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体育报道的特色和不足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博是网络媒体中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对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浪网球V”作为细分化的体育专业微博,既有报道迅速,传播生动的优点,也存在缺乏深度,定位模糊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微博内容,考量传受关系等角度探讨了微博体育报道的特点,并对微博平台在体育报道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微博 体育新闻 体育报道
  微博参与体育新闻报道已成为趋势。微博上涌现出各类体育微博,推动了微博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根据体育微博客不同类型的作者,目前体育微博已经形成了四大类别,它们分别是体育运动员微博、体育记者评论员微博、体育媒体官方微博、体育爱好者微博。”①
  “新浪网球V”作为细分化的微博,笔者将其归类于体育媒体官方微博,截止于2013年2月23日14点,它的微博粉丝数量达到156412。在2013年澳网正赛期间(2月14日至2月27日),“新浪网球V”一共发布853条微博。这些以原创为主的微博,引发大批网友的转发和评论。转发最多的微博转发次数超过9000次,显示了微博体育报道的巨大潜力。
  一、“新浪网球V”体育报道的特点
  1、传播信息:赛事报道迅速,大量采用图片
  网络的及时传播赋予了“新浪网球V”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对赛事结果,“新浪网球V”追求微博与赛事的零时差。报道赛事过程时,往往是比赛每进行两局,发一次比分,避免信息过于密集造成粉丝的阅读疲劳。
  微博配图在赛事报道中被大量采用。赛事进行时,一般配交战双方选手的照片。以2月17日为例,“新浪网球V”发布了53条微博,未配图的微博只有10条。这一方面扩大了微博信息量,吸引注意力,另一方面澳网进行的第一周,赛事较为密集,同一时间段内,可能进行多场比赛。单纯的文字报道,会显得混乱。粉丝不容易分清前后发布的微博的关系,配图使得文字报道的主题突出,用户根据图片,可以了解赛事的参赛选手。
  2、立足草根:网络语言、口语化表达,适度评论
  细致及时的赛事过程播报是传递信息的基本,而特色化的语言表达则是适应互联网特性,吸引粉丝关注的亮点之一。
  微博发布者常常自称“小编”,表情图片经常运用在微博中。微博报道出现了大量“求图求真相啊!”,“最右不厚道”“求送求秒杀”等网络流行语。
  1月26日,中国选手李娜澳网决赛失利。“新浪网球V”做出评论——想起了娜姐的那句话:当你笑的时候,所有人都陪着你笑,当你哭的时候,你只能独自落泪。微博还配上李娜在黑暗中噙泪的gif动态图片。图文并茂,迅速引发网民转发评论。截至2013年1月28日晚上6点,转发数量达到9598次,成为澳网期间“新浪网球V”原创微博被转发次数最多的一条。
  3、夺人眼球:热炒娱乐信息,满足粉丝需要
  网球是全球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竞技运动之一。在消费时代,网球选手的个人魅力吸引着众多粉丝。“新浪网球V”很好地抓住网球运动特点,迎合了粉丝的心理需求。
  在内容上,“新浪网球V”给予了李娜、莎拉波娃、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等粉丝数量较多的选手更多的关注。为拉近与粉丝间距离,用粉丝给选手起的外号称呼运动员,如用奶牛替代费德勒,称德约科维奇为闹闹。同时,微博会挖掘选手的比赛花絮,个人私事,以满足粉丝的好奇心。选手的感情生活,运动员的发布会表现,都成为澳网期间微博关注内容。
  在形式上,“新浪网球V”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优势,将精彩视频(如比赛片段,网球明星获胜瞬间),趣味图片(如运动员的搞怪表情)整合到微博中来,增强了微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微博用户的阅读兴趣。
  4、鼓励参与:引入微博竞猜,发起话题讨论
  “新浪网球V”经常有竞猜比赛结果的微博,首先猜对比赛结果的选手会获得事先微博中声明的竞猜奖品。这种有奖性质,也带有营销性质的微博对用户参与微博活动起到激励作用。澳网期间,“新浪网球V”在微博竞猜中引入全新模式:粉丝团PK大赛。即对比赛结果的竞猜不以个人而是以微博上影响力较大的网球明星粉丝团的官方微博为单位。粉丝团如“德约科维奇球迷俱乐部迷俱乐部V”派出微博粉丝代表粉丝团参赛。这种竞猜模式,涉及的用户更多,很好的整合了各粉丝团原有的传播影响力。
