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次技术,艺术俱佳的新课导入,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新课导入的重要性,注意点以及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 新课导入;实验;故事;悬念;旧知识;社会事件
  “万物贵乎始”,就像一次成功的演讲是从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开始的;一部好书是从精湛的内容介绍开始的;而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精彩的新课导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新旧课之间的衔接作用,使学生能够轻松学化学。
  精彩的新课导入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可以将全班同学处在意犹未尽,课间休息中焕散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倾向。第三,可以消除学生对新课的恐惧感,使学生用愉悦的心情来学习化学。第四,可以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将课堂推向高潮,产生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导入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掌握导入的技能技巧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导入要有目的性。新课的导入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与本节的教学内容脱节,成为浪费时间的无用之语。其次,导入要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以此来刺激学生思维的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导入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趣味性的导入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的化学知识,避免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厌倦学习化学知识。最后导入要有新颖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会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形象生动,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们不知道的事物和故事,却没有点出因果关系,这样的导入更加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现在简单地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实验法导入
  实验导入可由教师演示,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若是简单的实验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思维,解决问题。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这样设计了导入:老师拿出一个西红柿,在上面不同的位置,插上一枚铜钥匙,一个铁钉,然后用导线连接铁钉与铜钥匙,并接到电流表上,让学生观察电流表中指针的变化,结果指针发生了偏转。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一种什么装置呢?它的原理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像这种平常所熟悉的事物却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现象,更能启发人的思维,同时也带给学生熟悉感,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养成细心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化学故事法导入
  虽已步入高中,学生们仍童心未泯。故事对他们有特殊的吸引力。课一开始,故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理解。例如,在讲溴一节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二十二岁的巴拉尔在研究盐湖中植物的时候,将从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采集到的黑角菜燃烧成灰,然后用浸泡的方法得到一种灰黑色的浸取液。他往浸取液中加入氯水和淀粉,溶液即分为两层:下层显蓝色,这是由于淀粉与溶液中的碘生成了加合物;上层显棕黄色,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现象。这棕黄色是什么物质呢?巴拉尔认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氯与溶液中的碘形成了新的化合物——氯化碘;二是氯把溶液中的新元素置换出来了。于是巴拉尔想了些办法,先试图把新的化合物分开,但都没有成功。巴拉尔分析这可能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与氯、碘相似的新元素。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元素,请看今天的内容。故事导入能使学生走进伟人的求知世界,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三、以旧迎新法导入
  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旧迎新法导入,可以通过提问,自问或做习题来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然后引出所要学的新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新旧知识的结合,还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接受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摩尔浓度的知识时,可先复习溶液的概念。然后告诉学生,配制质量的百分比浓度时,用的是质量,但实际上量取液体时一般多用体积,因此引入了新的表示浓度的方法:摩尔浓度。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而知识之间也有内在联系。以旧知识为因,引出新知识为果,是教师们经常用的方法。
  四、悬念法导入
  福尔摩斯的侦探集总是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悬念的魅力。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但是你用另一手法表现这同一场面,即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悬念会让学生产生期盼的心理,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动力。例如,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黄沙可以灭火,水也可以灭火。你知道吗?铜丝也能灭火!不信,请你试一试。用粗铜丝或多股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需有一定的空隙。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罩在铜丝里面,这时空气并没有被隔绝,可是铜丝的火焰却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的设计悬念,使学生处在迷雾之中,尔后引导他们拨开云雾,学习新的知识。
  五、社会事件法导入
  化学知识贯穿生活,用生活中发生的熟悉的事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还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和化学有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这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进行二氧化碳的导入:据报道,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高原冻土区气象台站多年来积累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系统研究青海省冻土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示了青海高原冻土退化的事实。科学家研究表明,由于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位于“世界屋脊”东部的青海高原冻土几十年来持续退化,青海高原正在持续“变软”。而冻土的退化,导致青海高原生态环境蜕变显著。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全球变暖呢?如果知识离开生活就会变得有些空洞,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了。所以,利用社会事件的导入,可以将生活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教学导入虽然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导入行为又具有上述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掌握导入的技能技巧,因势利导,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技巧。课堂教学导入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孙建民,孔繁升.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李灵芝.化学课堂教学设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4]张庆云,谭建红.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陈德华.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学习实践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一些巨大的变化也接踵而至,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变化,几近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西方殖民主义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特权,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们为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解放而奋斗。那么,他们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斗争的呢?从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蒋廷黻先生
摘要:目前,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在中国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其推广、传播、营销还是产业化运作,大众对其整体的接受度暂时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期许程度,这与受众拓展之间所存在的那些问题有着莫大关系。以成都地区相关案例为源对中国音乐剧受众之分类及拓展进行探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使之可以发挥更多潜在艺术价值。  關键词:中国音乐剧;受众拓展;文化传播;分众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生态课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课堂,它以实验为基础,开展健康、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借助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营造有自信、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自由、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本文以“向心力的实例分析”这节课为例,把实验作为每个知识点的背景,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逐步引导,突破重点和难点。利用实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增加自信;通过展示实验和学生动手、表演实验,培养学生的
摘要:电网设备的退役报废及更换主要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对于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处于建议更换状态的设备,电网企业基于安全生产的导向一般都予以更换,较少考虑经济成本。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趋于新常态以后,电网企业的投资将会逐步趋缓,对电网投资的成本效益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设备的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有必要通过经济寿命、LCC等方法对设备的综合成本进行分析,对设
摘要:在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对于学习效果和质量会产生较为直接和关键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职业院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尤其在英语学科上,时常会表现出厌恶感和恐惧感。基于上述情况,院校在今后发展中,需采取恰当措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动机,从而不断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本文主要对职业教育中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旨在为同行业的人士
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工业生产中的占有比重越来越大,对整个机械加工的生产过程开始进行优化提升,其中针对机械加工的工艺要求,进行详细分析。也是针对“模随件动”加工法对于机械加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进行深化分析,分析这种加工方法到底是否适合现代机械加工产业使用,在投入使用后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模随件动”加工法对于以往的机械加工形式的弊端是否能针对性地解决,在工艺和技术上“模随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关键期假说在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中的运用,并通过一些实验数据探讨人类尤其是婴儿是怎样学习语言和外语的,得出学习外语应该抓住关键期,越早学习越好的结论。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婴儿;二语习得;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0-0022-04  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英语越来越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对孩子们将来的学习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挑战,尤其是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农村健康发展的难题。要破解现有农村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构建农民共同利益体系以及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长效机制,夯实农村社会治理服务基础,提高农民社会治理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5-0000-00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云南傣族民居建筑特点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傣族人民生活习俗,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傣族风情。  关键词:傣族民居;建筑特点;生活习俗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7-0000-00  我国傣族人口大约了162万,其中大多分布在云南,据统计有101万。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且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热带以及亚热带气候的坝子,主
摘要:家乡的风景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能勾起童年的欢乐回忆。在文中笔者介绍了家乡翠湖的夏日风光,在回忆游湖趣事的同时,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  关键词:翠湖;景色;游记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5-0000-00  家乡风光对于每一位小朋友而言,都寄托了童年的欢乐与自由。而我当然也不例外,翠湖作为家乡美丽的风景地带,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