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爷爷为国家抗击外敌,而我做慈善,也是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这并不冲突。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投入在自己的理想中,个人就感觉自由了,解脱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关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古语“慈”即是“爱”的意思。《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又曰:“慈为爱之深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孟子心中的大同世界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但是,也有近代人给慈善下了如此的定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而我认为成功的慈善还需“智慧”。只有仁慈与智慧的和谐统一,才能让慈善更有力量!
他是名门之后,是普林斯顿大学电机电脑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他曾放弃一切云游四海,为慈善事业散尽万贯家财;他三进麦肯锡,却最终选择了慈善事业;他就是陈宇廷——NPP公益基金会首席执行长;而今他正带着他的梦
想与中国首家公益门户网站NPPCN来到了上海。
传承家族的梦想
在很多人看来,陈宇廷属于“衔着银钥匙出生”的那种人。正如人们所知,他是将门之后,祖父是中国抗日名将,父亲陈履安先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任中国台湾职业大学校长,后来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陈宇廷1964年生于美国,长在中国台湾,1987年毕业于普林斯顿电脑电机系,之后,陈宇廷进入华尔街从事企业兼并收购的工作,两年后,他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 ,然而他并没有继续游走于商界,而是出人意料地投身于公益事业。“是父亲把我带入公益事业的大门,孩提的时候,父亲就教导我,做人要‘无我利他’,这也是我后来将自己所有精力投入到人性回归的公益事业中的原因。”陈宇廷回忆道。
梦想的开启
1991年,在哈佛毕业前夕,陈宇廷拿到了麦肯锡的聘书。偶然机会与朋友做了一个游戏:在一张白纸上面,左边写国家和社会为你做了什么,右面写你为国家社会做了什么。做下来, 陈宇廷感到惭愧,因为他发现,父母师长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育、物质条件的拥有……社会给我提供了太多东西,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不计其数,而自己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回报却寥寥无几,“我开始意识到了问题”,陈宇廷说。一个小小的游戏开启了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重新思考。
然而真正改变他人生方向的是一次在尼泊尔的亲身经历,一次,陈宇廷陪同朋友去看望朋友的母亲,走了三天四夜,终于他见到朋友的母亲,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家人居然住在用麻布草草搭就的棚子里,生活异常困窘。这是一直生活条件优裕的陈宇廷万万没有想到的,苦难——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字眼,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从此陈宇廷义无反顾地投身慈善,然而在最初他只知道一种行善的方式——捐款,年轻气盛的陈宇廷倾其所有,直至捐光了他自己连同他父亲的所有家产,最后捐到连银行账户没有了,信用卡也没有了,房子也没有了,甚至借钱来捐,并欠了不少债,一时社会舆论纷纷压来,还欠下很多债被人追讨,此时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陈宇廷也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慈善与智慧的统一
这次失败给陈宇廷很多教训,经过反省,他意识到自己后来走入了一个误区,“一味的牺牲,盲目的投入,忽视了内心,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无异于犯罪,慈善需要智慧。” 于是在接下来两年里,他拜访各国著名大师,向其学习,学习中提高自身修为,并等待时机,寻找方向。随着“慈善如何善用”成为社会讨论最多、公众最为关心的大话题,陈宇廷意识到,一直所谓的“雪中送炭”是片面的,当受助群体成为一类人或特定群体,需要长期救助时,慈善自然成为一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非营利产业,终于在2006年10月,NPP应运而生。
“刚开始心里也没有底,常常要从完全不认识对方打电话过去自我介绍开始,而且每个单位都要约董事长或总经理来谈,其他人做不了决定。”不过,企业的反响很积极,几个月后,愿意和麦肯锡一同来发起NPP 的组织就包括德勤、奥美、诺华公司、君合律师事务所和摩托罗拉等一流企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权威公益机构,“每次理事会,大家也都很有热情地参与”,这让陈宇廷倍受鼓舞。
是“渔”非“鱼”
NPP(New Philanthropy Parnters)是一个专门为民间公益组织服务的基金会,陈宇廷以“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和“营运管理支持中心”的理念,结合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大型基金会的财力和专业服务领域的资源,协助一批具有拓展潜力的民间公益组织快速和健康地成长,使其成为运作能力完善、具有公信力基础的高效组织。
就像一个风险投资商,NPP有自己评估公益机构的流程和标准。首先,NPP 会根据公益组织的领域和类型来加以分类,领域包括教育类、文化类、慈善类、扶贫类、健康类等等,类型包括政府发起的、民间成立的和暂时以工商注册的公益组织,希望备选组织能比较多元化。评估的重点在于该组织的影响力、解决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创新性,以及管理团队和组织能力,最后再看NPP 的资源能否帮上它。
