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ihui1986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很重要。作者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关注生活等方面提出措施和见解。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做了有益的尝试,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体会。
  1.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1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e子,海南岛有椰子树。ye爷,爷爷在家里给我讲故事。ye猪,森林里有许多野猪。树ye,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拼音。
  1.2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最常用的方法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先让学生懂得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知道“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会采蜜;知道“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知道“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猎狗有一嘴锋利的牙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1.3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实现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三者的交际。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它就会看到些什么呢?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营造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2.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说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营造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位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2.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看春天。看春天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莹莹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把柳树姐姐的长发梳啊梳。”有的孩子还编了一首儿歌:“草儿穿着小绿裙,花儿戴着红头花。树儿披着绿衣裳,雨点唱着滴答歌。”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最后,还可以请孩子们把春天画下来。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2.3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小熊住山洞》后,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3.2活动之后话活动。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这时,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3.3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增强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达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3.4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捡了同学的尺子,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现在,全社会的人都以口语交际为主要表达工具。口语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教师掌握更多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辛涛.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周元著.小学语文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胡兴宏.小学毕业生听话能力测试报告[J].教育研究,1988(10).
  [5]于爱芬.《学会请教别人》说课设计[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7-8).
  [6]张积家.论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结构及发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根据每个阶段的要求,进行指导,确保朗读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对信息交流的研究表明,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 38%的声音 55%的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朗读在社会传播与交流中的意义和价值。现我就如何搞好朗读教学谈谈感受。  一、认识朗读的作用  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广泛流行和传播,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9年首次出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报道。最近在我国部分省市出现了H7N9亚型禽流感
摘 要: “口语交际”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必须予以重视。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交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关键词: 新课改 口语交际 训练方略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多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交际沟通和
摘 要: 一节成功、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充满无限艺术性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和谐、高效、良好的课堂情境,赋予语文课堂教学以真情投入,注重课堂教学导入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断地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因素,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感染力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实效低下、不受学生欢迎的弊病。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只有当学生对语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主动去学,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关注学生
摘 要: 人类文明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将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这是经济的竞争,科学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关键是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实现我国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的新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行为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如何让学生喜
摘 要: 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地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较优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校课堂 教学方法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