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美术传播的“人民”与“国家”意识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美术传播在革命烽火之中起步,贯穿着深沉的“人民”与“国家”意识,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传播理念与“国家意识与形象塑造”的美术传播诉求。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定了党领导下的新美术传播的总体方向,即对人民传播、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传播和传播革命美术。在党领导下,以报刊和出版物为主的美术传播媒体,以及美术展览和群众美术运动等美术直接传播途径,沿着《讲话》所指的方向展开,引领和促进了革命美术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工农兵群众所需的精神食粮,并发挥了传播党的政治理念和政策方针、动员与鼓
其他文献
藏传唐卡绘画颜料全部取自天然矿石、植物、动物。天然矿物质颜料化学稳定性好,能够使唐卡绘画作品历经千年而不褪色。颜料的整个制作工艺过程繁缛复杂,其中的各道工序都极为严格、耗时耗力。天然矿物质颜料的颜色丰富、表现力强,可由唐卡最基本的五种颜色调配出万千种颜色。通过涂、染、勾、描4种上色技法,表现画面中不同的内容,以达到惟妙惟肖、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使唐卡绘画作品具有藏族艺术中所特有的美学意蕴。
本文从近年来艺术介入乡村、参与乡村建设的案例出发,梳理理论与认识的不断进展,同时指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乡建不再是硬件上的改善与提升,更应该通过乡村美育的方式,结合本地的资源与特征,以艺术的力量教化人心,共同建构一个广泛合作、协同发展的乡村共同体。
本文通过对沉浸式展览分类及特征的分析,尝试以沉浸式展览中的“空间视觉、形式视觉、动态视觉、质感视觉、符号视觉”多级视觉图像共同作用形成的视觉逻辑,对观众在展览中的视觉体验过程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