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本位课堂提升诗歌教学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堂变革方式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纷纷出现,使得课堂眼花缭乱,表面文章充斥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教育部门也适时开展“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体现现代课堂的价值取向。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要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在此活动的推进中,语文课堂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注意五化:预习细致化、合作主动化、探究灵动化、生成智慧化、推变常态化。
  关键词:学生本位;诗歌教学;质量
  随着课堂变革方式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纷纷出现,课堂教学色彩缤纷,充满欣赏性,但我们细心揣摩一下这些课堂教学,会出现许多“准备过度”现象,使得课堂虚有其表,成为绣花枕头。各学校也适时开展“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以课堂变革为目的,实现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体现现代课堂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要关爱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呈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平台。
  一、 预习细致化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学生课前预习要有效,有较为“深度”的学习,能够支撑课堂学习的深化。我们以往的预习停留在阅读、查阅上,而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做笔记,笔记中呈现学生的疑问点,如能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支撑课堂学习的深化。古诗学习是学生的一个瓶颈,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古诗能力的情况下,老师通过预习导学案来引导学生提前自学古诗。比如在上《雁门太守行》时,留给学生的预习单:1. 熟读诗歌;2. 查阅作者生平,简要记录;3. 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两道题目:a. 我在朗读句时,这句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词语、典故),或者从角度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战争(或场面,表达作者情感。)b. 在这场战争中,我看见了色的(景物),我仿佛听到了的声音,我感受到了氛围(或情感)。4. 把不懂的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划出来或者写下来。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不让书本牵着鼻子走,让孩子们有主见的预习,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东西。总之,只要老师能细致的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二、 合作主动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養,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合作的主动化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能够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比如在赏析诗歌艺术特色这一环节,教师提供出多元的赏读方向,让组长明确组员职责,自主分配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有自我选择才会有义务和担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探讨的问题、运用的方法、承担的任务等选择表现出较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的课堂任务才能够组织与落实,不但时间损耗低,而且没有不必要的合作环节。
  学生能够在小组学习背景下,自主、合作、动态、个性、创造性地开展和参与学习全过程,重要的是课堂组织中要给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的机会。学生在合作中达成的共识、学习的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时,他们会更期待新的合作机会的到来。在诗歌诵读中,在以往个人读,齐读等形式上,加入让小组分配角色选择音乐配乐朗读,学生在分配角色的过程中,对诗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诗歌的层次、情感的起伏也有了更好的把控。课堂角色诵读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导演能力极强,每一个组分配的形式都不同,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在组内互动中共同分析、共同思考、共同诵读。在参与全班的展示与评价中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幸福感,在互帮互助的学习活动中,共生共享,积累成功的自信。
  三、 探究灵动化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的理念、方法、模式,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充分利用课前细致的预习,学会整理分析预习资料。本节课中设置的“作者生平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归纳的关于作者的资料,学生展示归结出:七岁能诗,十八岁登科,二十一岁获得乡贡进士,二十七岁颠沛流离,病逝在家乡……学生在这其中自然就会发现作者李贺未曾上过战场,未曾打过仗,却写了关于战争场面的诗作,而且让我们身临其境。那么这首诗到底是历史事件的实录,还是一首抒情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评价讨论中,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这样的思维灵动大大加深了学生们对诗歌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从李贺的生平中看出他并没有带兵打过仗,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赞扬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作者年少有为,十一岁即已诗名远播,本可早登科第,却遭妒才者“文字游戏”,说李贺父亲之名“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犯“嫌名”,不得参与进士考试。李贺仕途失意,晚年漂泊,终身不得志,作者借诗作的结尾“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传达全体将士忘身报国,其实也在传达自己也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借助作者生平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和迁移,既达成了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又训练和培养了学生通过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来解读诗歌的能力。学生从主观能动到客观灵动,在知识运用、问题解决中做到了善于思考、视野开阔、创意智慧。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生命运动,而不是教师讲解的生动。   四、 生成智慧化
  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教师在生态、阳光、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下,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对话、交互共生、注意发现并且敏锐捕捉学生学习生成的契机,自觉把学生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灵活智慧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赏读颔联时,一个孩子说:“在预习时我发现我买的资料上是‘塞土’胭脂,而书上是‘塞上’,究竟以哪个为标准?”这是课前精心预设也没有想到的问题。面对突然来的学生质疑,我没有简单说以课本为主,而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这两种哪一个更好?学生开始探讨,你一言我一语,认同哪一种的都有:有的孩子说“塞土”和后面的“凝夜紫”相互搭配,更符合血染疆土的意境;也有的孩子说“塞上”。更能表达面积之广,战事之惨烈。学生的发言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情况有三:稿本不同(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版本不同(一首诗歌在各个时代不同版本或抄本)、后人主观改动(改动者改动之后带有时代气息),但咱们要做的是去伪存真,择善而从。学生的这一超出预设的质疑精神恰恰成就了孩子们将来读书的一种精神和一种品质。
  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我们要从教师生成走向学生生成,从精心预设走向智慧生成。语文学科更要尊重学生多元的思维,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质疑、窘态等,机智的转换成富有创意的,或充满批判精神的,有价值的问题,成为课堂学习的新的资源与推动学生大胆质疑的增长点,因势利导地充分利用课堂生态环境,重组各教学资源,让这些“出乎意料”成为课堂学习的源源不竭动力和源泉。
