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是人类的核心能力。这是人与动物之间根本的明显区别。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在不断认识,不断探索和不断转变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充分渗透创新思维,发挥创新能力。正是由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们不断了解和改变世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来创造当今高度文明的成就的原因。在人类高度文明的历史中,所有系统记录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和创新能力实现的结果。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不会有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1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1.1 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代表创造性过程的高度个性化的复杂活动,创新思维也被描述为一种结合与重组过去经验的思维活动。人们对未知的和经验性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从常见的普通方案,到不同寻常的创造性方案,对问题进行重新构建、重新组合,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案。这一过程就是创新思维产生的过程。创新思维是对已知的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思考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式。人们要有探索精神,探索和发现世界的奥秘是以敏锐的观察和活跃的思维开始的,这也是创新思维初步形成的因素。
1.2 创新思维是人类的特质
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思维,与其他思维相比也是独具特色的,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原创性等特质,正是因为创新思维具备这些特质才能凸显创新思维的综合性,才能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跃。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出新”,产生创新思维的“出新”是有多元素,正是多种元素的组合,使事物或事物形成的条件变得多样化,前所未有又与众不同,还能达到真理。有以下几点证明创新思维的独特之处:
第一、新颖性,创新思维的新颖性不仅仅是在于“新”,贵在与这种“新”是有价值、有意义和有作用的。在实践活动中,超出思维常规,以新思路认识被研究的事物,以求新的发现,以新的见解产生新的突破。第二,灵活性,创新思维追求“出新”的过程中,一定离不开思维灵活的作用,我们在求寻真理的过程中,要超越原有的思维方法、固定模式和程序,将思维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切换。第三,开放性,开放性与发散性很相似,都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问题全面的审视,通过灵活性思维的作用可以认识事物的多个层面,促使全面开放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四、原创性,原创性的思维是继发性的、具有革新性质的思维。思维无论发生在什么领域,只要其能“出新”,那么这种思维就属于创新思维。
1.3 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出新”,就是要“超越”,即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增加新的成分、新的因素;而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包括直觉思维、超前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和换向思维。
第一,直觉思维
直观的思维可以使人们从少量信息甚至线索中快速“预测”或“猜测”事物。,可以使人们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快速排除假象,洞悉事物的本质。直觉思维也可以理解为经验思维,通过以往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瞬时性、顿悟把握对客观事物形成的问题正确理解。
第二,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是指超越他人的思维或已存在的思维模式,使个人的思维达到领先的地位。超前思维是经过直觉思维后,对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增强主体能动性提高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超越现存在的思维探索和发现未知的可能。
第三,灵感思维
灵感是人在思维过程中带有突破性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是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突发奇想引入脑海中“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产物,使人们的思想清晰明了。灵感是美妙的旋律,灵感是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物。
第四,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将客观事物的现实问题反向思考,将事物作用的过程、发生的结果、产生的条件、处理的方式的顺序都将逆向思考,超脱逻辑思维的常规性,“反其道而行之”,使事物的状态和功能的关系从不同的方位研究产生不同的结果,以便思考更精确的理论。
第五,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往往能够帮助人们超越事物客观实在性上的差异,使人们发现原以为互不相关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联想思维是直觉思维对事物进一步深刻的思维。联想思维是具有发散性的,联想以现实为基础,但又超越现实,不受时空的限制,把现实中似乎不存在的联系在思维中创造出来。联想思维可以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的对立性结合,复杂事物的多样性一处一连串的遐想,拓展思路,引发灵感,促进创造。
第六,换向思维
换向思维同发散性思维相似,都是从事物的多维度、多角度出发,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全方位思考,引领出新的逻辑方向和逻辑角度。使头脑中某一个中心点上发散出多路的创新思维,以问题为中心发起创新攻势。
以上是创新思维的六种思维形式,属于非逻辑性思维,对右脑的训练和开发,才能产生非逻辑性思维。这六种思维形式是对创新思维原材料的加工、整理的过程,做到创新思维理论是完整性和精确性。
创新思维是一个国家、一個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知识进步的关键,社会、经济、政治等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思维。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明白,创新思维增强大脑的灵活性,促使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增强,使我们个人综合能力的升华有突破性的显现。
2 创新能力是人的主要的能力
2.1 创新能力的内涵
我国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创新能力的卓越展现。增强全社会人民的创新意识,并在创新实践中体现出创新能力的优势和综合性能力。我国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创新能力的卓越展现。增强全社会人民的创新意识,并在创新实践中体现出创新能力的优势和综合性能力。 2.2 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核心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动脑,创新实践能力是动手,但需要大脑思维的引领,用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个认识的过程,在以往经验中和创思维的非逻辑思维中,具备了认识的能力,对已有的问题或客观事物进行革新和改造,对不足之处和不满足现状的问题加以修饰,这就是将创新思维进化为创新能力的过程。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展现是创新实践能力。人的思考活动也会这样:问题人人会想,各有巧妙不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有精确的知识作为基础,确保最终的发现或理论是有价值的。人们早已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这样的认识: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没有思维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
