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几年了,社会上对虎妈之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各有评判。孩辈教育已成为中国国情社会背景下一种特有的教育现象。卡通老妈用乡镇的纯朴民风、祖辈遗留下来的谚语,教育她的孩子,给予他们善良、本分、坚定、浓厚的生命底色。
郑春霞以前写过《中国妈妈的亲子课》,让我一度以为她一定是位儿童教育专家,后来发现她不是教儿童的,而是在高校教书的。现在她又写了一本非虚构散文集《卡通老妈》,是写她的妈妈如何的卡通。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妈妈是50后女性的典型代表,以前在农村摆水果摊,喜欢说话。
郑妈妈是个做媒专业户,我猜这一定和她喜欢说话有关。书中说郑妈妈撮合了二十对夫妻,至今一对也没有离婚,这令她感到无上光荣。她讲:“这两个人这么般配,自己都不识得,我只不过是在黑暗中把电灯拉拉亮。哪里想到,一拉就灵,一做就成。”所以,这位“拉灯”的媒人,是值得尊敬的。
郑妈妈也是“教育专家”,她在水果摊前一边卖水果,一边免费给顾客们上教育课,大家都欢喜听。她果断地说:“依我讲,‘教育’就两个字——放开。手脚放开,让他自己飞,飞到哪搭算哪搭。人,只要一条看牢,千万别走邪路。只要走正道,当官也好,做生意也好,自己开公司也好,给别人打工也好,都凭他自己。读书会读就读,实在读不好,也算数。路也蛮多,仔细忖忖,还是由他自己发挥最紧要。”
郑妈妈爱看《红楼梦》,能做出精妙而实在的点评。她认为:“黛玉太固执,欠放松,哭哭啼啼,这种性格不久长。老太太待你这么好,又是自己外婆,有什么好怕的?没里外的呀。宝玉本身也中意你,自己心态放好,眼光放远,大家庭上上下下都搞好关系,嫁给宝玉是迟早的事。多愁多病必然红颜薄命。”
郑妈妈把摆水果摊看成自己的事业,用卖水果赚来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儿女工作之后,让她不要再风里来雨里去地摆摊卖水果了,她说:“我有一颗事业心。”卖水果就是她的事业。她爱唱越剧,同她的女儿两个人能凑成一台戏,一个唱祝英台,一个唱梁山伯:“(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寝食废。”“(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她的生活是细碎繁杂,充满着烟火气息的。这样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真实。她把生活过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所以说,这位老妈是卡通的、开心的、爽朗的。翻着书稿,我都能听到她从文字里头传出来的笑声。在郑春霞的笔下,老妈就犹如一棵匍匐而生的植物,坚韧、执着,朝着既定的方向,生长,老去。跟绝大多数母亲一样,她并没有机会游走世界,也没有过人的容貌和胆识。她普通得像一滴水一样。但同时这样的母亲又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和无穷的智慧,这来自土地给予她们的启示,来自生活本身给予她们的经验。她们足以用乡村或者小镇的纯朴民风,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谚语,教育她们的孩子,给予他们善良、本分、坚定、浓厚的生命底色。
比方说,郑妈妈同女儿讲:“逢贵则贵,逢贱则贱。”一个人既要会过好日子,也要会过苦日子;既能过高贵的日子,也能吃低贱的苦。她讲“吃不穷,着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过日子要懂得谋划,要生财有道),“日头游游,夜头花油”(白天不好好做事情,等到晚上浪费灯油),“自己称花烂冬瓜,别人称花像朵花”(自己称赞自己没有用,要别人称赞你才行),“有得忙,有得尝”(忙是好事,努力奋斗才能品尝好日子)……
比方说,郑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儿子穿衣服都要名牌,买自行车、照相机也要名牌,老妈讲:“好,你要名牌,我就给你名牌。但是,你要名牌,我也要名牌。读书要名牌,做人要名牌。中学要读名牌中学,大学要读名牌大学,做人也要做名牌人物。”
比方说,作者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冤枉了她,她把小板凳举过头顶,摔在爸爸面前。老妈讲:“女孩子泼点好,敢闯敢干,一定有前途。不过呢,要内刚外柔,以柔克刚,这样就更加完美了!”