  五、 本位常态化
  反思日常教学,对于“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的目标落实不够深入:预习要求不够明确,学生预习停留表面,缺乏深入预习的抓手;小组合作不够深入扎实,一些合作环节没有实际意义,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语文课堂的质疑精神,他们的思维被老师教学设计“程序化”,而老师对于课堂质疑生成还是缺乏细心的引导;學生间的互动缺乏充足的时间,很多时候被老师“截胡”,没有完全信任学生,让他们更多地去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上缺乏学生质疑,而老师又缺乏倾听学生的对话,于是错失了一些学生学习生成的契机,这就造成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训练缺素”,课堂呈现的活动略为生硬,缺乏活力。
  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活动真正有效起来,“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位”还是要扎实落实。在初中诗歌教学这个瓶颈中,我们以此为抓手,让这种理念深入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这些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对于诗歌的背景、结构、语言、意境、情感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也会随之提升自己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在诗歌教学的熏陶感染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把这样的能力渗透到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来。以学生为本位,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性阅读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课堂活动的变革核心依然是“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把这项工作常态化,深入落实,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个体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但为了生命的成长,为了每一个灵魂在场,在今后课堂上还是要尊重生命的多样性,我们的课堂活动还是要呈现层次化,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要交给学生或学习小组支配与利用,让每一个孩子尽量都融入到课堂“以学生为本位”的常态化的这个生态场。
  生命为本,生命在场,让语文诗歌学习生活化,教学智慧化,合作互动化,师生和谐化、教育才能成长化。
  参考文献:
  [1]“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指导手册.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3]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吕凤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景城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高中阶段的文科生来讲,“得文综者得天下”想必也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确实,文综在高考文科总分中占了百分之四十的比重,是能拉开学生之间分数差的科目。并且有别于高中一二年级的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分开考试,高考文综将三科合并在一张试卷中综合进行考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文综中历史部分的内容相对较难,在一些人看来,将所学的知识从灵活运用最后再回归课本是历史科目的学习关键所在,而对于教材内容的熟练记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道:“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考试说明》中写作发展等级的要求中提道“材料丰富,形象丰满”“见解新颖,材料新鲜”。可是,由于现如今学生的生活大多是学校与家庭,何以要求学生不断写出新鲜的材料?因此,如何恰当使用现有材料,让寻常材料展现“奇崛”之妙?  关键词:寻常;选材;深刻;新奇  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写
摘 要: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要让孩子拥有一张漂亮的“名片”,单靠学校教育是肯定不够的,需要家长大力配合。家长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书写环境;用心陪伴,为孩子树立信心;规范训练,静待花开。  关键词:家长;写字;姿势;训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不但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的传习要义,要求教师除了要规范学生纪律,引导其融入课堂情境中来优化数学思维和解题意识之外,还需要准备好练习课的素材,从问题出发,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引导小学生主动树立数学思维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解决效率,进而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本文主要研究让练习课变得灵动起来——上好一节练习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灵动;策略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置的目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很多内容,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个人价值等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综合素养。  关键词:品德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  一、 明
摘 要:最近,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这是全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新教材中阅读字数和题量都大幅度增加,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更加直面的考验,语文素养的综合培养刻不容缓。那么,如何突破传统语文课堂的种种局限和问题,经受住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挑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才是应对改革浪潮的
摘要:近年来,阅读力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而低年级学生长期处于浅阅读、零碎阅读与孤立学习状态,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思维发展,限制了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017年秋季,全国中小学统编教材正式使用,成为培养低年级阅读力的新内容载体。因此,充分挖掘统编教材里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是每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对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力进行培养。  关
摘 要:美国学者格朗兰德有一则评价公式:评价=测量(定量描述) 非测量(定性描述) 价值判断。以往,我国的教育评价一直以测量(定量描述)为主,从而催生了填鸭式教育。老师教各种公式、定理、方法、规律等等等等给学生,学生用死记硬背来面对一场场的大考小测,学生的答题技巧是提高了,卷面分数也提高了。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为了多填点东西进去,学生几乎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会被动地接受,不会主动去学习,渐渐
摘要:普希金说:“阅读,就是最好的学问。”一个喜爱阅读的人,能从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高年段是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此阶段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培养策略  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
摘 要: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艺术”是一个很奇妙的词,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美术是艺术的根,而教育是美术的魂。而美育便是将心理教育,思想品质在教育中充分体现,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本文即是对高中美术教育的美育进行浅析。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育德育;核心素养  一、 引言  隨着时代的不断更迭进步,美术教育也日益被大众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