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rydzf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Delta-shaped)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外科同一手术团队对34例胃癌患者在施行远端胃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三角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同一手术团队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术(BillrothⅠ,毕Ⅰ式吻合组)在施行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进行消化道重建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三角吻合组对前1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毕Ⅰ式吻合组[(254.7 ± 35.4)min比(177.8 ± 33.0) min ,t= 11.190,P= 0.000];但在15例之后,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为(142.1±14.6)min,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9,P= 0.001)。三角吻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毕Ⅰ式吻合组[(87.1 ± 36.7)ml比(194.0 ± 55.1)ml,t=-10.268,P= 0.000];切口长度短于毕Ⅰ式吻合术组[(4.1 ± 0.4)cm比(6.1 ± 1.0) cm,t=-10.331,P= 0.000]。三角吻合组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术后排气时间[(2.8 ± 0.6)d比(3.3 ± 0.5) d,t=-3.755,P= 0.000]、进流食时间[(7.4 ± 1.5)d比( 8.1 ± 1.7)d,t=-4.135,P= 0.000]、下地活动时间[(4.0 ± 1.6)d比(6.8 ± 1.4) d,t=-7.197,P= 0.000]和住院时间[(12.6 ± 1.9)d比(13.6 ± 2.0)d,t=-20.149,P= 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角吻合组均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三角吻合组为5.9% (2/34,分别为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毕Ⅰ式吻合组为6.0% (5/83,除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外,还有吻合口狭窄和倾倒综合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总蛋白和白蛋白差值以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总蛋白、白蛋白值及体质量下降平均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于两组体质指数> 25 kg/m2的患者,三角吻合组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术中出血量[(94.1 ± 36.7)ml比(203.0 ± 55.1)ml,t=-10.268,P= 0.000]、术后镇痛剂用量[(1.9 ± 1.1)支比(3.3±2.0)支,t=-2.188,P= 0.032]、术后排气时间[(2.9±0.7)d比(3.2±0.9) d,t=-3.755,P= 0.009]、住院时间[(10.5 ± 1.2)d比(11.7±1.5)d,t=-2.026,P= 0.004]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例比13.6%(3/22),χ2= 4.066,P= 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明显。

结论

在施行远端胃癌根治的手术中,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宜肥胖的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吻合口与非吻合口处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14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残胃癌定义为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87例)或因胃恶性病变行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62例)的残胃原发癌。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分为吻合口组(72例)和非吻合口组(77例),比较两组
期刊
期刊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年1月1日在全球启用,其中结直肠癌分期系统最重要更新在于,增加了基于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非解剖学"预后和预测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预后评估体系。AJCC第八版结直肠癌分期系统对获得Ⅰ~Ⅱ级证据支持的8个预后和(或)预测因素进行了推荐,包括血清CEA水平、肿瘤退缩评分、环周切缘、淋巴管血管侵犯、神经周围侵犯、微卫星不稳定、K
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相较于欧美国家,专科化起步较晚,而且至今尚无一个规范化培训体系和专家准入制度。本文介绍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结直肠肛门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旨在为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笔者认为,建立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医师的培训、准入及认证体系已势在必行。首先,需制定全国统一的结直肠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认定标准,由行业协(学)会据此标准认定结直肠肛门外科培训基地;其次
期刊
2017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结直肠癌指南更新了数点内容,其中4个方面的内容是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的:(1)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建议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癌症二级预防"措施。(2)可切除肝/肺转移瘤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中删除靶向药物。这也许是由于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在该领域的阳性研究数据的缺乏所致,但对于NCCN的这次更新,应该谨慎对待,要从技术难度和预后信息两个角度权衡治疗策略,对于
结直肠癌是全身性疾病,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结直肠外科医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效果。多学科团队的诊疗模式有利于培养外科医师的循证医学能力,提升本专科素质,了解其他专科的知识,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从而全面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综合素质。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10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实施动脉优先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完整系膜切除术(CME)的2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核心理念是将右半结肠癌D3清扫的内侧界扩展到肠系膜上动脉(SMA)中线。具体手术方法为先沿SMA中线前方切开腹膜,裸化SMA右侧并整块清扫No.203、No.213和No.2
目的初步制定危重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数字化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对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排除既往有慢性消化道疾病史或胃肠道手术者)的胃肠音进行采集和分析,同时采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标准进行评估,胃肠音与AGI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之后将显著相关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