3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统一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卓显。创新思维决定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核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创新实践。创新思维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能力是人的卓越能力,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一切物质、精神成果都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物化的结果,也都是二者在创新实践基础上统一的结晶。
3.1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先导
创新思维是可以推进人们的认知,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那么,这种改變仅在逻辑性思维的作用下是不能有所突破的,只有结合非逻辑性思维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出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且,创新思维活动的开拓是以非逻辑性思维运作开始的,创新能力水平高低是非逻辑性思维发挥程度的展现。正是创新思维的与众不同,在创新实践中以创新思维为助推器实现创新能力,并出色的展现出创新能力的超卓,从而造就了今天璀璨的中华文明。
首先,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方法,以创新思维和方法为指导,由内而外地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主动接受新鲜的知识,通过创新思维对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以此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而才能准确合理的对客观事物的概念、原理、和本质规律进行解释和阐述,实现这些需要通过对创新人才思辨能力和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创新成果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结晶,创新成果促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在数量上的增加,或者通过创新能力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将已有的知识进行详细分解,重新组合,促使重新组合的知识体系有了新的功能,这就是知识量和信息量在结构量上的增加。我们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钻研,甚至是无数次的失败,才能取得,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创新思维的不断突破,不断整理知识和重新组合知识,将整理过的知识通过创新能力来实现,如果没有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也不会有创新成果,即科研成果的产生。
创新思维清楚地表明,它能够不断地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创新思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它不是人类在脑海中偶然迸发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依赖于人们对历史及现状的深刻认识、敏锐的观察和深入分析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创新思维决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要想富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地探索前人所未使用的新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避免用与他人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重视创新思维在创新能力中的核心地位。
3.2 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卓现
创新能力是完成复杂的思维活动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的一种能力,并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钻研,实现创新成果的综合表现。创新能力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心理品质的综合。换句话说,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进化后的产物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将思维创新转化为行为或方法创新,这一过程需要复杂的心理结构协调。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为前提和基础,创新能力活动就是以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为原材料,在实践中进行加工。
创新能力是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组合、新思维和新探索的能力,将原有的知识通过转化为新的创新成果。从认识的角度看,创新能力就是站在创新思维的肩膀上继续发展、创新和创造,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知识理论层面上,便能以更广阔的视野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创新能力就是将创新思维活动过程,从部分到整体,从分析到综合,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践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能力是检验创新思维正确性、完整性和优化性的唯一标准,它直接影响着创新活动的效率。
3.3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统一的基础是创新实践
“创新思维的力量存在于人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而且只有通过实践这一途径才使得创新思维由观念世界中的力量转换为现实世界中的力量。”创新实践就是在传统的新思维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重复实践,形成新的认识,找到更简便、更快捷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的结果多样化或更优化,形成的过程更省时省力。创新实践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源泉,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从创新实践中得到的。创新思维决定创新能力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创新能力发展进程的速度;反之,创新能力促使创新思维得以丰富和实现,二者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以创新实践来加工、整理和完善,在创新实践中修补、革新,创新。
要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统一的基础便是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的唯一途径。所以,人们要想拥有更高的智慧,即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实践,去认识。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形象的来说,创新成果就好比一颗种子,创新思维是孕育种子的土壤,创新能力便是滋养种子长大,帮助种子变成果实的生命的源泉——水,种子无论是离开水,还是离开土壤都是不能存活。例如,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关于“造河运钟”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在北京西直门外的长河里,发现了一座8.7万斤重的大钟,清朝皇帝为它在五里以外的觉生寺建立了钟楼,但是由于大钟过于庞大和沉重,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运到觉生寺,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工匠通过石桌有水湿滑可以推杯的原理,联想到造河结冰方式、方法,通过造河结冰的方式终于将大钟挪到了觉生寺。这就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联系思维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亚非,梁成刚,胡志强.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伍硕,吕宁,范英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理与特征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19-23.
