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心理学家加德纳进一步揭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青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督能、体态智能等,并且指出每个个体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评价目标应设多种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才能使每个个体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综合素质,体验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传导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老师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之一。老师的言行举止在浅移默化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很可能会陪伴他们一生。所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增强自信,并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会用全面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课堂教学有民主、有互动,就会有评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重在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我们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
一、用宽容的心态去鼓励性评价
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不是培养音乐家,其宗旨是为了育人,要在统一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个人专长,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校的学龄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性格中有一些明显的弱势特征,如自私、脆弱、好强、孤独、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等。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事物的发生可以作适当的调控,用客观的态度去全面评价学生,用自己真诚的情感处理,引导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乐观活泼的态度。
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纯洁的,我们要用同样天真纯洁的心态来对待他们,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欢迎。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各种各样表现的机会,这并不要求他们表现得多么完美,哪怕他表现得很糟糕,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明明知道他是一个还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初学者,老师要帮助他完成表演。不难想象,如果小幕在第一次表演后受到的是老师的嘲笑或是打断他的表演请他坐回位子,他就不会有第二次表演的机会,就得不到到同学的欢迎,也许他还会像以往一样,又嘲笑或是指责下一个表演的同学。
二、以发展为目的鼓励性评价
老师的语言是第二张脸孔,你要是有再娇美的容貌,而没有能让孩子感到亲切的语言,你在他们心目中就永远是陌生的。多用谈话、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们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不管他们说的是否正确,让他们先表露出来老师再去说自己的观点,效果会比较好。如果在这节课上,我听到有孩子议论的声音就马上去指责他们的话,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可能那几个孩子会有逆反的心理,或是往后都不敢接近老师。尽管他们做得不对,老师还是要鼓励他们进步,向他们提出希望。这也是老师对他们的一种礼貌,鼓励的作用要大于一味的批评。希望他们在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心灵也得到美的教育,这就是音乐教师要行使的职责。
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评价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综合素质,体验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传导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老师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之一。老师的言行举止在浅移默化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很可能会陪伴他们一生。所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增强自信,并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会用全面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课堂教学有民主、有互动,就会有评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重在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我们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
一、用宽容的心态去鼓励性评价
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不是培养音乐家,其宗旨是为了育人,要在统一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个人专长,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校的学龄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性格中有一些明显的弱势特征,如自私、脆弱、好强、孤独、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等。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事物的发生可以作适当的调控,用客观的态度去全面评价学生,用自己真诚的情感处理,引导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乐观活泼的态度。
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纯洁的,我们要用同样天真纯洁的心态来对待他们,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欢迎。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各种各样表现的机会,这并不要求他们表现得多么完美,哪怕他表现得很糟糕,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明明知道他是一个还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初学者,老师要帮助他完成表演。不难想象,如果小幕在第一次表演后受到的是老师的嘲笑或是打断他的表演请他坐回位子,他就不会有第二次表演的机会,就得不到到同学的欢迎,也许他还会像以往一样,又嘲笑或是指责下一个表演的同学。
二、以发展为目的鼓励性评价
老师的语言是第二张脸孔,你要是有再娇美的容貌,而没有能让孩子感到亲切的语言,你在他们心目中就永远是陌生的。多用谈话、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们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不管他们说的是否正确,让他们先表露出来老师再去说自己的观点,效果会比较好。如果在这节课上,我听到有孩子议论的声音就马上去指责他们的话,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可能那几个孩子会有逆反的心理,或是往后都不敢接近老师。尽管他们做得不对,老师还是要鼓励他们进步,向他们提出希望。这也是老师对他们的一种礼貌,鼓励的作用要大于一味的批评。希望他们在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心灵也得到美的教育,这就是音乐教师要行使的职责。
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评价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