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新型农民培训实践调查与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3年的培训实践及对2010年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情况调查,肯定了新型农民培训对提高东至县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效等方面的积极意义;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扎实开展此项工作提供经验和改进的依据。
  关键词 科技培训;新型农民;成效;问题;对策;安徽东至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34-02
  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至县将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列入民生工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该县新型农民培训机构之一,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和基层服务中心的积极配合下,承担了该县新型农民培训类型中的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自2009年以来,共培训2026人(其中2009年500人;2010年550人;2011年406人;2012年570人)。为系统了解东至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培训效果、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今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2010年12月5—15日,笔者对2010年东至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做了详细调查,调查采用座谈、问卷、电话抽查、走访讨论等方式进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培训机构主要做法
  1.1 明确目标,规范运作
  农技中心高度重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东至县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管理制度》的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培训小组,各项具体工作明确到人,由培训学校统一协调,统一组织。
  1.1.1 落实方案,确保培训有条不紊。为更好地落实培训项目,提高培训效果,年初制定了《2010年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实施方案》。选聘了10名热心为民服务、业务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根据各村农时农事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根据各村具体特点确立培训目标。
  1.1.2 健全台帐,以备监察和自查。根据《安徽省新型科技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的培训台帐。一方面为接受监察备案,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培训提供经验和改进的依据。各村培训班开班前向县农委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办公室提出开班申请,定时向农委上报培训信息,县农委负责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村培训负责人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各村做好每班基本学员台帐登记、学员培训卡及学员参训记录等档案资料填写及每期培训班的学员签到等基础资料的完善工作,材料归到农技中心后由专人负责整理和装订[1-2]。
  1.2 确定培训内容及培训形式
  1.2.1 确定受训对象。根据乡镇申请及县农技推广中心审定,确定了大渡口镇安全村、胜利镇城北村、胜利镇瓦龙村、张溪镇梅术亭村、香隅镇槽东村、香隅镇联峰村、东流镇踏青湖村、木塔乡大田村8个村的400名农民为培训对象。
  1.2.2 明确办班时间和培训次数。结合农作物生长、农事安排规律以及培训项目要求,办班时间为2月至11月上旬。全年累计培训总人数550人,培训总人次1 650,指导总人次达4 000人次。
  1.2.3 力争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教材除省里同一规定外,还会根据需要自编一些学员通俗易懂的教材。培训内容包括粮食等大宗作物,蔬菜、茶叶和蚕桑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先进实用生产技术以及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涉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培训形式主要为集中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两大类。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1学时,田间指导不少于10次。为提高培训效果,主要采取现场观摩、疑难解答、幻灯片的放映等多种技术指导形式。另外,根据需要给学员发放编写的教材和讲义或购买的资料。
  1.3 适时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抽查
  为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质量和效果,县财政局和县农委执行“第一堂课制度”,每期培训班开班时,到场宣讲有关培训政策和要求,检查农民参训情况。并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通过进村入户与学员访谈以及电话抽查等形式,及时掌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等具体培训情况,防止弄虚作假。
  2 培训成效与经验
  为切实掌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效果及农民对培训项目的态度,更好地指导今后培训工作,分别选择山区、丘陵、圩区为主要地理特征的木塔乡大田村、香隅镇漕村、大渡口镇城北村3个村的45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有:培训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培训的满意度;通过培训是否感觉自己有所提高;认为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哪些。通过分析问卷得知:培训内容符合要求的占88%;对培训效果满意率达90%;认为培训能使自己技能提高的占总数的85%。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民乐于接受培训,认为培训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直接的好处。