  体育赛事具有突发性,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在发起话题讨论,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更为便捷迅速。发起的话题有两种:一种是微博发布者退出,让微博关注者讨论的常规话题。另一种是微博发布者对话题已经定性,微博关注者围观的话题。如2013年1月18日,针对选手托米奇在媒体面前声称可以击败世界排名第二费德勒事件,“新浪网球V”发布的微博是“新浪网球今晚和明早的互动话题是:黑马费德勒能击败连世界第一都不能阻挡的托米奇天王吗?”反讽手法已然对话题定了性。
  这种鼓励参与的手段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微博竞猜带来的刺激感,话题的趣味性使微博变得更加生动。发布的微博不仅限于赛事过程报道,扩展了传播内容。其次,竞猜与话题讨论,带来的是大范围的讨论互动。活动的互动,增强了粉丝与微博的黏性,有利于培养忠诚的微博粉丝。最后,在微博平台上,“信息的扩散不再是一对一的传递或一对多的广播而成为一乘以多再乘以多的链式反应。这种即时快速膨胀的信息传播,具有难以比拟的扩散优势。”②此类微博更容易带来的轰动效应,能够扩大影响力,提升微博的关注度。
  二、微博与微博用户及所在门户网站的关系
  1、微博与受众:传受关系,平台与用户关系
  微博与粉丝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作为信息发布者的微博,“新浪网球V”向粉丝提供信息,是点对面的传播。由于互联网双向传播特点,也接受来自粉丝的反馈。
  作为交流平台的微博,“新浪网球V”是细分化的体育微博客,为网球爱好者间的交流搭建了虚拟空间。由于“新浪网球V”采用每过两局播报一次的方式,在两局的间隙,部分网民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自愿的充当了比赛的播报员角色。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功能,让网民相互间交流,找到有共同兴趣的网友变得更加便捷。作为平台的微博,更像一个虚拟的信息集市,网友在自发的、喧哗的评论中互相交流,寻求认同与归属感。   2、微博与门户网站:内容提供者与呈现者关系
  140字的微博决定了微博内容的小而精,也带来了信息量偏少等缺陷。微博字数限制导致了体育报道重结果轻内容,挖细节不全面的问题。在微博中加入网页链接,微博既可以成为体育报道的精简版,受众通过微博了解大致情况,点开链接阅读更详细的体育报道,也可以成为进入新浪网的入口。微博与门户网站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网络媒体的关注度和点击率。
  三、“新浪网球V”报道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
  1、线性序列的微博发布造成信息淹没与信息贬值
  微博在页面上的呈现是按发布时间的顺序排列的。发布的微博呈现到关注“新浪网球V”的粉丝页面前排的时间很短,很快便会淹没在海量微博中。这容易造成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传播效果不理想。此外,各条微博的的新闻价值大小不一,由于按照时间发布顺序排列,微博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新闻重要性在微博平台上难以表现。
  微博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无数的微博自愿参与到体育赛事过程及赛事结果的报道中。这种不需要专业化评论和技术判断的体育报道门槛低、易操作,使得相同信息的微博重复率高。信息的重复与竞争造成了“新浪网球V”微博的信息贬值。
  2、缺乏深度不利于塑造自身的公信力
  “微博报道体育赛事往往满足于体育新闻播报的即时和丰富,却忘记了体育新闻的整合和挖掘,缺乏深度报道。”③与传统的体育报道相比,微博报道更为快速,发布的时间差小。但字数限制使得报道在全面详实上大打折扣。被视为弥补微博字数限制,有利于提升微博深度的长微博,并未被“新浪网球V”广泛使用。另外,报道的过分娱乐化,消解了对赛事本身的关注度。
  缺乏深度,也就表示其自愿放弃了塑造更高公信力的机会。在涉及深度报道,深度评论时,“新浪网球V”利用转发功能分享来自体育记者、传统媒体发布的微博,或者在微博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如1月26日,“新浪网球V”引用《华商报》评论《同是受伤,为何李娜刘翔遭遇不同》。对于李娜受伤事件,微博客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表达各自观点。而“新浪网球V”并没有原创的评析文章。在信息重复率高的微博生态中,“内容为王”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削弱,从长远看,缺乏深度,依赖于他人观点,不利于自身特色的塑造,自身威信的培养。
