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法网海报看上去画风十分粗犷,但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完全诠释了网球运动力与美的特点。
Marina
4月份,因为要寻找曾经常去的一家餐厅,我用谷歌街景功能在巴黎的十六区乱窜,自然也就看到了罗兰·加洛斯。谷歌的照片只有罗兰-加洛斯的建筑、植被、路牌这些永久性的内容,没有熙熙攘攘的观众,没有球员,看上去冷冰冰的。然而一个月之后,这里就将变成全世界的网球中心,法网海报会出现在赛会的纪念册、重要通道、巴黎的街头,成为五六月份花都独有的风景。
就如同法网的成绩你永远无法提前判断一样,法网的主题海报,每年都只能是一次“惊喜”或者“惊吓”。2013年的法网海报看上去其实很简单,即便有些抽象,但还是可以看得出网球是这副作品的主题,之后每再看一次,都会有更多新的理解,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今年的法网海报依然是和勒隆画廊合作的,作者是英国人戴维·奈什(DavidNash)。真实的网球是黄绿色的,在戴维-奈什的画布上,网球的颜色有点儿趋近于太阳,保留了黄色的基调,但整体要更加明亮。这副作品的构图并不复杂,相比于近几年来说,算是极简主义了,但是抽象派的风格还是给这副海报增加了更多的艺术气息,甚至赋予了它一点儿诗歌的意境。
网球元素很突出、很明显,这是继阿达密(1980)、沃斯(1986)、塔皮斯(2000)、迪·罗萨(2012)之后,又一次有艺术家把网球作为主角放在了法网的主题海报上。
1980年,艺术家丹尼尔·勒隆的画廊和法国网协一起推出了法网主题海报,从此海报成为了这项红土大满贯的特色之一。当年,意大利艺术家阿达密创作了法网的首张艺术海报,自此勒隆画廊和法国网协一直延续了创作艺术主题海报的传统,每年会由一位当代艺术大师承接这一工作,法网海报的作者并不局限在法国本土,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的诸多艺术大师都曾经为法网专门进行创作,戴维·奈什是第34位为罗兰·加洛斯提供海报的艺术大师。
作为一名善于雕工和刻工的艺术家,戴维·奈什在为法网创作的时候依然选用了他最擅长操作的木板,将他对网球的理解用木板、刻刀、油漆这些惯用的工具表达了出来,最终呈现在了画布上。这张白色的画布犹如天地世界,在手写体的2013上面仿佛呈现出了一片球网,但这张球网并不具象,需要想像才能置身其中。球网上面,一个个网球朝着不同的方向顺势盘旋,留下或长或短飘逸的运行轨迹。画布的两侧分别印有罗兰和加洛斯两个单词,同样是手写体。
2013年的法网海报看上去画风十分粗犷,但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完全诠释了网球运动力与美的特点。
作为抽象派艺术家,奈什喜欢在作品中体现其独具魅力的创造性。罗兰-加洛斯虽然历史悠久,法网早就已经是百年大赛,但是这项大满贯在保留历史和传统的时候,也在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创造力”也是法网的关键词之一,奈什用作品为自己和法网找到了共同点。
TIPS 作者简介
戴维·奈什:当代著名的雕刻家、雕塑家,1945年出生在英国的萨里,1967开始定居位于威尔士的小城布莱奈·费斯蒂尼奥。奈什喜欢以木材为创作原料,作品细腻而精致。上世纪60年代末,奈什对大地艺术萌发兴趣,在他看来艺术和自然应该捆绑在一起,于是开始在自然界中进行创作,完成了诸多以农田、景观为背景的作品。
奈什隶属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在全球诸多画廊、博物馆、植物园中都有他的作品展出,是英国当代最富盛名的艺术家之一,他也参与投资和建设了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植物园。
TIPS 大地艺术
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欧美的美术思潮,大地艺术逐渐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曾经热爱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以之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这就是我和网球的缘分——专访法网海报创作者戴维·奈什
Marina
和巴黎观众的挑剔和偏激形成鲜明对比,“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总会在每年的法网海报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艺术家在领走了网球和罗兰-加洛斯两大命题之后,就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这些创作者的身份没有特别的限定,34年来的海报作者遍及不同的创作领域和艺术流派。
今年,法网海报的合作者勒隆画廊寻找到了善于大地艺术的戴维·奈什——一位享誉全球的英国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网球爱好者。为了海报创作,他专程赶赴法国参观了罗兰·加洛斯。为了和中国网球迷们分享他的创作经历,他接受了《网球》杂志的专访。
《网球》:是什么样的机遇让你成为了2013年法网海报的创作者?
