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自然心理治疗作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abb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儿童检测出有心理问题的比率已达到15%左右,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很多儿童不愿意被家长带进心理咨询室,很多家长也不愿意因为接受心理咨询让孩子被贴上“有病”的标签。因此,我们想找到一个相对自然、孩子和家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通过使用沙盘游戏,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起到缓解学生情绪、反映学生潜意识活动、诊断评估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处理學生心理问题的作用。本文试就沙盘游戏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这几方面的自然心理治疗作用进行探究,旨在通过使用沙盘作文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沙盘游戏;作文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7-0048-04
  一、引言
  沙盘游戏是由多拉·卡尔夫基于洛温菲尔德发明的“游戏王国技术”结合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并且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发明出来的一种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询方法。沙盘游戏也叫箱庭疗法,是由咨询师制造出一个自由的、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在盛有细沙的特别容器(沙盘)里,利用各种小模具(沙具)创造一个小世界,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沙盘游戏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沙盘游戏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寻找一条通往无意识的途径,并且在无意识的引导下使来访者获得治愈和发展。
  科学心理学已经诞生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心理咨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的语言交流。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很低,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谈话疗法对于解决儿童心理问题就显得明显不足。为了寻找能有效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心理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儿童较擅长的媒介——儿童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并且儿童极其喜爱沙子,对沙好像有一种出自天性的情感,因此,一种十分适于儿童的分析心理技术——沙盘游戏,就应运而生了。此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欧美一些国家,沙盘游戏已成为一项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心理学技术。
  我国沙盘技术的引入,是在心理学家范红霞1997年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有关沙盘游戏疗法的论文之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至此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沙盘游戏理论和实践也越来越走向成熟和完善,应用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儿童,也广泛应用于有心理疾病的成人和各种非临床人群,如家庭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企业和团队的组织和管理等,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把沙盘游戏与小学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期望在提升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起到自然心理治疗作用。
  二、沙盘游戏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益处
  (一)通过使用沙盘游戏,可以自然有效地缓解学生的负向情绪
  中国心理学家申荷永和高岚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沙盘游戏疗法对缓解学生的负性情绪是十分有效的。当前困扰小学生最多的负性情绪之一是学习和考试焦虑,而学生可以通过沙盘游戏宣泄内在的负性情绪,使自己得到放松。因为沙盘游戏疗法是集情绪表达、认知重构、心理动力等为一体的临床心理方法,当学生面对沙盘这一内心意象时,也会重构自己的意识或者无意识认知。有研究证明,搭建沙盘的过程,会使个体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明显提高,这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等情绪。
  表现为情绪低落,较长时间没有感受快乐的能力,回避与人接触,且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的抑郁情绪,是困扰学生的负性情绪之一,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沙盘游戏得到缓解。意大利学者弗朗西斯科·蒙太奇(Francesco Monthecchi)利用沙盘游戏疗法成功地治好了一个十岁的患有抑郁症的学生的实际例子及其他学者的研究,都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对缓解抑郁情绪的有效性。
  在我们开展的沙盘作文教学中,每次课程开始之前,都会利用沙盘进行一个视听嗅味触的五感冥想放松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带着平和安静的情绪进入课堂。特别是当学生因为家庭、学校、人际冲突而引起强烈情绪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环节来完成放松训练。
  有一次,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子因为上课之前跟母亲起了很大的冲突,带着眼泪走进教室。在课前的冥想开始时,这个男孩子还是在抽泣,慢慢地,随着他闭上眼睛,将手放进沙子里抚摸,感受沙子,我看到他脸上的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紧皱的眉头舒缓下来,面部表情开始变得平静。随着冥想的深入,他的脸上开始出现微笑,我知道,他的情绪已经从因和母亲冲突而产生的愤怒、悲伤中慢慢出来了。后来他把他的体验分享给我们的时候,我更确认了这一点。
  利用沙盘进行的五感冥想放松训练,可以从视听嗅味触五感提升感受力,让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放松下来。长期做这种训练,会有效缓解学生们的负性情绪,达到一个持久平和、稳定的状态。
  (二)通过使用沙盘游戏,可以自然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潜意识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尚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情绪感觉和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言语面谈的咨询方式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困难,而沙盘游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通过象征性的沙具模型来反映学生的潜意识活动。在沙盘游戏中,学生对于干湿沙箱、沙具模型的选择过程,本来就是潜意识投射的表现。即使有学生选择了一模一样的沙具,但是不同个体在选择时赋予沙具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并且在完成沙盘作品时,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世界”的解释,也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潜意识活动。
  沙盘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曾经遇到过一个有读写困难问题的12岁小男孩的实例,他通过智商检验排除患智力障碍的可能,但在读写中存在明显问题。为了探究其产生读写困难问题的原因,老师在作文课中对小男孩使用了沙盘游戏,发现小男孩创造的沙盘世界反映了小男孩潜意识里对这个世界的防备和对人际交往的拒绝。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沙盘作文教学中,小男孩连续参与了30次沙盘游戏活动,小男孩的心理问题和读写问题得到明显好转。
  我们的沙盘作文课程是小班制,一般十五个孩子组成一个班,教学过程中除了专注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也会就课堂上的特殊情况跟孩子一对一互动,了解每个小孩的内心。记得在一节主题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的沙盘作文课上,班里有个特别内向的小女孩在沙盘里搭建了这样一个场景:沙盘里一边是一个被栅栏围起来的庭院,庭院里面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背对着背站着;在距离庭院较远的另一边,是两座重叠起来的拱形桥,重叠搭在一起,形成十字;桥上站着一个小女孩,在桥的两端都放着一只动物,分别是狮子、老虎、大象、长颈鹿。   2.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人际关系