  2.1 送科技下乡的培训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农民
  开展送科教下乡,培训班办到乡村,利用村委会或闲置的村级小学校舍等作为培训教室,把教学设备搬到农户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学员,让农民学员不出门就能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掌握更多的农业政策和信息。
  2.2 增长知识,增加收入
  大渡口镇安全村村民向成龙,有棉田0.33 hm2,曾是棉花种植能手。通过培训,他意识到自己的植棉技术也存在问题,很多关键技术需要改进。培训前3年籽棉产量平均4 740 kg/hm2,通过培训,当年(2010年)在遭受大灾的情况下其棉花产量仍达4 875 kg/hm2,按籽棉价格12.4元/kg出售,增收1 674元//hm2元。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成为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3 通过培训传播,信息渠道更加通畅
  张溪梅术亭村嘴上组的养蚕大户吴水木,每年春蚕至少养种5盒,产茧近250 kg,通常的卖茧方式是蚕茧收获后等着收购商上门,茧价任人宰割。当年采茧时恰遇第2期集中培训,考虑其养了7盒蚕种,总产量不低于300 kg,茧价太低,损失太大,于是培训机构相关人员帮他联系了一个青阳缫丝厂前来收购,因省去中间流通环节,厂家给出的茧价29元/kg高于当地均价4元/kg,309 kg蚕茧增收1 236元。   3 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培训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走访发现,一些学员对新型农民培训政策法规理解模糊,宣传不力,使一些非培训学员对培训知晓度不高。建议除了利用明白纸和培训传播的宣传方式外,增加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传播途径宣传农民培训政策及法规。充分利用春节或农忙季节以及农民工返乡期等有利时机进行广泛宣传。
  3.2 培训内容难以兼顾
  因地制宜的培训原则,一方面符合大宗产业的多数学员意愿,另一方面难以符合规模小产业的少数学员意愿。建议今后培训尽量结合“一村一品”工作来开展。
  3.3 学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教师授课难
  据对在香隅镇联峰村调查统计,目前35岁以下人口不足1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85%以上,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约占1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不到2%。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比例较大,留守在家承担主要农事的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老人及妇女。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单纯的说教,效果不佳。针对实情,今后培训形式力求多样化,尽量采取直观的培训形式,多准备图片等影像资料。
  3.4 学员联系难,学习坚持难
  在今后的培训中尽可能激发农民的培训积极性。培训机构与培训乡村需保持良性沟通,充分了解群众最关心、需要最迫切的科技内容,针对性满足群众的技术要求。培训机构对参训积极性高的村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持。另外,要尽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充分利用农闲时机对农民进行培训,以错开农忙季节[3-4]。
  3.5 培训后检查程序不尽人意
  座谈中了解到学员对核查工作有所不满,由于时间跨度长,抽查次数多(培训机构自查、县农委督查、市农委“回头看”),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培训机构常常因为学员手机号码更换、固定电话报停被核查扣分而鸣不平。今后培训检查一方面要从农民实际情况出发,考核程序尽量简化;另一方面对学员电话抽查时要考虑一些农民培训后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更改联系方式的因素,避免培训机构冤枉扣分。
  3.6 培训项目繁多,负面影响不可避免
  当前对农民的各种培训形式多样,如劳动部门、民政部门、科技部门等都有参与,尽管这对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各方为民服务主动性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因为各部门对农民的补助标准不一、监管程度不同,给培训机构带来一定的麻烦,进而影响政府形象。各部门应尽早做好统筹工作,尽量简化培训类别,便于项目操作。
  4 参考文献
  [1] 梁灿刚.加强科技培训,造就新型农民[J].传录,2009(8):62-63.
  [2] 李春兰.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7(7):123-124.
  [3] 马姜静.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20-221.
  [4] 岳远尊,张杰.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J].山东经济,2006(5):147-149.
其他文献
成乳牛是指第一次产犊开始泌乳的母牛.产乳母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的产乳量、干物质采食量及体重都有很大变化,并且其生理特点也不同.我国制定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下称规范
综述了扎兰屯市退耕还林项目区的概况及后续产业建设布局,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分析了取得的成效,以期为该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参考。
摘要 通过对尤溪县现代茶业项目实施建设、改造的效果调查,分析了尤溪县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尤溪品牌、推广质量安全、提升综合效益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茶叶加工业;现状;对策;福建尤溪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15-01  茶叶是尤溪县大宗的传统农产品,茶农主要的经济命脉,是尤溪县农业经济的重要
<正>简·奥斯丁是18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女性情感为主题,反映社会压迫下女性的自由意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用一个通俗的故事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