奈什:法网的海报都是勒隆画廊负责的,由他们来寻找相应的艺术家去创作。今年,他们联系上了我,我也对此很感兴趣,这也许就是我和网球的缘分。
《网球》:你平时会关注网球比赛吗?最喜欢的球员是哪些?
奈什:我的母亲参加过温网的青少年比赛。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温网就是一年一度的网球盛宴,我们全家会围坐在一台很小很小的黑白电视机前看比赛。现在,我和我的太太都支持穆雷,这源于他拥有苏格兰人的那种勇敢和决心,当然我们也很欣赏费德勒这位网球场上的艺术大师,还有特松加身上与生俱来的快乐和乐观。
《网球》:你的这副海报作品主要表达的是什么?
奈什:我和其他所有的海报创作者一样,都要同时表达两个主题:网球和罗兰-加洛斯,当然也可以加入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我曾经创作过很多立柱,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建筑感,体现了一种上升和成长的感觉。任何一个网球回合都可以有建筑的概念,每次击打都是上下左右这些空间位移。网球本身是黄绿色的,所以选择这种干黄的颜料,在纸上也是左右来回,最后呈现出了一幅塔式的建筑。
《网球》: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呢?
奈什:去年元月份我去参观过了罗兰·加洛斯,恰逢他们在重建场地面层,那是一次让人激动的旅程,我有幸看到了场地铺设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其中还有炭渣,还有很多保证场地的渗水和增加密度的物料。
让人意外的是,红土只是在表面铺了浅浅的一层。其实画边线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是用白色的油漆画上去了的,还加了很多亚麻籽油在里面,边线的颜料需要渗透整个表层,这既是雕塑又是油画。我特别向他们要了一些红土带回家,还有一罐网球。红色是罗兰·加洛斯独有的特色,我原本打算用这种颜色来创作海报,但是之前已经有很多艺术家这么做了,所以我最后尝试着用了网球的颜色。
《网球》:你去观看过法网的比赛吗?
奈什:除去上面提到的参观经历,去年法网比赛期间,我和太太曾受遨在罗兰·加洛斯待了一天。我们看了德尔·波特罗、伯蒂奇、穆雷、加斯奎特和莎拉波娃等人的比赛,之前,我只是在电视上见过这些选手。对我们来说,那是很特别的一天。
《网球》:作为2013年海报的创作者,你今年还会去罗兰·加洛斯观赛吗?
奈什:我们会去那里待上一个礼拜,我们还特别在巴黎租了一间公寓。对于这次旅行,我太太尤其感到开心。
Marina
4月份,因为要寻找曾经常去的一家餐厅,我用谷歌街景功能在巴黎的十六区乱窜,自然也就看到了罗兰·加洛斯。谷歌的照片只有罗兰-加洛斯的建筑、植被、路牌这些永久性的内容,没有熙熙攘攘的观众,没有球员,看上去冷冰冰的。然而一个月之后,这里就将变成全世界的网球中心,法网海报会出现在赛会的纪念册、重要通道、巴黎的街头,成为五六月份花都独有的风景。
就如同法网的成绩你永远无法提前判断一样,法网的主题海报,每年都只能是一次“惊喜”或者“惊吓”。2013年的法网海报看上去其实很简单,即便有些抽象,但还是可以看得出网球是这副作品的主题,之后每再看一次,都会有更多新的理解,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今年的法网海报依然是和勒隆画廊合作的,作者是英国人戴维·奈什(DavidNash)。真实的网球是黄绿色的,在戴维-奈什的画布上,网球的颜色有点儿趋近于太阳,保留了黄色的基调,但整体要更加明亮。这副作品的构图并不复杂,相比于近几年来说,算是极简主义了,但是抽象派的风格还是给这副海报增加了更多的艺术气息,甚至赋予了它一点儿诗歌的意境。
网球元素很突出、很明显,这是继阿达密(1980)、沃斯(1986)、塔皮斯(2000)、迪·罗萨(2012)之后,又一次有艺术家把网球作为主角放在了法网的主题海报上。
1980年,艺术家丹尼尔·勒隆的画廊和法国网协一起推出了法网主题海报,从此海报成为了这项红土大满贯的特色之一。当年,意大利艺术家阿达密创作了法网的首张艺术海报,自此勒隆画廊和法国网协一直延续了创作艺术主题海报的传统,每年会由一位当代艺术大师承接这一工作,法网海报的作者并不局限在法国本土,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的诸多艺术大师都曾经为法网专门进行创作,戴维·奈什是第34位为罗兰·加洛斯提供海报的艺术大师。
作为一名善于雕工和刻工的艺术家,戴维·奈什在为法网创作的时候依然选用了他最擅长操作的木板,将他对网球的理解用木板、刻刀、油漆这些惯用的工具表达了出来,最终呈现在了画布上。这张白色的画布犹如天地世界,在手写体的2013上面仿佛呈现出了一片球网,但这张球网并不具象,需要想像才能置身其中。球网上面,一个个网球朝着不同的方向顺势盘旋,留下或长或短飘逸的运行轨迹。画布的两侧分别印有罗兰和加洛斯两个单词,同样是手写体。
2013年的法网海报看上去画风十分粗犷,但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完全诠释了网球运动力与美的特点。
