,让英语学习真正“活”起来,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促进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方法:
  1.教师自身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如果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那么就必须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教师不仅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要对艺术文化、民俗风情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各种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时也要掌握地域性文化,包括本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饮食文化、商业文化等,同时对于诸如京剧、书法、国画等,不要求教师样样精通,但是必须要掌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技能,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为此,高校应当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要进行中国文化方面的培训,可派遣教师外出进修,或是聘请文化大师到本校来进行演讲,为教师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高校英语教师也应当要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修炼,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并将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以便为学生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课堂。
  2.做好引导,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在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加强学生展开有效學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第一,引导学生具备中西方文化对比与融合的意识。教师应当要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一味迎合英美文化,而是要兼具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与融合意识,能够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自然地传播中国文化。如:当交际的过程中涉及建筑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西方建筑进行描述,然后将其与中国建筑的特点进行对比,找到中西方建筑中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而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建筑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与融合,还能够让中国建筑文化得以传播,进而锻炼到学生的英语交际和使用能力。   第二,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也逐渐向着互联网发展模式转变。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学习。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教师都是采用直播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与此同时,教师也建立了班级的微信群、钉钉群、QQ群等共享空间,教师可以在这些共享空间中推荐英文版的传统文化作品、学习资料等,这样即便是学生在家学习,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加强学习。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作品的英文版可能会出现晦涩难懂之处,此时教师应当要进行在线实时解答,保证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习到中国文化,锻炼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加强教材及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第一,调整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高校以及英语教材出版相关部门应当要联合起来,对当前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将“注重中国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融合”纳入教学大纲中,这样能够明确后续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第二,更新教学内容。虽然部分教材的版本中加入了“Reading Across Culture”的内容,但是其包含的内容较少、较为浅显,对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共同发展还起不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更新,以教学大纲的指导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擴充,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内容,将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如:在翻译教学中,适当增加以我国经典文学作品、地域文化、中医等方面的内容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内容,特别是以中医为基础的内容,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并使学生对中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4.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合理利用国外资源,举办交流活动。每所高校都有外国留学生来交换学习,英语教师需要与交流学院做好沟通,加强本校学生与外国学生之间的交流,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如: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让本校学生与留学生一起过节,由本校学生将节日的习俗、意义、文化等介绍给外国留学生,在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增进了外国留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二,邀请外教做评委,举办各种竞赛活动。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口语比赛、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等,并邀请外教来做评委,邀请外国留学生做嘉宾。在竞赛的内容上,要求将英语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如:演讲比赛的主题内容设置为“疫情期间的大爱与小爱”,将疫情期间各种大爱、小爱以故事的方式呈现,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外教以及外国留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5.在实践中渗透中国文化。第一,校园外实践。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不能够仅仅依靠校园内的资源,同时也要加强校园外资源的使用。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们去到当地的名胜古迹进行参观,如:秦始皇兵马俑、苏州园林、北京故宫、杭州西湖、万里长城、丽江古城等,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参观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出一份观后报告,讲述自身对名胜古迹的认识与感受,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更加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第二,多民族文化学习。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较为丰富。如果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为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传播中国文化的神秘感和内涵。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加强与民族学校的交流合作,加强学生的交换学习,并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日常交流,以便加强中国文化与英语的进一步融合。
  综上所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关系到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践行文化自信,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基于此,高校应当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自觉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从教材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借助多元化的手段、活动等来实现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学生的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晨.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与英语听说教学的融合[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06):76-79.
  [2]王环宇,张健稳.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3):32-33.
  [3]向莉萍,许明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5):174-175.
  [4]肖婷.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2):117-118.
  [5]雷婉.全球本土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探析[J].英语广场,2018(09):54-56.
  [6]吕姝婧.中国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7(17):206-207.
  [7]唐楠.探究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J].文学教育(下), 2020(02):100-101.
  [8]柴慧.文化主权意识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建设[J].海外英语,2019(09):15-1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语言迁移理论,探究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实验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主要探讨母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的哪一阶段的影响最大?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影响有何不同?研究打算采用写作测试,有声思维实验,以及后续访谈等方式,并对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关键词】语言迁移;母语思维;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
【摘要】中职幼师英语的教学应为学前教育专业服务,教师应把口语训练列为教学的重点。如何为幼师学生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是本文即将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来自笔者主编的校本教材《幼师实用英语口语》。  【关键词】中职幼师英语;口语训练;策略  【作者简介】李仪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接触到英语,而大量研究也证明了双语学习对提高幼儿大脑的思维能力,特别
【摘要】笔者通过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梳理出“摘记”的类型与方法,探究“摘记”运用的策略,逐步形成“摘记”的基本结构。并在阅读理解、综合实践、研读思考、练笔写作、日积月累等方面收获成效。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借鉴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提升能力。  【关键词】摘记;类型与方法;运用与成效;提升能力  【作者简介】叶佳,浙江省杭州市东园小学。  《义务教育
【摘要】小学高年级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对话交流技巧,然后深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在对话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传统教学中仅重视对话朗读过程,不重视对话朗读知识点总结的弊端。本文主要概述小学高年级英语对话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在改革对话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年级;对话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潘玉婵,广东省肇庆四会市东城中心小学。  小学高
【摘要】思維导图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将思维运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知识点填充进知识体系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素质和专业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曾雅静,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思维导图是指同时
【摘要】英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和语言环境的习惯问题,对英语接受程度偏低,英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在新课改的推进作用下,英语教师采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授课,本文从故事教学法的特点着手,分析当前小学英语存在的问题,并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途径展开说明,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故事教学法;应用途径  【作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掌握课程标准列出的基本知识,更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学生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写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措施  【作者简介】易廷廷,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阅读与写作
【摘要】由于中专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英语教材内容加强了专业性与人物之间的对话,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英文影视作品是一种结合图像、声音等信息,对中专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中专英语的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对英文影视作品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英文影视作品;中专;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闫尚荣,酒泉工贸中等专业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综合英语》课程在思政教学体系下要不断加强课程的德育能力,充分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英语课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入体现出英语学科的思政价值,为国家输出更多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以及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本文以英语专业为例,分析高校《综合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并论证了通过英语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以此来实现高校《综合英语》的思政教育。  【关
【摘要】在教育事业持续加大力度、深入推进过程中,新课标的落实也愈加全面和具体,使得初中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也让两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衔接成为全新问题,且这种问题伴随时间的推移愈加复杂和严重,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本文笔者就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进行深入探究,阐述自身观点与建议,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带去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初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