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与施工控制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本文重点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与施工控制做了探析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施工质量 控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本人结合实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与施工控制做简要探析。
  一、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高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
  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二、高性能混凝土存在的問题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我国水泥质量不稳定,离散性大;在骨料方面,粗骨料质量低劣,含泥量大,级配较差,细骨料细度模数不合要求;在外加剂和外掺料的选择上,尚缺乏充分的适用性的研究。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养护措施不到位,使HPC的密实性和质量不稳定;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方面,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微管中水分的蒸发与凝聚而产生的收缩,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这对HPC的抗碳化、抗冻融循环作用以及抗氯离子扩散等都是不利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高,水灰比低,硬化后长期处于水中时,水分通过微管扩散到内部,未水化的水泥粒子进一步水化,产生微膨胀也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为各种有害介质渗透提供通道,给氯离子侵入、碱骨料反应的发生和钢筋锈蚀创造可能;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面,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不及普通混凝土,而且脆性大,需要特别注意。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1、控制好原材料。(1)细集料。细集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河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标准中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砂子越粗,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配制C50~C8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3的中砂,对于C80~C10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6的中砂或粗砂。(2)粗集料。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级配良好的粗集料。宜选择表面粗糙、外形有棱角、针片状含量低的硬质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碎石,级配符合规范要求。一般粗集料强度应为混凝土强度的115倍~210倍或控制压碎指标值>10﹪。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以10mm~20mm为佳,另外,粗集料还应注意集料的粒型、级配和岩石种类,一般采取连续级配,其中尤以级配良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碎石为最好。粗集料的线膨胀系数要尽可能小,这样能大大减小温度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3)细掺合料。活性细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必用的组成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活性细掺合料有硅粉(SF)、磨细矿渣粉(BFS)、粉煤灰(FA)、天然沸石粉(NZ)等。(4)减水剂及缓凝剂。在低水胶比(一般<0.35)一般的情况下,要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就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且其减水率宜在20﹪以上。
  2、控制好配合比设计。(1)改变设计思路。在以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中,是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计算水灰比,而现在则是按耐久性的要求,首先根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电通量指标,由此来选择水胶比、控制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以及掺和料的比例。(2)确定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在进行配合比参数设计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应处在一个适宜范围内,不仅有最低限要求,同时,对于C30及以下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不宜高于450kg/m3。粉煤灰的掺量在20%以上时,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较佳,更有研究资料表明,粉煤灰的最大掺量可达到50%左右。(3)满足含气量的要求。混凝土中适量的引气,不仅能改善抗冻性,同时可显著减轻混凝土的泌水性,使水在拌合物中的悬浮状态更加稳定,从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1)搅拌。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炎热季节或寒冷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原材料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2)运输。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及各项工作性能指标不发生明显波动。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3)浇筑。①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宜控制在5~30℃②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③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④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不得大于15℃。
  (4)振捣。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宜超过30s,避免过振。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拔出,然后再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5)养护。通常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采取以带模养护为主,浇水养护为辅,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6)质量检验控制。除施工前严格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查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查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匀质性。硬化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抗渗性、电通量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2005年秋季,我国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各学科教材打破原来的全国统一模式,由各省市从各科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多套教材中选用.可见从教材的选用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选
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都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这就导致房地产企业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再加之我国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密集出防擦看,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变动的情况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电脑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中学美术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从中学美术课程电脑教学的涵义、作用和定位出发,通过中学美术课程电脑教学的案
细节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将其解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细”,微末之处;“节”,关键之处.而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起升高度高、工作幅度大、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的塔式起重机被广泛应用,但又因塔式起重机的事故危害性大、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等特点,让机械设备的管理者把其安全管理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因此,搞好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管理,对于高效率地完成建筑工程、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安装与拆除、使用、管理组织结构、工作人员和档
在银行发展过程中,柜台窗口服务可以有效展现整体银行的服务态度和形象,展现了整体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柜台窗口服务是银行精神的展现,在整体评价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理的具体作用进行阐述,然后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理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理的具体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理工作包括施工前、中后不同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且这份工作十分复杂,全过程监理还必须负责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研究、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维修保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影响非常之大。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