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 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也使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开始向课程的“社会性”转变,即学习不再单纯是学习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所学的知识能和实际相联系,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催,学生学”的现象,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动力,更谈不上对化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掌握,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成了学校和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起到明确教学主题的目的,也可以起到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以达到激发想象,启发思维的目的。对于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说。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再现化学场景。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或者根据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对象,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因地制宜,创造悬念,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究各种化学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等。
在人教版的高一化学书中可以发现。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选取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或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实验事实,社会经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4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依次为事实情景、实验情景、经验情景、问题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创始,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推进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课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分,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将够将液态胶体和溶液区分开?”然后通过“科学探究”的3个实验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这种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的教学设计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产生疑问,吊住学生的胃口,并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后续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在教材中提炼化学“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从教材回归到生活。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奥秘”的习惯。化学作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个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而与日常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且这些“生活化”的元素,由于日常中与学生的紧密接触,学生对其不但非常熟悉,也对一些生活奥秘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利用“生活化”元素,在每节课教学前都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如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来引导化学教学,就拿氯气这一课的教学来说,笔者曾经通过一则新闻报导的“上海一化工厂氯气泄露事故的视频”的为背景,以此来向学生提出一些驱动性问题,如:为什么当发生氯气泄露时,人应该往高处逃生?氯气泄露后,有什么办法来处理?为什么可以用钢瓶来储运液氯?等等问题,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思考状态。并与笔者展开了讨论。可见,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大大激发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并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最重要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其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一些学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在很多实验过程和结果中,不能真正体现实验的科学性和直观性。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克服学校实验条件的不足,为学生创造实验设计的条件。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提高其可见度性,保障其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做到用好、用活、用省。就拿化学课堂中通常会操作的演示实验来说。演示实验要真正达到演示的目的,不能演而不示。为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大多教师会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加大实验药品的用量,并通过巡回来展示实验结果。但放大实验仪器的尺度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很浪费时间,且有些实验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却无法观察到,整体的实验效果大打折扣。但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克服以上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如在高一化学中。金属钠和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以往都是让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现可以利用投影仪。在方型投影试管中向盛有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两者反应产生的“浮、响、熔、游、红”等现象。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也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学设计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本文仅从情境教学设计,“生活化”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等三个方面做了探究性的分析,以此希望对现实中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媛,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
[2]刘波,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坛,2010(8)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也使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开始向课程的“社会性”转变,即学习不再单纯是学习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所学的知识能和实际相联系,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催,学生学”的现象,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动力,更谈不上对化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掌握,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成了学校和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起到明确教学主题的目的,也可以起到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以达到激发想象,启发思维的目的。对于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说。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再现化学场景。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或者根据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对象,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因地制宜,创造悬念,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究各种化学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等。
在人教版的高一化学书中可以发现。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选取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或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实验事实,社会经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4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依次为事实情景、实验情景、经验情景、问题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创始,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推进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课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分,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将够将液态胶体和溶液区分开?”然后通过“科学探究”的3个实验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这种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的教学设计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产生疑问,吊住学生的胃口,并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后续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在教材中提炼化学“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从教材回归到生活。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奥秘”的习惯。化学作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个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而与日常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且这些“生活化”的元素,由于日常中与学生的紧密接触,学生对其不但非常熟悉,也对一些生活奥秘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利用“生活化”元素,在每节课教学前都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如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来引导化学教学,就拿氯气这一课的教学来说,笔者曾经通过一则新闻报导的“上海一化工厂氯气泄露事故的视频”的为背景,以此来向学生提出一些驱动性问题,如:为什么当发生氯气泄露时,人应该往高处逃生?氯气泄露后,有什么办法来处理?为什么可以用钢瓶来储运液氯?等等问题,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思考状态。并与笔者展开了讨论。可见,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大大激发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并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最重要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其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一些学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在很多实验过程和结果中,不能真正体现实验的科学性和直观性。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克服学校实验条件的不足,为学生创造实验设计的条件。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提高其可见度性,保障其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做到用好、用活、用省。就拿化学课堂中通常会操作的演示实验来说。演示实验要真正达到演示的目的,不能演而不示。为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大多教师会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加大实验药品的用量,并通过巡回来展示实验结果。但放大实验仪器的尺度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很浪费时间,且有些实验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却无法观察到,整体的实验效果大打折扣。但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克服以上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如在高一化学中。金属钠和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以往都是让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现可以利用投影仪。在方型投影试管中向盛有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两者反应产生的“浮、响、熔、游、红”等现象。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也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学设计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本文仅从情境教学设计,“生活化”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等三个方面做了探究性的分析,以此希望对现实中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媛,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
[2]刘波,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坛,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