“NPP 的重点也在于授人于‘渔’,而不是‘鱼’,希望培养NGO自己的能力,包括培训专业人才,设计募款策略甚至帮它开发一些自给自足的经营项目。NPP希望在帮助一个NGO两三年后,就不需要再继续投钱,而能自己良性发展了。”陈宇廷形象地比喻道。
NPP不只是梦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都进入了慈善义捐的高潮,无论亚洲、欧洲、美洲,大规模的慈善捐助活动此起彼伏,尤其重量级企业和大人物的加入,使得人们加入慈善公益事业队伍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是发展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善款不能善用、透明度不高、奢侈浪费等等都亟待解决,而陈宇廷与他的NPP正不遗余力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公益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公益慈善事业的推动者、公益慈善文化的传播者。
如今,中国第一家公益门户网站NPPCN成功上线,随着这个国内公益行业首个功能全面的信息服务和专业咨询平台的问世,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他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这个咨询平台将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陈宇廷表示,作为NPP2009年的一个重点工作项目,这是进一步服务中国公益行业、整合民间资源的一个尝试。这个以信息服务和专业咨询为主要功能的门户网站,希望更有效率地促进公益行业的发展,促进公益知识的传播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NPPCN的功能不容小觑,首先,它努力提供一个全面的公益机构资讯,利用电子地图的形式,公众可以更迅速了解到中国公益机构地域分布、服务领域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其次NPPCN在逐步建成一个公益组织案例知识库和工具库,在多个领域提供详尽的案例分析,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获益,并且获得一些在财务、组织能力评估等方面的实用工具。其三,公益行业人士通过博客、论坛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和过程。
NPPCN平台同时还是一个连接全国474位在管理、培训、营销、财务、法律、公关传播等多方面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家网络,使公益机构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专业经验的支援。“我们未来会不断增加功能,丰富内容,力争做中国公益行业第一家而且是最有公信力的门户网站”,陈宇廷说道。
由于这个网站是纯公益性质的,我们也在此呼吁各方有识之士和企业界能够大力支持,用我们的力量推动公益慈善的信息化、透明化和高效率,促进公益慈善组织更健康的发展,相信这几千年来人们憧憬的“大同世界”,将不再是梦想。
对话陈宇廷
笔者:听说您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尼泊尔等地旅行,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那一阶段,您究竟是在探询什么呢?
陈宇廷:我在思索,我这一辈子究竟要去做点什么?我在这段时间里,辞去了工作,也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想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在去南亚、中国西部与西藏的旅行过程里,我终于发现,为更多的贫困的人给予帮助是我人生的目的。
于是机缘巧合,我的老东家麦肯锡愿意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就参与发起NPP 这个组织。
笔者:其实,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公益慈善无论从法律保障,组织机构,还是资金规模都还处在一个初期的状态。您的这种NPP慈善理念是否太超前了一点?
陈宇廷:不会。中国人的慈善观念古已有之,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正在逐步成熟。在2008年5月的四川大地震中,中国企业与个人的慈善热诚就让全球的慈善人士所感叹。同样,你说欧美的慈善组织无论是系统还是法律还是资金,都运作得很成功。但是,它们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它们所走过的路也正是中国所要走的。
笔者: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世家子弟”,按照您的家族在台湾的地位,您完全可以走上一条从政从商的辉煌仕途。可您却选择了慈善这种非主流的领域,这是为什么呢?
陈宇廷:呵呵。就是因为从小生长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里,所以我认为世界上那些最好的,最值得追求的物质财富我都有过了,不太在乎。我的家坐落在类似于北京长安街那样的繁华地带的公馆里。家里有两个司机、三个副官、五个侍从、七个佣人,每天有一大群人围着你。这样的日子你觉得烦不烦。
所以,我决定要追求另外一种人生。我的爷爷为国家抗击外敌,而我做慈善,也是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这并不冲突。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投入自己的理想中,个人就感觉自由了,解脱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关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古语“慈”即是“爱”的意思。《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又曰:“慈为爱之深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孟子心中的大同世界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但是,也有近代人给慈善下了如此的定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而我认为成功的慈善还需“智慧”。只有仁慈与智慧的和谐统一,才能让慈善更有力量!
