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件”讲述一段奋斗历程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市中心新邦德街34号,是一座气势恢弘的三层楼建筑,这便是著名的艺术品拍卖圣地——苏富比拍卖行。这家拍卖行与中国最大的渊源,是在去年圣诞节前,以90万美元的高价拍卖了中国革命领袖的一封书信。这在当时被视为“超大的圣诞礼物”,时隔近半年后,苏富比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仍回味无穷。
  拍价远远超过预估
  去年12月15日,苏富比拍卖行伦敦总部,一场名为“英国文学、历史书籍、儿童文学与插画拍卖会”正在举行。在经历了数次唱价后,一封特殊的信件最终以60.5万英镑(约合90万美元)的高价落槌。这封信是毛泽东和朱德在抗战时期写给时任英国反对党领袖、后来成为英国首相艾德礼的信函。
  “这封信,是几十年来全球拍场上第二份有毛泽东亲笔签名的书信。几年前,一封毛泽东签名的信以40万美元的价格落槌,人们对中国近代革命史越来越感兴趣了。”苏富比拍卖行工作人员迈克说,“由于人们对中国历史感兴趣,所以很多人参与投标,最后,把这封信助推到高出数倍预期的价格。”
  毛泽东这封信一直由艾德礼家族精心保管,后来才由艾德礼的儿媳安妮拿出来拍卖,卖家希望此信“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它有助于历史学家和读者研究中国的抗战历史和中国的革命史”。不过,遗憾的是,信件的中文原文已被淹没在岁月深处不知所踪了。
  展现毛泽东早期国际视野
  这封信写于1937年11月1日,是毛泽东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联名写的。致信的对象是当时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写信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英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帮助,以抵抗日本入侵。
  这封信从延安寄出,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西方政要最早的沟通接触,展示了毛泽东早期的国际视野。信尾处,还分别附有毛泽东和朱德用汉字和威妥玛式拼音的亲笔签名,故此显得弥足珍贵。
  信上说:“我们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并代表正在与侵略者进行殊死较量的全体中国人民,向英国人民和您所领导的英国工党送上良好的祝愿”,“我们想代表中国向贵党寻求任何有可能来自英国的实际帮助”,“我们相信,当英国人民了解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恶行之后,就会选择和我们站在一起的立场,选择以你们的名义帮助中国人民,并选择督促你们的政府来防范这个很有可能给英国带来同等、甚至更残酷威胁的敌人”,信末还写道:“抗击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民主国家和平阵线万岁!”
  英国媒体评论说,“这是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后来成为中国最高领袖的毛泽东与西方国家进行的最早书信联络之一”。
  研究抗战的重要史料
  这封信,当初是由新西兰记者贝特兰促成并翻译和打印的。
  贝特兰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英语,并成为牛津大学左翼工党俱乐部的活跃人士。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贝特兰和上世纪30年代的许多社会主义者一样,认为亚洲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就如同欧洲抵抗德国希特勒法西斯。1935年,年仅25岁的贝特兰获得罗德基金的资助前往中国和日本。在北京期间,他为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撰稿,并结识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一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曾邀请贝特兰到延安作客,贝特兰穿过日寇的重重封锁,成为成功访问红色延安的“英国第一人”(已加入英国国籍)。有一次,在同毛泽东进行交谈时,贝特兰无意提到,如果以毛泽东和朱德的名义致信英国反对党领导人,也许会对中国的抗战事业有所裨益。受到贝特兰思路的启迪,毛泽东遂写下此信,并和朱德一道联名签署,然后由贝特兰翻译、打印后寄往英国。
  贝特兰在翻译打印完这封信时,还特意在信中附上一张字条,写上“如果自己恰巧充当了一个友好使命的中间人,将为此感到荣幸”等字样。同时,贝特兰还特意提醒艾德礼要妥善保管这封信,因为“这可能是毛泽东和朱德的亲笔签名第一次出现在英国”。
  兴许是贝特兰的话起到了作用,也可能是艾德礼意识到了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性、神圣性,他把这封信悉心保存了下来,并历经数代而没有丢失或损毁,这对研究中国抗战历史、对了解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情怀和政治外交韬略等,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囿于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这封信并未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而当时的首相正是艾德礼。
  17年后,毛泽东与艾德礼会晤
  1954年8月,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已卸任首相的艾德礼率工党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时,已是距离毛泽东寄出此信约17年之后了,艾德礼成为与毛泽东会晤的第一位西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家。