[4] 阚孔璧.创造性思维本质之我见[J].重庆社会科学,2006(4):126-127.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1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1.1 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代表创造性过程的高度个性化的复杂活动,创新思维也被描述为一种结合与重组过去经验的思维活动。人们对未知的和经验性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从常见的普通方案,到不同寻常的创造性方案,对问题进行重新构建、重新组合,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案。这一过程就是创新思维产生的过程。创新思维是对已知的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思考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式。人们要有探索精神,探索和发现世界的奥秘是以敏锐的观察和活跃的思维开始的,这也是创新思维初步形成的因素。
1.2 创新思维是人类的特质
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思维,与其他思维相比也是独具特色的,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原创性等特质,正是因为创新思维具备这些特质才能凸显创新思维的综合性,才能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跃。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出新”,产生创新思维的“出新”是有多元素,正是多种元素的组合,使事物或事物形成的条件变得多样化,前所未有又与众不同,还能达到真理。有以下几点证明创新思维的独特之处:
第一、新颖性,创新思维的新颖性不仅仅是在于“新”,贵在与这种“新”是有价值、有意义和有作用的。在实践活动中,超出思维常规,以新思路认识被研究的事物,以求新的发现,以新的见解产生新的突破。第二,灵活性,创新思维追求“出新”的过程中,一定离不开思维灵活的作用,我们在求寻真理的过程中,要超越原有的思维方法、固定模式和程序,将思维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切换。第三,开放性,开放性与发散性很相似,都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问题全面的审视,通过灵活性思维的作用可以认识事物的多个层面,促使全面开放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四、原创性,原创性的思维是继发性的、具有革新性质的思维。思维无论发生在什么领域,只要其能“出新”,那么这种思维就属于创新思维。
1.3 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出新”,就是要“超越”,即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增加新的成分、新的因素;而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包括直觉思维、超前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和换向思维。
第一,直觉思维
直观的思维可以使人们从少量信息甚至线索中快速“预测”或“猜测”事物。,可以使人们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快速排除假象,洞悉事物的本质。直觉思维也可以理解为经验思维,通过以往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瞬时性、顿悟把握对客观事物形成的问题正确理解。
第二,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是指超越他人的思维或已存在的思维模式,使个人的思维达到领先的地位。超前思维是经过直觉思维后,对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增强主体能动性提高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超越现存在的思维探索和发现未知的可能。
第三,灵感思维
灵感是人在思维过程中带有突破性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是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突发奇想引入脑海中“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产物,使人们的思想清晰明了。灵感是美妙的旋律,灵感是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物。
第四,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将客观事物的现实问题反向思考,将事物作用的过程、发生的结果、产生的条件、处理的方式的顺序都将逆向思考,超脱逻辑思维的常规性,“反其道而行之”,使事物的状态和功能的关系从不同的方位研究产生不同的结果,以便思考更精确的理论。
第五,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往往能够帮助人们超越事物客观实在性上的差异,使人们发现原以为互不相关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联想思维是直觉思维对事物进一步深刻的思维。联想思维是具有发散性的,联想以现实为基础,但又超越现实,不受时空的限制,把现实中似乎不存在的联系在思维中创造出来。联想思维可以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的对立性结合,复杂事物的多样性一处一连串的遐想,拓展思路,引发灵感,促进创造。
第六,换向思维
换向思维同发散性思维相似,都是从事物的多维度、多角度出发,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全方位思考,引领出新的逻辑方向和逻辑角度。使头脑中某一个中心点上发散出多路的创新思维,以问题为中心发起创新攻势。
以上是创新思维的六种思维形式,属于非逻辑性思维,对右脑的训练和开发,才能产生非逻辑性思维。这六种思维形式是对创新思维原材料的加工、整理的过程,做到创新思维理论是完整性和精确性。
创新思维是一个国家、一個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知识进步的关键,社会、经济、政治等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思维。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明白,创新思维增强大脑的灵活性,促使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增强,使我们个人综合能力的升华有突破性的显现。
2 创新能力是人的主要的能力
2.1 创新能力的内涵
我国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创新能力的卓越展现。增强全社会人民的创新意识,并在创新实践中体现出创新能力的优势和综合性能力。我国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创新能力的卓越展现。增强全社会人民的创新意识,并在创新实践中体现出创新能力的优势和综合性能力。 2.2 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核心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动脑,创新实践能力是动手,但需要大脑思维的引领,用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个认识的过程,在以往经验中和创思维的非逻辑思维中,具备了认识的能力,对已有的问题或客观事物进行革新和改造,对不足之处和不满足现状的问题加以修饰,这就是将创新思维进化为创新能力的过程。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展现是创新实践能力。人的思考活动也会这样:问题人人会想,各有巧妙不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有精确的知识作为基础,确保最终的发现或理论是有价值的。人们早已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这样的认识: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没有思维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
3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统一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卓显。创新思维决定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核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创新实践。创新思维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能力是人的卓越能力,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一切物质、精神成果都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物化的结果,也都是二者在创新实践基础上统一的结晶。