他是名门之后,是普林斯顿大学电机电脑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他曾放弃一切云游四海,为慈善事业散尽万贯家财;他三进麦肯锡,却最终选择了慈善事业;他就是陈宇廷——NPP公益基金会首席执行长;而今他正带着他的梦
想与中国首家公益门户网站NPPCN来到了上海。
传承家族的梦想
在很多人看来,陈宇廷属于“衔着银钥匙出生”的那种人。正如人们所知,他是将门之后,祖父是中国抗日名将,父亲陈履安先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任中国台湾职业大学校长,后来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陈宇廷1964年生于美国,长在中国台湾,1987年毕业于普林斯顿电脑电机系,之后,陈宇廷进入华尔街从事企业兼并收购的工作,两年后,他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 ,然而他并没有继续游走于商界,而是出人意料地投身于公益事业。“是父亲把我带入公益事业的大门,孩提的时候,父亲就教导我,做人要‘无我利他’,这也是我后来将自己所有精力投入到人性回归的公益事业中的原因。”陈宇廷回忆道。
梦想的开启
1991年,在哈佛毕业前夕,陈宇廷拿到了麦肯锡的聘书。偶然机会与朋友做了一个游戏:在一张白纸上面,左边写国家和社会为你做了什么,右面写你为国家社会做了什么。做下来, 陈宇廷感到惭愧,因为他发现,父母师长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育、物质条件的拥有……社会给我提供了太多东西,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不计其数,而自己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回报却寥寥无几,“我开始意识到了问题”,陈宇廷说。一个小小的游戏开启了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重新思考。
然而真正改变他人生方向的是一次在尼泊尔的亲身经历,一次,陈宇廷陪同朋友去看望朋友的母亲,走了三天四夜,终于他见到朋友的母亲,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家人居然住在用麻布草草搭就的棚子里,生活异常困窘。这是一直生活条件优裕的陈宇廷万万没有想到的,苦难——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字眼,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从此陈宇廷义无反顾地投身慈善,然而在最初他只知道一种行善的方式——捐款,年轻气盛的陈宇廷倾其所有,直至捐光了他自己连同他父亲的所有家产,最后捐到连银行账户没有了,信用卡也没有了,房子也没有了,甚至借钱来捐,并欠了不少债,一时社会舆论纷纷压来,还欠下很多债被人追讨,此时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陈宇廷也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慈善与智慧的统一
这次失败给陈宇廷很多教训,经过反省,他意识到自己后来走入了一个误区,“一味的牺牲,盲目的投入,忽视了内心,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无异于犯罪,慈善需要智慧。” 于是在接下来两年里,他拜访各国著名大师,向其学习,学习中提高自身修为,并等待时机,寻找方向。随着“慈善如何善用”成为社会讨论最多、公众最为关心的大话题,陈宇廷意识到,一直所谓的“雪中送炭”是片面的,当受助群体成为一类人或特定群体,需要长期救助时,慈善自然成为一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非营利产业,终于在2006年10月,NPP应运而生。
“刚开始心里也没有底,常常要从完全不认识对方打电话过去自我介绍开始,而且每个单位都要约董事长或总经理来谈,其他人做不了决定。”不过,企业的反响很积极,几个月后,愿意和麦肯锡一同来发起NPP 的组织就包括德勤、奥美、诺华公司、君合律师事务所和摩托罗拉等一流企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权威公益机构,“每次理事会,大家也都很有热情地参与”,这让陈宇廷倍受鼓舞。
是“渔”非“鱼”
NPP(New Philanthropy Parnters)是一个专门为民间公益组织服务的基金会,陈宇廷以“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和“营运管理支持中心”的理念,结合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大型基金会的财力和专业服务领域的资源,协助一批具有拓展潜力的民间公益组织快速和健康地成长,使其成为运作能力完善、具有公信力基础的高效组织。
就像一个风险投资商,NPP有自己评估公益机构的流程和标准。首先,NPP 会根据公益组织的领域和类型来加以分类,领域包括教育类、文化类、慈善类、扶贫类、健康类等等,类型包括政府发起的、民间成立的和暂时以工商注册的公益组织,希望备选组织能比较多元化。评估的重点在于该组织的影响力、解决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创新性,以及管理团队和组织能力,最后再看NPP 的资源能否帮上它。
“NPP 的重点也在于授人于‘渔’,而不是‘鱼’,希望培养NGO自己的能力,包括培训专业人才,设计募款策略甚至帮它开发一些自给自足的经营项目。NPP希望在帮助一个NGO两三年后,就不需要再继续投钱,而能自己良性发展了。”陈宇廷形象地比喻道。
