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 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也使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开始向课程的“社会性”转变,即学习不再单纯是学习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所学的知识能和实际相联系,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催,学生学”的现象,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动力,更谈不上对化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掌握,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成了学校和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起到明确教学主题的目的,也可以起到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以达到激发想象,启发思维的目的。对于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说。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再现化学场景。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或者根据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对象,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因地制宜,创造悬念,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究各种化学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等。
  在人教版的高一化学书中可以发现。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选取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或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实验事实,社会经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4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依次为事实情景、实验情景、经验情景、问题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创始,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推进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课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分,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将够将液态胶体和溶液区分开?”然后通过“科学探究”的3个实验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这种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的教学设计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产生疑问,吊住学生的胃口,并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后续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在教材中提炼化学“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从教材回归到生活。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奥秘”的习惯。化学作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个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而与日常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且这些“生活化”的元素,由于日常中与学生的紧密接触,学生对其不但非常熟悉,也对一些生活奥秘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利用“生活化”元素,在每节课教学前都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如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来引导化学教学,就拿氯气这一课的教学来说,笔者曾经通过一则新闻报导的“上海一化工厂氯气泄露事故的视频”的为背景,以此来向学生提出一些驱动性问题,如:为什么当发生氯气泄露时,人应该往高处逃生?氯气泄露后,有什么办法来处理?为什么可以用钢瓶来储运液氯?等等问题,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思考状态。并与笔者展开了讨论。可见,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大大激发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并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最重要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其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一些学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在很多实验过程和结果中,不能真正体现实验的科学性和直观性。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克服学校实验条件的不足,为学生创造实验设计的条件。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提高其可见度性,保障其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做到用好、用活、用省。就拿化学课堂中通常会操作的演示实验来说。演示实验要真正达到演示的目的,不能演而不示。为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大多教师会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加大实验药品的用量,并通过巡回来展示实验结果。但放大实验仪器的尺度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很浪费时间,且有些实验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却无法观察到,整体的实验效果大打折扣。但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克服以上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如在高一化学中。金属钠和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以往都是让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现可以利用投影仪。在方型投影试管中向盛有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两者反应产生的“浮、响、熔、游、红”等现象。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也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学设计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本文仅从情境教学设计,“生活化”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等三个方面做了探究性的分析,以此希望对现实中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媛,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
  [2]刘波,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坛,2010(8)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角度探讨了以手机为载体的思想教育:把手机当作情感纽带的情感教育,让手机成为理财平台的理财教育。借手机传递良好修养的礼仪教育,给手机加道安全防火墙的安全教育。  [关键词]手机;思想教育;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作为一种时尚的通讯工具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宠儿”,“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普通
【摘 要】数学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数学对文科班女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寸步难行,更别提课改所提倡的个性学习与发展潜能。本人从从事教育一线的经验及对相关资料的阅读,对这个现象作了调查分析研究其原因,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个性的学习 发展潜能 心理因素 比较学习法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倡富有个性的学习。但数学对文科
【摘 要】方剂学是沟通中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课程,如何改变学生对方剂学“晦涩、难懂”的偏见,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方剂学是摆在所有方剂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期和大家相互交流、不断提高。  【关键词】方剂学 教学 中医康复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简称中康)是通过学习方剂学、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中医课程的康复保健方法与技能,满足社会对康复保健类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剂学》虽不是该专业
初中物理学习阶段是初中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时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新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在就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计算进行介绍,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物理单位换算  物理学里
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这是我们应该要正视的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方法,称再创造法”也就是要学生本人把要学习东西,借助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通过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新的课程改革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发现能力。何谓发现能力?发现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人类社会就是通过各个领域的不断发现而逐步走向前进的。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初步获取知识的能力、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品质;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见解。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摘要】学生在学习初中几何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原因是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做教材的实施者,还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关键词】思维能力 主动性 多媒体  初中几何是研究平面几何的,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按照新课程教材安排,学生进入初一年级就要开始学习基本的几何学习阶段,初中学生在几何题中主要存
数学中充满着美丽,它好象盈盈一池春水,若送来微风,就能荡起阵阵涟漪;若容入小溪,就能奏出动听的乐章;若容人大海,也能掀起阵阵波涛……数学是神秘的,又是迷人的,作为教师,应不断发掘数学之魅力所在,使数学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紧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办学永恒的主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学风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成因,并从端正教风、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探索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包括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等。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孕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