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进展性卒中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在卒中进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50例完全性缺血性卒中、4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发病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并对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斯堪地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F 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时有下降趋势,第7天时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Fib水平较完全性卒中组升高更明显(P<0.01),3d时达最高峰,14d降至正常。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D-dim 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d时达高峰,7d降至正常,而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较完全性卒中组明显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第14天迅速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3w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完全性卒中组为差(P<0.01)。结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浆F ib和D-d im er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有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开始电针(electroacupuncture)治疗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制备左侧大脑中动
基于马脊梁煤矿11号、14号煤层408盘区安全开采过程中,面临通过小窑破坏区及穿越小窑采空区巷道问题,在分析矿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技术对资料尚不明确的11号、14号煤
为了解决某矿29101工作面轨道平巷掘后不久,顶板大面积下沉,致使工字钢顶梁压弯,棚腿弯曲内移等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了巷道失稳破坏主要因素及不同支护
幼儿主题教育课程的理念是注重幼儿有价值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快乐学习的体验,让幼儿自行发现、建构学习。因此,在班级中开展幼儿主题教育课程,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
运用文献法、比较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对现代科学化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理清训练观念与思路,找出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培育运动员以及夺取比赛优胜
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的评估涉及对多种因素之间复杂反馈关系的处理,而传统评价方法一般局限于某一方面,未能全方位评估区域能源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实质就是要打破社会公共安全行业非产业化运行的传统模式,以产业的理念来经营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实现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
<正>日前,持续大规模雾霾污染涉及17个省市自治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已影响约6亿人口,一场"全民防霾"运动迫在眉睫。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以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