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众所周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进步的结果。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作为城市生态主要元素之一的城市园林绿化,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以上说明,现阶段下各单位加快园林绿化步伐,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走一条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道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关键词】 园林绿化;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园林建设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城市作为“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能力主要来自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城市园林的功能也从传统的美化、观赏、休憩等方面逐渐向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等综合性功能过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园林规划设计的最高目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投资的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绿地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管理和养护的成本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在园林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如何提高其园林管理水平、实现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市园林健康发展的迫切课题。
1、现代城市园林的概念及作用
现代城市园林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种植花木,它是在继承传统园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内涵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有了很大的区别,它的立足点已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营造的美的感受,而是植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建设的需要。因此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也和传统的园林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分歧,它不仅仅是满足于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而是创造适宜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具有公益性。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场所,也为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了种种方便。它不仅是美化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城市园林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基础性设施。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作为生态基础性设施之一的城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成为展示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橱窗,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规划管理的缺位
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需要对园林绿化质量进行评价,城市园林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环境质量,而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在这当中起到首要作用。合理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实施。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编制了一些列园林绿化规章,但内容却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的实施意义,缺乏合理科学的指导,导致园林绿化事业在实施与规划方面出现脱节],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绿地被单位或个人占用,阻碍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难以符合居民外出游玩和用于生态绿地保护的客观要求,这就十分需要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
2.2管理体制的落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管理。但我国大部分城市仍然沿用旧的管理体制,存在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独立性,各自为政,导致缺位或错位的现象经常发生,部门合作管理,协调工作的机制尚未得到有效实施。
2.3理念和实践的落后
目前仍有很多地方政府仅注重口头宣扬极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城市园林绿化在实际建设中与设计方案不符,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地预留面积降低。尤其在县城一级开发区中,商住小区的绿地面积大部分仅为规划的5%-10%,20%的很少甚至没有,难以达到30%的绿地标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归根在于利益的获取,随着地价的上涨,绿地面积更是不断减少。
2.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发展,重视程度不足,常处于弱势地位,在管理人才方面的需求更是缺乏;另外,园林器械的落后,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很少有技术人员达到技术标准,在一线进行绿化的工人布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导致绿化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3、如何完善现代城市的园林管理
3.1现代化的城市园林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一个好的园林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在城市规划上就要重视城市园林的设计,因为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宏观的区域景观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是生态和美的结合,能够充分的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园林的娱乐和休憩的需求。这正是现代城市园林的生命力所在。
3.2成本管理
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上要降低成本,只有园林管理的低成本才能真正长期的享受现代城市园林。园林管理的低成本,即便于管理、降低管护费用、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及社会效益。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但要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考虑园林艺术效果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种植密度,植物搭配合理,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园林管理管护的低成本。
(1)城市总体规划要科学,园林绿化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园林规划设计时,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务必考虑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特殊要求,也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与城市园林系统相关的城市用水系统,城市地貌,城市用地,城市地质构造等,客观实际地对城市园林系统提出指导性意见。
(2)植物配置要科学,乔冠结合,树草搭配,常绿与落叶、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结合。
(3)园林规划设计时,多采用自然式配置,减少修剪整形成本。绿篱整形修剪是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一项开支很大的工作,为降低成本,应多采用自然式配置,减少整齐绿篱使用量,降低管理管护成本。 3.3要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管理理念
园林管理工作从宏观上看,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园林主管部门,在确定的行政区域内,运用经济的、行政的、立法的手段实现现代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
要想真正实现一个现代城市园林的全部功能,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引进市场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冲击各个领域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园林事业的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园林市场以及园林企业和园林项目的不断增加,园林只有摆脱过去的管理体制,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只有适应市场,进入市场,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直线职能式的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只有逐步的建立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以和市场接轨,但是在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这些机构的科学和合理,以免出现了串标、漏标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应当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加以改进,才能更好更公平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能使市场更健康更有序地发展。
3.4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和加强法制相结合。
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了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力争把爱护园林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成为社会群众的自觉行为,赋予一种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的园林绿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
3.5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效率
首先应建立起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设立相关的网站,开通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信息政策的透明度。更有利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康的市场行业秩序。其次还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加强管理,例如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对城市的绿化情况进行监控,可以随时对城市的绿地增减情况,绿地的形状改变等能作出快速的反应。
3.6在城市园林的具体管理过程中实行承包责任制的方式
城市园林部门是事业性质的生产和管理部门,公园、绿地、树木、花卉是园林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辛勤劳动创造的产品,针对这种事业性的园林管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承包制度。
城市园林的承包管理是指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园林的经济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养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承包的方案,要根据园林绿化管理的特点,承包责任制以分级投资承包,百分考核计奖的办法为宜。市园林局根据各区公园、绿地、行道树的等级和数量核算,拨发养管费用,区园林(或公园)管理所按照市拨养管费数额对作业班或个人承包。在具体的处理中还应注意要有区别的承包。
3.7城市园林主管部门运用一些方法实现现代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
其主要措施:第一,规范城市园林建设市场,制定园林设计、论证、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园林养护管理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第二,保护现有的城市园林成果,制定出园林绿地保护政策;第三,大力扶持和发展园林科研工作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生态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中,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中最经济、最有效、最积极的因素,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因此,园林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科学建绿,将节约的观念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引导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冉琼芳.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1,15(02):210-211.
