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五都市长选後,国、民两党针对今年底立委选举及2012年大位之争,已展开全面性布局。
以民进党谢长廷为首的区域立委小组,即提出具有谋略的选战方针。经民进党内部评估全台72个选区中,有30席系属稳定区域,其席次较2007年立委选举提升11席。而40席艰困选区中,至少有三、四席值得一搏,若徵召得当或请重量级天王参选,民进党於区域立委席次有可能大幅度成长;以此带动不分区立委席次选情。若民进党能突破「北蓝南绿」政治板块的限制,而为2012年大位之争铺路,马英九执政团队想要赢者全拿恐非易事。为赢得选战,民进党对於立委提名人选极有可能采用前所未有的思维,意促老将与新秀携手合作来打赢这场选战。
民进党内部有股声势,希望在艰困区域由老将或参选过县市长的新秀,全数投入选战,力争得票率超过国民党,使民进党政治版图一举跨过大肚溪以北,最後再以决战中台湾态势,重夺执政权。於此,民进党目前并不急於决定2012年的大位人选,先以分流疏导策略,运作老将新秀联手出征,如游锡堃参选宜兰立委、谢长廷、苏嘉全征战台中、郑文灿转战桃园、杨长镇再战苗栗,苏贞昌、苏焕智、李应元等人择区参选,循苏嘉全参选台中市长模式,到艰困地区为民进党打天下,必能打乱国民党布局,一来可缓和党内派系之争,二来可为2012、2016年大位之争预先布局,三来可打击马英九及国民党声势,四来可发挥母鸡带小鸡的政治效应,使民进党得以顺势完成新旧之间的接班问题,以此改造民进党内部的派系生态。
马英九与国民党间的尴尬角色
然而,民进党的思维,必须面对随之而来的大位之争的挑战。由於党内大佬或天王,从吕秀莲、苏贞昌、蔡英文、林义雄到谢长廷等,皆不能对大位之争无动於衷,能否为党不计後果的征战,谁都不敢预料,这等於给予国民党喘息空间。此因国民党立委提名程式迟迟不能定案。一是解决王金平续任问题摆不平;二是在艰困地区无人参选,而稳定地区则陷於参选爆炸危机;三是马英九执政团队优柔寡断不知如何解决政治板块移动的难题。
目前国民党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任由南部选票流失,却找不出病因,导致在艰困选区出现人人惧战的危机。有国民党基层党员对党中央发出不满的声音说:「争利益,各个当仁不让;为党付出,人人理由一堆。」这种情况与民进党内高昂的参战情绪相比,呈现了极大反差。於此,马英九若不差遣高知名度的政务官参选,又不想找派系人物扛旗征战,而其身边智囊只想马英九连任,2011年底的立委选战该怎麽打,值得马英九深思。
对此现象,诚如国民党某位大佬级人士所说:「马英九纵然能赢得2012年胜选,但2011年底的立委选举若败,说明马英九心中只有自己的权位,而没有国民党。类似情景,与1996年李登辉胜选颇为相似,马英九还能重蹈覆辙?国民党视马英九为资产,马英九视国民党为包袱,这场选战怎麽打?恐非马英九所能预料。情势果真如此,国民党立委参选人只有自求多福了。」再加上国亲不和、国民党高层派系矛盾日益明显,年底的立委选战结果也已经露出端倪了。
以民进党谢长廷为首的区域立委小组,即提出具有谋略的选战方针。经民进党内部评估全台72个选区中,有30席系属稳定区域,其席次较2007年立委选举提升11席。而40席艰困选区中,至少有三、四席值得一搏,若徵召得当或请重量级天王参选,民进党於区域立委席次有可能大幅度成长;以此带动不分区立委席次选情。若民进党能突破「北蓝南绿」政治板块的限制,而为2012年大位之争铺路,马英九执政团队想要赢者全拿恐非易事。为赢得选战,民进党对於立委提名人选极有可能采用前所未有的思维,意促老将与新秀携手合作来打赢这场选战。
民进党内部有股声势,希望在艰困区域由老将或参选过县市长的新秀,全数投入选战,力争得票率超过国民党,使民进党政治版图一举跨过大肚溪以北,最後再以决战中台湾态势,重夺执政权。於此,民进党目前并不急於决定2012年的大位人选,先以分流疏导策略,运作老将新秀联手出征,如游锡堃参选宜兰立委、谢长廷、苏嘉全征战台中、郑文灿转战桃园、杨长镇再战苗栗,苏贞昌、苏焕智、李应元等人择区参选,循苏嘉全参选台中市长模式,到艰困地区为民进党打天下,必能打乱国民党布局,一来可缓和党内派系之争,二来可为2012、2016年大位之争预先布局,三来可打击马英九及国民党声势,四来可发挥母鸡带小鸡的政治效应,使民进党得以顺势完成新旧之间的接班问题,以此改造民进党内部的派系生态。
马英九与国民党间的尴尬角色
然而,民进党的思维,必须面对随之而来的大位之争的挑战。由於党内大佬或天王,从吕秀莲、苏贞昌、蔡英文、林义雄到谢长廷等,皆不能对大位之争无动於衷,能否为党不计後果的征战,谁都不敢预料,这等於给予国民党喘息空间。此因国民党立委提名程式迟迟不能定案。一是解决王金平续任问题摆不平;二是在艰困地区无人参选,而稳定地区则陷於参选爆炸危机;三是马英九执政团队优柔寡断不知如何解决政治板块移动的难题。
目前国民党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任由南部选票流失,却找不出病因,导致在艰困选区出现人人惧战的危机。有国民党基层党员对党中央发出不满的声音说:「争利益,各个当仁不让;为党付出,人人理由一堆。」这种情况与民进党内高昂的参战情绪相比,呈现了极大反差。於此,马英九若不差遣高知名度的政务官参选,又不想找派系人物扛旗征战,而其身边智囊只想马英九连任,2011年底的立委选战该怎麽打,值得马英九深思。
对此现象,诚如国民党某位大佬级人士所说:「马英九纵然能赢得2012年胜选,但2011年底的立委选举若败,说明马英九心中只有自己的权位,而没有国民党。类似情景,与1996年李登辉胜选颇为相似,马英九还能重蹈覆辙?国民党视马英九为资产,马英九视国民党为包袱,这场选战怎麽打?恐非马英九所能预料。情势果真如此,国民党立委参选人只有自求多福了。」再加上国亲不和、国民党高层派系矛盾日益明显,年底的立委选战结果也已经露出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