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主要问题。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修模块,要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无论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是在课程建设上都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中教学 方法探究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之一,通过电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状态及排布规律揭示微观构成。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模块,本模块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模型难以建立,因此就需要教师们选择合适方法,使细微和抽象的知识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内容特点分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的内容都是以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结构为立足点,因此有很多空间的理解和概念需要理解,具有理论性很强、结构严谨的特点。布鲁纳尔认为: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才能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材料放到知识结构里,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牢记知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研究化学物质变化的基础,是化学领域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的理念,如电子云、原子轨道、分子结构及电子气理论等。因此该模块学习不仅对学生的空间现象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理念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的空间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策略
  (一)重视知识的衔接。
  学习认知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所学习的一切新的知识都有与之对应的旧知识作为连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联系前后的学习内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很多知识都在选修2中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通过旧知识作为引导展开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之中相同的部分。学生明白了其中共同的规律,对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配套练习的设置。
  习题的作用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及时查缺补漏,也能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习题的设置应该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核心,如果教材上的习题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需要,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选择,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组合优化,可以事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例如:什么情况下水的密度最大,然后引导出温度影响液体密度,再指出随着温度升高,同时发生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是冰晶结构小集体受热不断崩溃,缔和分子减少,二是水分子间距因为热运动不断增大。0-4℃时,前者占优,4℃以上,后者占优,4℃时,二者不相上下,所以水的密度最大。凸显了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学生也就学得容易、学得牢、学得活。
  (三)重视空间模型建立,多媒体运用。
  本模块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内容,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在“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教学中,晶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及相关的立体几何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晶体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好地认识空间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学模型或者指导学生自制一些晶体模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的课本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四)多重角度设置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背景,不能只从科学程序、认知程序、知识顺序等方面出发。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设置教学思路,否则很容易造成学生似懂非懂,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偏离教学目的。例如:在配合物的形成小节中,课本上呈现的探究顺序为“活动与探究”:CuSO溶液中滴加过量浓NH·HO—观察现象—结论—交流讨论—得出配合物概念—应用训练,虽然是按照教学探究学习的程序来设计,但是没有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相联接,不能有效衔接新旧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像面对一个从未见过无从下手的知识点,没有思考的欲望和积极性,因此可以将这节教学思路设计为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通过:Al(SO)溶液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NH·HO溶液作用情况解释原因,然后让学生自主猜想再运用实验证实,阅读课本,讨论,得出概念,最后进行应用训练。
  三、结语
  新课程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必然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模块有所联系,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只有深入了解《物质与性质的结构》才能更好地驾驭相关知识,更好地设置课程,进而选择更好的教学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崔运成.物质结构与性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
  [2]毕华林.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后雄.化学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者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深思的。  1.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实验教学探究  新教材内容的形式多样化。新教材是按照观察、实验探研、理性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重视开展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只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才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既符合当前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活的眼光看待物理问题,推动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生
摘 要: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正因如此,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与模块都已无法再适应当今市场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如何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铺设更加全面、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对企业长远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企业未能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风险,导致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
摘 要: 作为高中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化学知识,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实验教学培养学  在教学中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一、高中化学实验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近年来,由于酒精消费的飞跃发展,AL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ALD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所以对学校的教学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教育专家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最实用、最有效的当属合作学习法。  关键词: 合作学习法 高中化学 教学应用  1.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解  什么是合作学习?因为每个人看待一个问题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理解不同,所以对该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但如果把这些观点结合起来,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