[2]岳军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与方法研究[J].绿色科技,2010,13(08):173-174.
【关键词】 园林绿化;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园林建设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城市作为“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能力主要来自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城市园林的功能也从传统的美化、观赏、休憩等方面逐渐向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等综合性功能过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园林规划设计的最高目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投资的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绿地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管理和养护的成本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在园林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如何提高其园林管理水平、实现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市园林健康发展的迫切课题。
1、现代城市园林的概念及作用
现代城市园林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种植花木,它是在继承传统园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内涵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有了很大的区别,它的立足点已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营造的美的感受,而是植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建设的需要。因此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也和传统的园林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分歧,它不仅仅是满足于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而是创造适宜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具有公益性。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场所,也为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了种种方便。它不仅是美化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城市园林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基础性设施。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作为生态基础性设施之一的城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成为展示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橱窗,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规划管理的缺位
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需要对园林绿化质量进行评价,城市园林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环境质量,而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在这当中起到首要作用。合理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实施。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编制了一些列园林绿化规章,但内容却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的实施意义,缺乏合理科学的指导,导致园林绿化事业在实施与规划方面出现脱节],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绿地被单位或个人占用,阻碍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难以符合居民外出游玩和用于生态绿地保护的客观要求,这就十分需要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
2.2管理体制的落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管理。但我国大部分城市仍然沿用旧的管理体制,存在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独立性,各自为政,导致缺位或错位的现象经常发生,部门合作管理,协调工作的机制尚未得到有效实施。
2.3理念和实践的落后
目前仍有很多地方政府仅注重口头宣扬极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城市园林绿化在实际建设中与设计方案不符,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地预留面积降低。尤其在县城一级开发区中,商住小区的绿地面积大部分仅为规划的5%-10%,20%的很少甚至没有,难以达到30%的绿地标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归根在于利益的获取,随着地价的上涨,绿地面积更是不断减少。
2.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发展,重视程度不足,常处于弱势地位,在管理人才方面的需求更是缺乏;另外,园林器械的落后,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很少有技术人员达到技术标准,在一线进行绿化的工人布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导致绿化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3、如何完善现代城市的园林管理
3.1现代化的城市园林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一个好的园林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在城市规划上就要重视城市园林的设计,因为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宏观的区域景观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是生态和美的结合,能够充分的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园林的娱乐和休憩的需求。这正是现代城市园林的生命力所在。
3.2成本管理
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上要降低成本,只有园林管理的低成本才能真正长期的享受现代城市园林。园林管理的低成本,即便于管理、降低管护费用、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及社会效益。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但要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考虑园林艺术效果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种植密度,植物搭配合理,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园林管理管护的低成本。
(1)城市总体规划要科学,园林绿化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园林规划设计时,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务必考虑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特殊要求,也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与城市园林系统相关的城市用水系统,城市地貌,城市用地,城市地质构造等,客观实际地对城市园林系统提出指导性意见。
(2)植物配置要科学,乔冠结合,树草搭配,常绿与落叶、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结合。
(3)园林规划设计时,多采用自然式配置,减少修剪整形成本。绿篱整形修剪是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一项开支很大的工作,为降低成本,应多采用自然式配置,减少整齐绿篱使用量,降低管理管护成本。 3.3要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管理理念
园林管理工作从宏观上看,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园林主管部门,在确定的行政区域内,运用经济的、行政的、立法的手段实现现代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
要想真正实现一个现代城市园林的全部功能,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引进市场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冲击各个领域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园林事业的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园林市场以及园林企业和园林项目的不断增加,园林只有摆脱过去的管理体制,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只有适应市场,进入市场,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直线职能式的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只有逐步的建立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以和市场接轨,但是在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这些机构的科学和合理,以免出现了串标、漏标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应当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加以改进,才能更好更公平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能使市场更健康更有序地发展。
3.4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和加强法制相结合。
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了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力争把爱护园林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成为社会群众的自觉行为,赋予一种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的园林绿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
3.5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效率
首先应建立起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设立相关的网站,开通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信息政策的透明度。更有利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康的市场行业秩序。其次还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加强管理,例如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对城市的绿化情况进行监控,可以随时对城市的绿地增减情况,绿地的形状改变等能作出快速的反应。
3.6在城市园林的具体管理过程中实行承包责任制的方式
城市园林部门是事业性质的生产和管理部门,公园、绿地、树木、花卉是园林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辛勤劳动创造的产品,针对这种事业性的园林管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承包制度。
城市园林的承包管理是指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园林的经济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养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承包的方案,要根据园林绿化管理的特点,承包责任制以分级投资承包,百分考核计奖的办法为宜。市园林局根据各区公园、绿地、行道树的等级和数量核算,拨发养管费用,区园林(或公园)管理所按照市拨养管费数额对作业班或个人承包。在具体的处理中还应注意要有区别的承包。
3.7城市园林主管部门运用一些方法实现现代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
其主要措施:第一,规范城市园林建设市场,制定园林设计、论证、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园林养护管理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第二,保护现有的城市园林成果,制定出园林绿地保护政策;第三,大力扶持和发展园林科研工作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生态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中,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中最经济、最有效、最积极的因素,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因此,园林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科学建绿,将节约的观念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引导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冉琼芳.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1,15(02):210-211.
[2]岳军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与方法研究[J].绿色科技,2010,13(0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