作为抽象派艺术家,奈什喜欢在作品中体现其独具魅力的创造性。罗兰-加洛斯虽然历史悠久,法网早就已经是百年大赛,但是这项大满贯在保留历史和传统的时候,也在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创造力”也是法网的关键词之一,奈什用作品为自己和法网找到了共同点。
TIPS 作者简介
戴维·奈什:当代著名的雕刻家、雕塑家,1945年出生在英国的萨里,1967开始定居位于威尔士的小城布莱奈·费斯蒂尼奥。奈什喜欢以木材为创作原料,作品细腻而精致。上世纪60年代末,奈什对大地艺术萌发兴趣,在他看来艺术和自然应该捆绑在一起,于是开始在自然界中进行创作,完成了诸多以农田、景观为背景的作品。
奈什隶属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在全球诸多画廊、博物馆、植物园中都有他的作品展出,是英国当代最富盛名的艺术家之一,他也参与投资和建设了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植物园。
TIPS 大地艺术
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欧美的美术思潮,大地艺术逐渐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曾经热爱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以之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这就是我和网球的缘分——专访法网海报创作者戴维·奈什
Marina
和巴黎观众的挑剔和偏激形成鲜明对比,“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总会在每年的法网海报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艺术家在领走了网球和罗兰-加洛斯两大命题之后,就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这些创作者的身份没有特别的限定,34年来的海报作者遍及不同的创作领域和艺术流派。
今年,法网海报的合作者勒隆画廊寻找到了善于大地艺术的戴维·奈什——一位享誉全球的英国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网球爱好者。为了海报创作,他专程赶赴法国参观了罗兰·加洛斯。为了和中国网球迷们分享他的创作经历,他接受了《网球》杂志的专访。
《网球》:是什么样的机遇让你成为了2013年法网海报的创作者?
奈什:法网的海报都是勒隆画廊负责的,由他们来寻找相应的艺术家去创作。今年,他们联系上了我,我也对此很感兴趣,这也许就是我和网球的缘分。
《网球》:你平时会关注网球比赛吗?最喜欢的球员是哪些?
奈什:我的母亲参加过温网的青少年比赛。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温网就是一年一度的网球盛宴,我们全家会围坐在一台很小很小的黑白电视机前看比赛。现在,我和我的太太都支持穆雷,这源于他拥有苏格兰人的那种勇敢和决心,当然我们也很欣赏费德勒这位网球场上的艺术大师,还有特松加身上与生俱来的快乐和乐观。
《网球》:你的这副海报作品主要表达的是什么?
奈什:我和其他所有的海报创作者一样,都要同时表达两个主题:网球和罗兰-加洛斯,当然也可以加入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我曾经创作过很多立柱,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建筑感,体现了一种上升和成长的感觉。任何一个网球回合都可以有建筑的概念,每次击打都是上下左右这些空间位移。网球本身是黄绿色的,所以选择这种干黄的颜料,在纸上也是左右来回,最后呈现出了一幅塔式的建筑。
《网球》: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呢?
奈什:去年元月份我去参观过了罗兰·加洛斯,恰逢他们在重建场地面层,那是一次让人激动的旅程,我有幸看到了场地铺设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其中还有炭渣,还有很多保证场地的渗水和增加密度的物料。
让人意外的是,红土只是在表面铺了浅浅的一层。其实画边线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是用白色的油漆画上去了的,还加了很多亚麻籽油在里面,边线的颜料需要渗透整个表层,这既是雕塑又是油画。我特别向他们要了一些红土带回家,还有一罐网球。红色是罗兰·加洛斯独有的特色,我原本打算用这种颜色来创作海报,但是之前已经有很多艺术家这么做了,所以我最后尝试着用了网球的颜色。
《网球》:你去观看过法网的比赛吗?
奈什:除去上面提到的参观经历,去年法网比赛期间,我和太太曾受遨在罗兰·加洛斯待了一天。我们看了德尔·波特罗、伯蒂奇、穆雷、加斯奎特和莎拉波娃等人的比赛,之前,我只是在电视上见过这些选手。对我们来说,那是很特别的一天。
《网球》:作为2013年海报的创作者,你今年还会去罗兰·加洛斯观赛吗?
奈什:我们会去那里待上一个礼拜,我们还特别在巴黎租了一间公寓。对于这次旅行,我太太尤其感到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