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慕课具有高效率学习、评价方式新颖、交互方式多样化、以学习者为中心和提供学习档案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医学教师要通过训练成为一位慕课主讲教师,加入慕课制作和教学团队,利用慕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克服医学教育运用慕课的劣势,与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相结合,较好地完成医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慕课 特点 传统教学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a)-0233-02
慕课是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英文意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以规模性、开放性、易得性为特征[1]。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Coursera,是全球MOOC三大平台之一,之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陆著名高校相继投入慕课运动。Coursera开设的课程涉及医疗、健康、统计、教育等多个领域。笔者在阐述慕课的特点和与传统教学区别的基础上,阐述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1 慕课的特点
1.1 高效率学习
传统课程教学需要一定数量的课时,而网络课程持续时间相对更短,可以显著节约学习时间。慕课将知识点切分成了几个连接块,将课程视频精简在10 min内。学习者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精简后的学习内容都是“needtoknow”而不是“nicetoknow”[2]。视频制作精良,具有多样性,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避免消磨掉耐心,产生厌倦情绪。
1.2 评价方式新颖
每次学完新内容后,学习者必须在要求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之后交给同伴评价,同伴与老师的评价结果极为相似[3]。因此,这种新方式评价大量网络课程作业十分高效,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现代网络技术已臻于完美,慕课平台可以编辑程序来评价学生作业。
1.3 交互方式多样化
基于操作性反射理论,社会因素被引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而提出了交互决定论。该理论强调社会化学习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性。慕课不仅能让学习者与视频和老师进行交流,还能使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慕课聚集了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学习者,使之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在慕课的整个环境中,人们可以获取并分享知识。
1.4 以学习者为中心
慕课的精髓在于学习者凌驾于教学内容之上。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调查问卷,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成长并及时做出调整;老师可以查看学生在论坛上的回复,以便及时调整课堂内容;短小精悍的视频可以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每个知识点。
1.5 提供学习档案
学习者注册后登陆平台学习,慕课平台会记录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以积累大量可供参考的数据[4]。老师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学习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育不再是建立在教育理念和经验之上的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有数据支撑的实证性科学。有了数据作为支撑,教师可以监控、追踪、记载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花费的时间和不断浏览的网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方式、最佳的学习时段等。这些数据可为老师向学生提出建议提供依据,借此可以实现因材施教。
2 慕课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慕课的出现凸显了传统教育的弊端。
2.1 教学内容不同
慕课的教学内容由微视频、阅读指定文献、参与讨论和完成相应任务四部分组成。慕课平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自主选择,打破了传统教育既定的课程规划。
2.2 评价方式不同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慕课采用同伴评价的方式。
2.3 师生关系不同
在傳统教学中,已经提前设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各自的角色特征[5]。教师掌控教学资源,“先教后学”教学习惯使教师决定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听从老师指挥。慕课中有许多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更多途径获取知识,聚集更多人参与互动,互相学习,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共同的进步。该校任课教师不再是学生求助的唯一对象。
2.4 教学方法不同
慕课强调主动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通过重复观看录像,有指导性的阅读,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和交流时的独立思考,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缺陷。经验和交流两者均侧重学习。经验是个静态的学习过程,强调理解内化知识;交流时动态学习过程,强调转化输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而慕课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6]。
3 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3.1 医学教师在慕课教学中的作用
要成为一位慕课名师。医学类慕课数量少且专业方向分散,依赖学校综合实力、附属医院实力、学校的支持力度等外界条件[7],教师要寻找一个在慕课领域无人涉足的切入点。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精巧设计课程及其资料,带头成立一个设计和教学团队,采用适当运作模式,把握授课节奏,掌握学习进度,保证学习质量,经过数轮教学和不断的改进,使自己成为慕课名师。
加入慕课制作和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团队水平。即使不能成为慕课主讲教师,教师最好加入慕课团队。团队成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分工协作,完成设计课件、制作动画、剪辑音频、录影剪辑和后期制作短片等工作。专任教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参与搜集教学资源和案例,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评定其知识能力或促进同伴间互评,总结课程运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课程。教师要做好课程前期宣传和后期意见征集工作。 3.2 利用慕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优势是教学的针对性,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多地投入到教学重点和难点[8]。利用慕课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可将慕课教学材料作为翻转课堂课前学习内容,这可以在教学中面对面地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难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3 医学教育运用慕课的劣势
慕课缺乏监督机制。慕课注册、学习、获取资料的全过程是匿名、自由、免费的,学生可随时加入或离开课程的学习。有的慕课课程采用不同奖励机制鼓励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但仍存在明显的高流动性、低完成率、低考试通过率的缺陷。
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慕课需要通过网络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难以接触到活生生的标本、模型和患者或标准化病人,慕课的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应与课堂教学和教学实习、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基于在线课程的慕课缺乏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视觉、听觉外,难以调动学习者的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难以实行动手实践。而医学恰恰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和实践的学科,以慕课取代医学教育并不可行。
参考文献
[1] 方璇璇,余国江.面对“慕课”: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2):53-57.
[2] 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8-43.
[3] 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4] 马武林,胡加圣.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J].外语电化教学,2014(3):48-54.
[5] 柴改英.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惯习冲击、协作创新、价值共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2-37.
[6] 莫甲凤.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29-133.
