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状况在乳腺癌分期判断、预后评估与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作为临床ALN阴性患者淋巴结分期的一种微创活检技术,可准确评估ALN的病理学状态,显著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相关并发症,现已成为早期
【机 构】
:
213003常州市中医医院甲乳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状况在乳腺癌分期判断、预后评估与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作为临床ALN阴性患者淋巴结分期的一种微创活检技术,可准确评估ALN的病理学状态,显著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相关并发症,现已成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和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除可使肿瘤原发病灶降期保乳外,尚能使ALN受累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检出性状与数量.目前对NAC前后腋窝SLNB的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且无指南可循.为此本文就NAC条件下腋窝SLNB目的、指征、方法及存在问题作一述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以泌尿系结石首发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 PHP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26例以泌尿系结石首发的PHP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双侧上尿路结石22例,单侧4例,术前均有泌尿系统症状。彩超、CT及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24例行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2例输尿管结石
1临床资料病例1女,54岁,因"左乳胀痛2周"入院.体检:左乳头内陷.左乳4点钟方向扪及一约3 cm×2 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乳12点扪及一约3 cm×2 cm包块,质中,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活动度较差,无压痛.左侧腋窝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约2 cm×1 cm,质中,活动,无压痛.乳腺彩超:双乳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血流信号丰富,乳腺癌不能除外.左侧腋窝较大异常回声,转移性
泌乳素型垂体瘤(prolactin-secereting pituitary adenoma,PRL-PA)是垂体瘤常见的类型,占垂体瘤40%~ 60%,主要以泌乳素增高,雌激素减少所致闭经、溢乳、不育为特征,又称Forbis-ALbright综合征[1].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泌乳素瘤切除术在我国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以其更加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回顾性分析新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妊娠期甲状腺素水平的调控过程,旨在降低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的胎儿异常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控过程,通过每月监测其甲状腺功能,了解左旋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增加剂量和目标TSH水平.结果 20例妊娠妇女孕21次,1例妊娠2次,第1次孕早期流产,20例优甲乐的基础剂量均为100 μg,以12.5 μg为调整增量,目标TSH水平设为0.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因分娩、流产或手术对宫颈造成损伤致病原体入侵感染[1].CC常迁延不愈,有血性白带、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性交出血等表现.目前临床多采用聚焦超声使病变部位迅速升温、变性坏死,从而促进组织的重建和微循环的改善得以康复[2].本文观察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聚焦超声治疗的490例CC的疗效,报道如下.
本研究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行背阔肌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3例进行经验总结.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女性,均在术前1d行BARD针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1.1 手术方式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插尿管,术前30 min常规静脉滴注克林霉素1.2g.①取坐位,画出双侧乳腺下皱襞及需切除乳腺的范围,找到肿块部位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DKK3基因mRNA表达、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PTC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9例PTC及其相对应癌旁组织(NCE)中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该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在NCE中,无一例出现DKK3基因启动子
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e tubercle,ZT)是甲状腺一个特殊的解剖特征,由甲状腺后外侧突起形成的部分,与甲状腺喉返神经及上甲状腺旁腺有重要的解剖关系.1 历史Zuckerkandl是澳大利亚解剖学家,在1902年首先提出并将其作为"甲状腺后侧部分"结节加以命名[1].1867年,Madelung曾把ZT称为"甲状腺后角".1938年,Gilmour报道了ZT与甲状
1 临床资料病例1 女,63岁,因左乳腺癌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年.术后病检: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6分.左侧腋窝未见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s,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CerbB-2)(+)。
糖尿病中90%以上患者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1-2].目前T2DM以饮食控制、运动与生活方式干预、口服各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内科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理想,晚期并发症频发,易致生活质量下降.Pories等[3]报道,胃肠转流手术在治疗肥胖症的同时,部分合并有T2DM的患者术后血糖改善或恢复正常,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进行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