NPP不只是梦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都进入了慈善义捐的高潮,无论亚洲、欧洲、美洲,大规模的慈善捐助活动此起彼伏,尤其重量级企业和大人物的加入,使得人们加入慈善公益事业队伍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是发展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善款不能善用、透明度不高、奢侈浪费等等都亟待解决,而陈宇廷与他的NPP正不遗余力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公益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公益慈善事业的推动者、公益慈善文化的传播者。
如今,中国第一家公益门户网站NPPCN成功上线,随着这个国内公益行业首个功能全面的信息服务和专业咨询平台的问世,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他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这个咨询平台将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陈宇廷表示,作为NPP2009年的一个重点工作项目,这是进一步服务中国公益行业、整合民间资源的一个尝试。这个以信息服务和专业咨询为主要功能的门户网站,希望更有效率地促进公益行业的发展,促进公益知识的传播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NPPCN的功能不容小觑,首先,它努力提供一个全面的公益机构资讯,利用电子地图的形式,公众可以更迅速了解到中国公益机构地域分布、服务领域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其次NPPCN在逐步建成一个公益组织案例知识库和工具库,在多个领域提供详尽的案例分析,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获益,并且获得一些在财务、组织能力评估等方面的实用工具。其三,公益行业人士通过博客、论坛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和过程。
NPPCN平台同时还是一个连接全国474位在管理、培训、营销、财务、法律、公关传播等多方面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家网络,使公益机构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专业经验的支援。“我们未来会不断增加功能,丰富内容,力争做中国公益行业第一家而且是最有公信力的门户网站”,陈宇廷说道。
由于这个网站是纯公益性质的,我们也在此呼吁各方有识之士和企业界能够大力支持,用我们的力量推动公益慈善的信息化、透明化和高效率,促进公益慈善组织更健康的发展,相信这几千年来人们憧憬的“大同世界”,将不再是梦想。
对话陈宇廷
笔者:听说您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尼泊尔等地旅行,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那一阶段,您究竟是在探询什么呢?
陈宇廷:我在思索,我这一辈子究竟要去做点什么?我在这段时间里,辞去了工作,也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想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在去南亚、中国西部与西藏的旅行过程里,我终于发现,为更多的贫困的人给予帮助是我人生的目的。
于是机缘巧合,我的老东家麦肯锡愿意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就参与发起NPP 这个组织。
笔者:其实,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公益慈善无论从法律保障,组织机构,还是资金规模都还处在一个初期的状态。您的这种NPP慈善理念是否太超前了一点?
陈宇廷:不会。中国人的慈善观念古已有之,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正在逐步成熟。在2008年5月的四川大地震中,中国企业与个人的慈善热诚就让全球的慈善人士所感叹。同样,你说欧美的慈善组织无论是系统还是法律还是资金,都运作得很成功。但是,它们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它们所走过的路也正是中国所要走的。
笔者: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世家子弟”,按照您的家族在台湾的地位,您完全可以走上一条从政从商的辉煌仕途。可您却选择了慈善这种非主流的领域,这是为什么呢?
陈宇廷:呵呵。就是因为从小生长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里,所以我认为世界上那些最好的,最值得追求的物质财富我都有过了,不太在乎。我的家坐落在类似于北京长安街那样的繁华地带的公馆里。家里有两个司机、三个副官、五个侍从、七个佣人,每天有一大群人围着你。这样的日子你觉得烦不烦。
所以,我决定要追求另外一种人生。我的爷爷为国家抗击外敌,而我做慈善,也是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这并不冲突。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投入自己的理想中,个人就感觉自由了,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