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这是一个小班化班级,学生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中有一部分同学上课较活跃,善于并乐于回答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较内向,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对投入课堂教学活动缺乏主动性。在英语教学中把英语教学成为学生一首喜欢唱的欢乐的歌,一门喜欢学的有趣的功课,激发儿童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这些成了我的目标。
一、情境描述
我上的是Book2 unit2 partA let’s learnfamily members,这单元以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为线索,主要谈论家庭成员。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接触过这几个家庭成员的单词(father、mother、siser、br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虽然siser、brother这两个单词是在Part B中出现,但我仍把这些单词融入到这节课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已经熟悉这几个单词,所以上这节课我在单词的教学上不需花很多的时间,可以把单词放于这些句型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He’s /She’s my mother/father/sister/.Excuse me…Is he your grandfather?Yes,he is./ No,he isn’t操练。
二、具体过程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掌握好知识点,课前我让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把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及兄弟姐妹)的单人照片发送到我的邮箱中,然后我选出几张照片做到课件当中,创造真实的环境,使他们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使每位学生都要开口讲英语。我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并上了一节公开课。
播放并让学生唱第一单元的boy and girl及师生问候完毕后,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快速回顾了上节课的八个家庭成员和问句Who’s that man?和Who’s swoman?同学们一起问问题,传到HELEN AND MIKE的头饰的同学回答He’s/She’s…
紧接着,课件出示了一张某位学生爷爷的照片,一个大问号在旁边,我问:Who’s that man?没等学生回答,我就问:Is he your grandfather?慢慢重复了问题两遍。然后说:Excuse me…Is he your grandfather?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我:Yes,he is./ No, he isn’t.我请回答不是的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来问一问你认为知道答案的同学。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一个问一个,问到了每个角落的孩子。当听到No的时候,不但问的同学失望了,听的同学也一阵失望。同时,又很期待地问下一个同学。当听到期盼已久的yes时,每个孩子都很开心。
一张照片还不过瘾,我又趁势出示了几张处理过的照片和需要用到的句型,请同学们进行小组问答练习。对于真实的问题,孩子们一问一答,饶有兴趣。
真实,使得这节课异常地热闹,孩子们的好奇、孩子们的表现欲,一下子涌了出来。但是,课堂是需要纪律来维持的。在自由对话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讨论中,甚至不愿去倾听别人的对话,这时候,彩色粉笔帮了我的忙。
T:OK.Now,let’s have alook. If you speak well enough,red star;listen and respect enough,blue star;always put up hands,green star!(发言好,红星一颗;会听的,蓝星一颗;常举手,绿星一颗。比一比,哪一组五彩星最多!)
……
如此下来,孩子们不但能够兴趣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且能够努力去积极思考发言,仔细听他人的对话。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但能静下心来听了,并且会听了。
三、反思
“回归生活”——新课程的生长点。《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给孩子创设真实的语境,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够让孩子发现语言的交际用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载体。
本课中句型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He’s /She’s my mother/father/sister/是A部分的教学难点,通过在屏幕上出现学生自己家人的照片,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趣味性,为他们创造了真实的语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Is he your grandfather?Yes,he is./ No,he isn’t也进行了很好的操练。案例中出现的评价方式,不同颜色的五角星表示了教师对孩子不同方面的表扬,使孩子课堂上的各种表现都有了具体的意义。并且在最后课堂总结中,很轻易就可以通过颜色来得出各小组不同方面的表现。这可以给孩子带来一种具象的刺激。本堂课我是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促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自然有效地运用起来,真正做到了“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同时,在这堂课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不是为了说而说,而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些什么而说英语,并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在说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帮助孩子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所有的分析,归结到一起只有两个字——综合。在课堂上,不可能仅仅依靠真实的情景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就能够发挥语言在生活中的交际作用,孩子还需要在有意识地听的过程中理解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各种手段融汇在一起使用。本例,是运用多样的评价来约束学生听,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孩子对语言有真实的体验。因此,只有综合运用,才能够让孩子不断在真实中感悟语言,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