  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会产生进一步影响,所以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使用沙盘游戏的学生,可以以注入真实情感但是虚拟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人际关系,并在沙盘游戏的帮助下调整社会认知系统。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沙盘游戏在人际关系改善方面是十分有效的。
  在我们的沙盘作文课上,我会安排团体沙盘游戏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互动连接。对团体沙盘中孩子表现出的不同人格层面,让他们相互见证,彼此调适。这样的团体体验,有助于改善孩子们的人际关系。
  3.可以有效地处理学生攻击性心理过强的问题
  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是较弱的,而愤怒、挫折、攻击等侵犯性情绪会进一步引燃攻击性行为,这类情绪积累得越多,学生想要发出攻击的心理就越强。要降低其攻击性心理,就需要进行负性情绪的宣泄。而沙盘游戏就为这一类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宣泄情绪。学生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沙盘世界时,可以将攻击性的行为和情感通过象征性的模具表现出来,以替代性活动消耗其攻击性的心理能量,从而改善矫治攻击性心理过强的问题。
  孩子会在沙盘体验里释放自己的攻击力,而且小孩的心理攻击性也和榜样作用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沙盘活动通过发泄与引导弱化他们的攻击性,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变得平和稳定。
  三、結论
  沙盘游戏最初是应用于临床的,后来被引入学校,使用领域得到不断地扩大。沙盘游戏可以用于心理问题的诊断评估、心理疾病治疗,还可以促进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使用价值特别高。沙盘游戏最适用于儿童,但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以有效使用,适用人群特别广。
  沙盘游戏对小学生更具有超强的吸引力,沙盘里具有流动性的沙子,较易让学生产生操纵的想法。在搭建沙盘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陪伴是不指导、不干预的,可以给学生一种被重视、被接纳的感受,而这些感受正是学生内心渴求的。另外,小学生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问题也被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可以利用沙具的象征性,在没有和教师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让其内心的冲突矛盾被了解,然后老师帮助其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甚至在教师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疗愈。
  很多研究证明,通过沙盘游戏,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起到缓解学生情绪、反映学生潜意识活动、诊断评估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尽管沙盘游戏疗法越来越成为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研究和实例也证明沙盘游戏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有效的沙盘游戏治疗依赖于咨询师的高水平高素养,而沙盘游戏疗法又是比较深奥难懂的一门学问。在沙盘作文教育中,教师的心理知识水平一般没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水平高,因此,利用沙盘作文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效果就参差不齐。
  个案研究是沙盘游戏疗法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果缺少测量学的支持,还想找出沙盘游戏能够产生作用的具体原因,就十分困难。现在沙盘游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但是否应该对不同的人群区分使用,具体差别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小学,温州,325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其他文献
〔摘要〕以77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欺凌态度量表对初中生公正世界信念和欺凌态度进行调查,并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和欺凌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显著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对待欺凌的情感成分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倾向成分得分;女生对待欺凌的情感成分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班干部对待欺凌的情感成分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班干部对待欺凌的行為倾向成分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
〔摘要〕引导高中生更好地发展自我,使青春期的学生懂得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为高中生开设人际交往课程的目标。在高中生人际交往课程中,比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指出一条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提高路径,让学生的改变能够体现在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使用如“夸夸群” “情境再现”“雕塑技术”等实操演练的方法,能使学生把行动从课堂带到课堂外。  〔关键词〕人际交往;实操演
〔摘要〕表扬作为一种积极的评估和教育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不恰当的表扬却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教育教学中表扬的重要性,随后指出,在课堂进行表扬时,可能会遇到不切实际、次数太多以及语言过于笼统等问题。最后探寻了课堂表扬的艺术,指出如何找到有效的表扬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表扬;积极评价;师生关系;
〔摘要〕网络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触网”年龄不断降低,部分青少年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急速变化的特殊时期,网络成瘾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生活。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影响因素,并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提出了预防对策。  〔关键词〕网络成瘾;问题行为;家庭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7-005
〔摘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迫在眉睫,现阶段国内生涯规划课程主要以“生涯匹配论”为主导,忽视了社会的多变性和人类发展中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后现代生涯规划理论很好地弥补了这个问题。本文在阐述后现代生涯规划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以后现代理论为指导的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生涯匹配论;后现代生涯规划;高中生  〔中图分类
〔收稿时间〕 2020-11-05  〔基金项目〕 云南大学人文社科校级科研项目青年研究基金项目“英语文学作品改写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探索” (编号: 16YNUHSS015)。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职工科项目培育项目“中缅泰越话语的生态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 刘衍(1986—),男,云南江城人,博士,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摘要〕 环境话语是与环境或环境问题相关的一类话语,
〔收稿时间〕 2020-12-30  〔基金项目〕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大数据在地方立法中的应用研究”(编号: 19SFB3006)  〔作者简介〕 吴睿佳(1991—),男,甘肃张掖人,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 检索时间为2020年8月11日。以上检索结果不包括被笔者人工筛除的其他70部不具有立法评估制度建设意义的规范性文件。  ② 作为与“量化评估”在修辞上更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