3.1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先导
创新思维是可以推进人们的认知,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那么,这种改變仅在逻辑性思维的作用下是不能有所突破的,只有结合非逻辑性思维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出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且,创新思维活动的开拓是以非逻辑性思维运作开始的,创新能力水平高低是非逻辑性思维发挥程度的展现。正是创新思维的与众不同,在创新实践中以创新思维为助推器实现创新能力,并出色的展现出创新能力的超卓,从而造就了今天璀璨的中华文明。
首先,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方法,以创新思维和方法为指导,由内而外地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主动接受新鲜的知识,通过创新思维对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以此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而才能准确合理的对客观事物的概念、原理、和本质规律进行解释和阐述,实现这些需要通过对创新人才思辨能力和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创新成果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结晶,创新成果促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在数量上的增加,或者通过创新能力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将已有的知识进行详细分解,重新组合,促使重新组合的知识体系有了新的功能,这就是知识量和信息量在结构量上的增加。我们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钻研,甚至是无数次的失败,才能取得,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创新思维的不断突破,不断整理知识和重新组合知识,将整理过的知识通过创新能力来实现,如果没有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也不会有创新成果,即科研成果的产生。
创新思维清楚地表明,它能够不断地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创新思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它不是人类在脑海中偶然迸发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依赖于人们对历史及现状的深刻认识、敏锐的观察和深入分析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创新思维决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要想富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地探索前人所未使用的新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避免用与他人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重视创新思维在创新能力中的核心地位。
3.2 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卓现
创新能力是完成复杂的思维活动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的一种能力,并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钻研,实现创新成果的综合表现。创新能力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心理品质的综合。换句话说,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进化后的产物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将思维创新转化为行为或方法创新,这一过程需要复杂的心理结构协调。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为前提和基础,创新能力活动就是以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为原材料,在实践中进行加工。
创新能力是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组合、新思维和新探索的能力,将原有的知识通过转化为新的创新成果。从认识的角度看,创新能力就是站在创新思维的肩膀上继续发展、创新和创造,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知识理论层面上,便能以更广阔的视野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创新能力就是将创新思维活动过程,从部分到整体,从分析到综合,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践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能力是检验创新思维正确性、完整性和优化性的唯一标准,它直接影响着创新活动的效率。
3.3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统一的基础是创新实践
“创新思维的力量存在于人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而且只有通过实践这一途径才使得创新思维由观念世界中的力量转换为现实世界中的力量。”创新实践就是在传统的新思维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重复实践,形成新的认识,找到更简便、更快捷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的结果多样化或更优化,形成的过程更省时省力。创新实践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源泉,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从创新实践中得到的。创新思维决定创新能力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创新能力发展进程的速度;反之,创新能力促使创新思维得以丰富和实现,二者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以创新实践来加工、整理和完善,在创新实践中修补、革新,创新。
要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统一的基础便是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的唯一途径。所以,人们要想拥有更高的智慧,即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实践,去认识。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形象的来说,创新成果就好比一颗种子,创新思维是孕育种子的土壤,创新能力便是滋养种子长大,帮助种子变成果实的生命的源泉——水,种子无论是离开水,还是离开土壤都是不能存活。例如,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关于“造河运钟”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在北京西直门外的长河里,发现了一座8.7万斤重的大钟,清朝皇帝为它在五里以外的觉生寺建立了钟楼,但是由于大钟过于庞大和沉重,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运到觉生寺,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工匠通过石桌有水湿滑可以推杯的原理,联想到造河结冰方式、方法,通过造河结冰的方式终于将大钟挪到了觉生寺。这就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联系思维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亚非,梁成刚,胡志强.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伍硕,吕宁,范英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理与特征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19-23.
[4] 阚孔璧.创造性思维本质之我见[J].重庆社会科学,2006(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