(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
一、情境描述
我上的是Book2 unit2 partA let’s learnfamily members,这单元以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为线索,主要谈论家庭成员。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接触过这几个家庭成员的单词(father、mother、siser、br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虽然siser、brother这两个单词是在Part B中出现,但我仍把这些单词融入到这节课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已经熟悉这几个单词,所以上这节课我在单词的教学上不需花很多的时间,可以把单词放于这些句型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He’s /She’s my mother/father/sister/.Excuse me…Is he your grandfather?Yes,he is./ No,he isn’t操练。
二、具体过程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掌握好知识点,课前我让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把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及兄弟姐妹)的单人照片发送到我的邮箱中,然后我选出几张照片做到课件当中,创造真实的环境,使他们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使每位学生都要开口讲英语。我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并上了一节公开课。
播放并让学生唱第一单元的boy and girl及师生问候完毕后,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快速回顾了上节课的八个家庭成员和问句Who’s that man?和Who’s swoman?同学们一起问问题,传到HELEN AND MIKE的头饰的同学回答He’s/She’s…
紧接着,课件出示了一张某位学生爷爷的照片,一个大问号在旁边,我问:Who’s that man?没等学生回答,我就问:Is he your grandfather?慢慢重复了问题两遍。然后说:Excuse me…Is he your grandfather?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我:Yes,he is./ No, he isn’t.我请回答不是的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来问一问你认为知道答案的同学。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一个问一个,问到了每个角落的孩子。当听到No的时候,不但问的同学失望了,听的同学也一阵失望。同时,又很期待地问下一个同学。当听到期盼已久的yes时,每个孩子都很开心。
一张照片还不过瘾,我又趁势出示了几张处理过的照片和需要用到的句型,请同学们进行小组问答练习。对于真实的问题,孩子们一问一答,饶有兴趣。
真实,使得这节课异常地热闹,孩子们的好奇、孩子们的表现欲,一下子涌了出来。但是,课堂是需要纪律来维持的。在自由对话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讨论中,甚至不愿去倾听别人的对话,这时候,彩色粉笔帮了我的忙。
T:OK.Now,let’s have alook. If you speak well enough,red star;listen and respect enough,blue star;always put up hands,green star!(发言好,红星一颗;会听的,蓝星一颗;常举手,绿星一颗。比一比,哪一组五彩星最多!)
……
如此下来,孩子们不但能够兴趣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且能够努力去积极思考发言,仔细听他人的对话。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但能静下心来听了,并且会听了。
三、反思
“回归生活”——新课程的生长点。《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给孩子创设真实的语境,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够让孩子发现语言的交际用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载体。
本课中句型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He’s /She’s my mother/father/sister/是A部分的教学难点,通过在屏幕上出现学生自己家人的照片,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趣味性,为他们创造了真实的语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Is he your grandfather?Yes,he is./ No,he isn’t也进行了很好的操练。案例中出现的评价方式,不同颜色的五角星表示了教师对孩子不同方面的表扬,使孩子课堂上的各种表现都有了具体的意义。并且在最后课堂总结中,很轻易就可以通过颜色来得出各小组不同方面的表现。这可以给孩子带来一种具象的刺激。本堂课我是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促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自然有效地运用起来,真正做到了“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同时,在这堂课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不是为了说而说,而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些什么而说英语,并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在说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帮助孩子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所有的分析,归结到一起只有两个字——综合。在课堂上,不可能仅仅依靠真实的情景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就能够发挥语言在生活中的交际作用,孩子还需要在有意识地听的过程中理解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各种手段融汇在一起使用。本例,是运用多样的评价来约束学生听,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孩子对语言有真实的体验。因此,只有综合运用,才能够让孩子不断在真实中感悟语言,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
(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