比方说,老妈讲:“一日到夜捧着本书读的人也是死脑筋。就像大棚里栽的水果,总是野外的水果鲜、嫩。露水打着过,风吹着过,都不一样的。人也要走亲访友,四圈八面,都见识见识。听听别人都在讲什么、做什么,对自己也有启发的。”
……
如此等等,洋洋洒洒,让你觉得她就是同你拉家常的隔壁阿姨,那么本真又心怀善良。
这是一本有着不少家乡方言的集子,在我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俚言俗语,本来就结实而生动。郑春霞的文字,让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又一次清晰地回到我们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写得既接地气也通灵魂,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琐碎,甚至残酷,又能让我们在文字中重返往日的时光。
我私下里猜测,郑春霞写母亲的笔触如此准确到位,大概是和她太了解自己的母亲有关。尤其本书中大量引用了人物的“原生态语言”,使得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如现眼前。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母亲,也有着千千万万写母亲的著作。我以为,每一条河流,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那么每一个母亲,也各有各的母爱。她们有着不同的路径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但是却殊途同归,如人间草木,无论世事如何多变,都以有序有爱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本文图片由何小玲提供)
[链接]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郑春霞《卡通老妈》一书之序,本刊对文字略作删节发表,标题也有改动。
郑春霞以前写过《中国妈妈的亲子课》,让我一度以为她一定是位儿童教育专家,后来发现她不是教儿童的,而是在高校教书的。现在她又写了一本非虚构散文集《卡通老妈》,是写她的妈妈如何的卡通。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妈妈是50后女性的典型代表,以前在农村摆水果摊,喜欢说话。
郑妈妈是个做媒专业户,我猜这一定和她喜欢说话有关。书中说郑妈妈撮合了二十对夫妻,至今一对也没有离婚,这令她感到无上光荣。她讲:“这两个人这么般配,自己都不识得,我只不过是在黑暗中把电灯拉拉亮。哪里想到,一拉就灵,一做就成。”所以,这位“拉灯”的媒人,是值得尊敬的。
郑妈妈也是“教育专家”,她在水果摊前一边卖水果,一边免费给顾客们上教育课,大家都欢喜听。她果断地说:“依我讲,‘教育’就两个字——放开。手脚放开,让他自己飞,飞到哪搭算哪搭。人,只要一条看牢,千万别走邪路。只要走正道,当官也好,做生意也好,自己开公司也好,给别人打工也好,都凭他自己。读书会读就读,实在读不好,也算数。路也蛮多,仔细忖忖,还是由他自己发挥最紧要。”
郑妈妈爱看《红楼梦》,能做出精妙而实在的点评。她认为:“黛玉太固执,欠放松,哭哭啼啼,这种性格不久长。老太太待你这么好,又是自己外婆,有什么好怕的?没里外的呀。宝玉本身也中意你,自己心态放好,眼光放远,大家庭上上下下都搞好关系,嫁给宝玉是迟早的事。多愁多病必然红颜薄命。”
郑妈妈把摆水果摊看成自己的事业,用卖水果赚来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儿女工作之后,让她不要再风里来雨里去地摆摊卖水果了,她说:“我有一颗事业心。”卖水果就是她的事业。她爱唱越剧,同她的女儿两个人能凑成一台戏,一个唱祝英台,一个唱梁山伯:“(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寝食废。”“(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她的生活是细碎繁杂,充满着烟火气息的。这样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真实。她把生活过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所以说,这位老妈是卡通的、开心的、爽朗的。翻着书稿,我都能听到她从文字里头传出来的笑声。在郑春霞的笔下,老妈就犹如一棵匍匐而生的植物,坚韧、执着,朝着既定的方向,生长,老去。跟绝大多数母亲一样,她并没有机会游走世界,也没有过人的容貌和胆识。她普通得像一滴水一样。但同时这样的母亲又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和无穷的智慧,这来自土地给予她们的启示,来自生活本身给予她们的经验。她们足以用乡村或者小镇的纯朴民风,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谚语,教育她们的孩子,给予他们善良、本分、坚定、浓厚的生命底色。
比方说,郑妈妈同女儿讲:“逢贵则贵,逢贱则贱。”一个人既要会过好日子,也要会过苦日子;既能过高贵的日子,也能吃低贱的苦。她讲“吃不穷,着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过日子要懂得谋划,要生财有道),“日头游游,夜头花油”(白天不好好做事情,等到晚上浪费灯油),“自己称花烂冬瓜,别人称花像朵花”(自己称赞自己没有用,要别人称赞你才行),“有得忙,有得尝”(忙是好事,努力奋斗才能品尝好日子)……
比方说,郑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儿子穿衣服都要名牌,买自行车、照相机也要名牌,老妈讲:“好,你要名牌,我就给你名牌。但是,你要名牌,我也要名牌。读书要名牌,做人要名牌。中学要读名牌中学,大学要读名牌大学,做人也要做名牌人物。”
比方说,作者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冤枉了她,她把小板凳举过头顶,摔在爸爸面前。老妈讲:“女孩子泼点好,敢闯敢干,一定有前途。不过呢,要内刚外柔,以柔克刚,这样就更加完美了!”
比方说,老妈讲:“一日到夜捧着本书读的人也是死脑筋。就像大棚里栽的水果,总是野外的水果鲜、嫩。露水打着过,风吹着过,都不一样的。人也要走亲访友,四圈八面,都见识见识。听听别人都在讲什么、做什么,对自己也有启发的。”
……
如此等等,洋洋洒洒,让你觉得她就是同你拉家常的隔壁阿姨,那么本真又心怀善良。
这是一本有着不少家乡方言的集子,在我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俚言俗语,本来就结实而生动。郑春霞的文字,让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又一次清晰地回到我们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写得既接地气也通灵魂,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琐碎,甚至残酷,又能让我们在文字中重返往日的时光。
我私下里猜测,郑春霞写母亲的笔触如此准确到位,大概是和她太了解自己的母亲有关。尤其本书中大量引用了人物的“原生态语言”,使得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如现眼前。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母亲,也有着千千万万写母亲的著作。我以为,每一条河流,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那么每一个母亲,也各有各的母爱。她们有着不同的路径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但是却殊途同归,如人间草木,无论世事如何多变,都以有序有爱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本文图片由何小玲提供)
[链接]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郑春霞《卡通老妈》一书之序,本刊对文字略作删节发表,标题也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