[7] 李良卿.开放教育典型形态对慕课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1):7-8.
[8]] 邓睿.慕課与大数据时代:基于教师团队的教学模式再造[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5):63-64.
关键词:慕课 特点 传统教学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a)-0233-02
慕课是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英文意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以规模性、开放性、易得性为特征[1]。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Coursera,是全球MOOC三大平台之一,之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陆著名高校相继投入慕课运动。Coursera开设的课程涉及医疗、健康、统计、教育等多个领域。笔者在阐述慕课的特点和与传统教学区别的基础上,阐述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1 慕课的特点
1.1 高效率学习
传统课程教学需要一定数量的课时,而网络课程持续时间相对更短,可以显著节约学习时间。慕课将知识点切分成了几个连接块,将课程视频精简在10 min内。学习者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精简后的学习内容都是“needtoknow”而不是“nicetoknow”[2]。视频制作精良,具有多样性,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避免消磨掉耐心,产生厌倦情绪。
1.2 评价方式新颖
每次学完新内容后,学习者必须在要求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之后交给同伴评价,同伴与老师的评价结果极为相似[3]。因此,这种新方式评价大量网络课程作业十分高效,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现代网络技术已臻于完美,慕课平台可以编辑程序来评价学生作业。
1.3 交互方式多样化
基于操作性反射理论,社会因素被引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而提出了交互决定论。该理论强调社会化学习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性。慕课不仅能让学习者与视频和老师进行交流,还能使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慕课聚集了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学习者,使之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在慕课的整个环境中,人们可以获取并分享知识。
1.4 以学习者为中心
慕课的精髓在于学习者凌驾于教学内容之上。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调查问卷,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成长并及时做出调整;老师可以查看学生在论坛上的回复,以便及时调整课堂内容;短小精悍的视频可以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每个知识点。
1.5 提供学习档案
学习者注册后登陆平台学习,慕课平台会记录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以积累大量可供参考的数据[4]。老师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学习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育不再是建立在教育理念和经验之上的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有数据支撑的实证性科学。有了数据作为支撑,教师可以监控、追踪、记载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花费的时间和不断浏览的网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方式、最佳的学习时段等。这些数据可为老师向学生提出建议提供依据,借此可以实现因材施教。
2 慕课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慕课的出现凸显了传统教育的弊端。
2.1 教学内容不同
慕课的教学内容由微视频、阅读指定文献、参与讨论和完成相应任务四部分组成。慕课平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自主选择,打破了传统教育既定的课程规划。
2.2 评价方式不同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慕课采用同伴评价的方式。
2.3 师生关系不同
在傳统教学中,已经提前设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各自的角色特征[5]。教师掌控教学资源,“先教后学”教学习惯使教师决定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听从老师指挥。慕课中有许多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更多途径获取知识,聚集更多人参与互动,互相学习,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共同的进步。该校任课教师不再是学生求助的唯一对象。
2.4 教学方法不同
慕课强调主动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通过重复观看录像,有指导性的阅读,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和交流时的独立思考,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缺陷。经验和交流两者均侧重学习。经验是个静态的学习过程,强调理解内化知识;交流时动态学习过程,强调转化输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而慕课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6]。
3 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3.1 医学教师在慕课教学中的作用
要成为一位慕课名师。医学类慕课数量少且专业方向分散,依赖学校综合实力、附属医院实力、学校的支持力度等外界条件[7],教师要寻找一个在慕课领域无人涉足的切入点。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精巧设计课程及其资料,带头成立一个设计和教学团队,采用适当运作模式,把握授课节奏,掌握学习进度,保证学习质量,经过数轮教学和不断的改进,使自己成为慕课名师。
加入慕课制作和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团队水平。即使不能成为慕课主讲教师,教师最好加入慕课团队。团队成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分工协作,完成设计课件、制作动画、剪辑音频、录影剪辑和后期制作短片等工作。专任教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参与搜集教学资源和案例,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评定其知识能力或促进同伴间互评,总结课程运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课程。教师要做好课程前期宣传和后期意见征集工作。 3.2 利用慕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优势是教学的针对性,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多地投入到教学重点和难点[8]。利用慕课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可将慕课教学材料作为翻转课堂课前学习内容,这可以在教学中面对面地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难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3 医学教育运用慕课的劣势
慕课缺乏监督机制。慕课注册、学习、获取资料的全过程是匿名、自由、免费的,学生可随时加入或离开课程的学习。有的慕课课程采用不同奖励机制鼓励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但仍存在明显的高流动性、低完成率、低考试通过率的缺陷。
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慕课需要通过网络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难以接触到活生生的标本、模型和患者或标准化病人,慕课的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应与课堂教学和教学实习、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基于在线课程的慕课缺乏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视觉、听觉外,难以调动学习者的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难以实行动手实践。而医学恰恰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和实践的学科,以慕课取代医学教育并不可行。
参考文献
[1] 方璇璇,余国江.面对“慕课”: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2):53-57.
[2] 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8-43.
[3] 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4] 马武林,胡加圣.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J].外语电化教学,2014(3):48-54.
[5] 柴改英.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惯习冲击、协作创新、价值共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2-37.
[6] 莫甲凤.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29-133.
[7] 李良卿.开放教育典型形态对慕课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1):7-8.
[8]] 邓睿.慕課与大数据时代:基于教师团队的教学模式再造[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