  8月24日,毛泽东穿着打了补丁的深灰色裤子会见艾德礼。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些年,破损得很严重。除了补丁以外,裤子膝盖部位已经磨得发白。然而,就是穿着这样简陋、破旧的裤子,毛泽东完成了与第一位西方国家政治家的会晤。在长达四个小时的会晤中,两人把盏品茗,相谈甚欢,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17年前毛泽东写信给艾德礼的时刻…… (杜启荣荐自 2016年6月5日《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Abstract  In our experiment, we strived to find our how to improve persuasion by building up the appropriateness between the identity of persuader and the content of advertisement. We also conducted a
有新闻报道,《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已有17万订阅量,以订阅价199元计算,估计进账超过3000万元。在“小鲜肉”动辄几千万元的片酬面前,终于有一位教授证明了知识的价值,很多人感到解气。  有人说,今天是知识付费时代。其实为知识付费从未远去,以前孔子开课也收肉干,如今人们买書也是为知识付费。准确地说,是互联网知识产品价值变现的时代终于来了。在学校时,我曾有幸上过薛老师的
这里风景优美,又或者,你还能读读它的故事。  “你今年夏天去克里米亚了吗?”  “……去了。”  这是1980年上映的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的一个场景,假扮教授女儿的女主人公面对男友母亲的询问,虽然从未去过克里米亚度假,也还是硬着头皮支吾着“去了”。电影开篇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那个时期,去克里米亚度假在社会地位和收入较高的人群中很是流行。  不過,克里米亚的名声可不需要这部
近几年,随着微信成为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其附带的“朋友圈”功能也日益强大。刷朋友圈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朋友圈里几乎每分每秒都有人在发帖刷屏,小道消息、奇闻八卦、励志故事、养生秘笈、个人感悟、生活细节、观点争论、时局探讨、家长里短、代购广告、餐饮食谱、出游信息、饭局通知等等,各色各样的信息都被一股脑儿地塞进里面。有的用户还热衷于在朋友圈里晒孩子、晒自拍、晒美食、晒旅游、炫财富、秀恩爱、推销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比分析,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所在,并且根据研究热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国内外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过程]本文选取CNKI和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学科2008-2017年的文献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eace从年代分布、关键词、期刊、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内外
为了救治身患重病的父亲,报社女记者朱晓晖不惜辞职卖房,丈夫携女离去,也不曾动摇这位孝女让父亲活下去的信念。无家可归之际,她和父亲租住在18平方米的车库里,一住就是13年。在这间位于东北小城的寒冷“蜗居”中,纵使靠上街捡菜叶养活父亲,她也让老人感到了温暖和快乐。这对父女震撼人心的故事再次验证,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  辞职离异住车库,  只为让父亲活下去  1973年一个冬夜,一名女婴出生在东北边
〔摘要〕为了衡量新浪微博信息传播效果,本文在10个不同话题领域分别选择公众微用户、意见领袖(加“V”)用户以及普通用户共30个决策单元,利用模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属性、内容属性、媒介属性都对新浪微博信息传播具有影响,而在不同的话题领域影响具有异质性。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信息传播效果;指标评价;微博  DOI:10.3969/j.issn.1008-0821.2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摘要〕本文对“金箔入酒”征求意见函存在的信息质量:缺乏完备性、可理解性差、档案性信息缺位、信息权威性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地达到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目的,行政机关应提高政府公开征求意见类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质量;信息公开;公众参与;金箔入酒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8.014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从三井物产管理中竞争情报系统入手,介绍了其发展概况,探究其发展特点并做出相应评价,对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日本企业  〔中图分类号〕G25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4-0114-03  随着社会发展,因特网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深刻认识到情报信息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