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蜗杆传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tai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缩短就业和实践的距离。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密切的专业基础课程,选择、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蜗杆传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作者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并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任务驱动式教学 蜗杆传动 职业能力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蜗杆传动》这一章节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提供了条件,如何选择、设计和完成项目任务,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一、认识任务驱动的可行性是展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前提
  《机械基础》课程的每个章节或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各个知识体系的容量及实践性具有各自的特点,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项目任务的设定必须考虑其低成本性和可操作性,不然将会把所设项目任务变成说书式、逐步脱离实践的理论说教,弄巧成拙,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蜗杆传动》这一章节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笔者结合书本内容,到本校实训车间观察,发现有用于教学的蜗杆减速器,可以通过减速器来认识蜗轮、蜗杆零件,可以观察蜗轮蜗杆的传动情况,并且来判断蜗轮蜗杆的旋向和旋转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展开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将知识和技能串接起来,过程的控制和评价比较简单,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热情。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对教材实例理解和研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难易适中且富有实践和挑战性的项目任务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即从实践到知识反省、再到项目创新。做好项目任务的可行性研究,使项目任务实践落到实处,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率。
  二、注意任务的发散性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铺路石
  项目任务结构中除了要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模块主体外,还需要有拓展知识、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散点。这些发散点有的是新知识的起点,有的则是学生思维的敏感点。以蜗杆传动内容为例,在教学中,用蜗杆减速器实物让学生明白其功用,学习其运用场合,还用实训学生加工的蜗杆让学生观察并知道蜗杆的加工情况,观察蜗杆的旋向,通过观看蜗杆减速器的运动来分析蜗杆蜗轮转向的判断。总之,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情况及时介绍或补充相关学科知识,由此及彼、拓宽思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实感性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展开的必要条件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和理论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项目任务的引入与学生的认知距离过远,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热情,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深度,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首先,任务设计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生产实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要仔细研究和检索其应用情况,筛选出更合适的任务素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取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其次,任务设置要有渐进性,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逐步引向新的高度。以《蜗杆传动》这节教学为例,本节内容要求学生熟悉蜗杆传功的组成、原理和特点,掌握蜗杆、蜗轮旋向和回转方向的判断。根据这个要求,笔者设立了三个任务:一是认识蜗杆传动,通过实物模型认识蜗杆蜗轮的实物形状,并教给学生图例表示方法;二是判断蜗轮、蜗杆的螺旋线方向,利用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三是蜗轮回转方向的判断,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自己观察蜗轮蜗杆的运动方向,总结分析蜗轮回转方向的判断。在每个任务后面都设立相应的练习,以便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利用这一教育方法逐步地达到了教学目标,非常贴近生产实际,缩短了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四、做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控制是保证任务驱动教学质量的方向舵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发展而言,是学生运用和寻找新理论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学生面对新问题情境、新知识的应用时机及如何选取适当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路较为狭窄;其次,因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知识和能力并未真正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在实际问题面前,本来似乎清晰的规律和方法受到各种环境干扰后又变得模糊不清,从而渐离教学目标。最后,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的产生需要随任务展开的时间节奏和内容的序向进行调动和调节,不然会干扰任务目标的实现。针对以上几方面的情况,笔者将任务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内容投放节奏控制和教学评价节奏的控制两个部分。通过知识获取节奏的控制使学生能较深刻地把握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性、准确性。再以《蜗杆传动》教学为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任务,从而注意了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和连续性,有效地构建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任务过程中的评价是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自我激励的有效途径,评价要有多样性,但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更要注意任务评价的节奏,通过有节奏的评价机制为学生任务的完成提供动力,而不是打乱正在运行的动力体系。另外,做好任务过程控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任务体系的设计,拓展任务设计的思路,教师产学研结合的能力会更快地得到锻炼和提高,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蜗杆传动》这一章节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任务,选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以上是笔者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卢幕稚.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万伟.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英语交际性功能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以对话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本文从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学生彼此之间交流对话、教师与学生沟通对话等方面来阐述该种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英语学习认知思维起到的促进作用。围绕任务教学目标要求,拓展思维模式来丰富对话探究能够使学生在彼此交流过程中不断内化自身的语言知识积累和技能运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对话探究
健康,是每个国民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随着国家大健康战略的逐步实施、互联网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国健康产业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驱动下有了新的发展,并且朝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在大健康产业迅速崛起的背景之下,上海巅峰燕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战京东以其敏锐战略眼光和超强的战略定力,抓
期刊
摘要: 本文从隐性知识的概念、生成与获得入手分析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有关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分析运动项目开发成功的本源在于重视隐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的机理,探讨对运动项目开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师 隐性知识 运动项目开发  1.隐性知识  1.1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认
目的: 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观察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的影响,探讨制备含药血清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同时从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研究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ER和IL-6表达的影响,试图从雌激素调控途径探讨益骨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方法: (1)将12月龄SD大鼠分40只,随机分为4组(益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制备含药血清和空
摘要: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健康观和现代体育观,将两者有机整合。作者认为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相整合,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健康教育 有机整合 提高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
该论文通过动物实验对和肝汤进行防治肝损伤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并由此探讨其作用机制.该实验包括"和肝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和肝汤对化学性
摘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处于尴尬境地:要么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数理化学科常常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甚至有的学校课表上的体育就是一个摆设;要么学生对体育学习态度不积极,将体育课当做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与消遣。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快乐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尊重学生、自我展示、激发兴趣、合理休息四个方面对体育课堂的快乐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快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