  3、角色定位模糊导致报道内容与风格的混乱
  微博参与到体育报道的竞争中,更多的体现了互联网的整合能力。文字与图片、视频的整合,自身观点与他者报道的整合,用户间海量评论的整合。技术上、内容上的有效便捷的整合,赋予了微博报道的特性。整合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微博角色定位的模糊。“新浪网球V”既是赛事信息的发布者,客观准确,也是娱乐信息的挖掘者,生动煽情。在高人气选手取得胜利时,可以像明星的粉丝一样,情绪化表达赛事信息。在重大体育事件发生时,又可以通过转发高质量的评论,塑造冷静客观的微博形象。
  这种互相矛盾,多重身份的微博表达,显示了“新浪网球V”定位的模糊。长期的体育报道经验,使得传统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强调自身立场与报道风格。反观微博,在体育报道(方面)刚刚起步,报道风格和内容较为混乱,立场不够鲜明。□
  参考文献
  ①孙媛、李玉迪,《新浪体育微博客现状研究与分析》[J].《现代营销》,2013(1)
  ②③阙哲屹,《微博体育赛事报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新闻世界》,2011(12)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3年3月4日—2008年3月4日的南方都市报时评进行抽样分析,发现作者们在论述时将议题置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等话语框架下,与“公民”有关的关键词成为其诉求的对象,将事件的落脚点聚焦于“公民”,并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建构了社会公众的公民身份。以此为基础,本文讨论了传播媒介对公民社会构建之可能性。  【关键词】《南方都市报》 时评 公民身份 公民社会    都
【摘 要】《变形计》是湖南卫视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城市少年和农村少年两个群体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之中产生了一系列跨文化传播问题。对节目本身而言,媒体在面对城乡少年角色互换产生的跨文化问题应当行使怎样的社会责任?而对整个社会而言,通过研究《变形计》对“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带来的城乡少年之间的跨文化传播问题以反思和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变形计》 跨文化传播 文化休克  从2012年
【摘 要】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抢占舆论先机、获得报道话语权,除了偶然性因素外,采编人员尚须在新闻管理上主动作为,苦下功夫。本文从新闻管理的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实践体会,从时间管理、线索管理、人脉管理、团队管理、目标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突出管理对新闻采编人员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闻 管理 媒体 采编人员  说起新闻管理,人们一般会想到党委宣传部门对新闻单位的管理,以及新闻单位对其自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完善,传媒市场化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显现,其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基于话语权的角度对该问题做出思考,从传媒市场化及其影响入手,探讨商业化传媒运作对于弱势群体的利益侵害,并针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传媒市场化;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传媒业逐步步入产业化,然而,人们似乎
【摘 要】近年来,媒体在对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中,以负面报道为主,“城管”和“老人”的媒介形象被负面化、污名化。公众对“城管”和“老人”的偏见的形成与媒体报道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城管 扶老人 引导 调节  一、媒体对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  1、媒体对城管的报道  “城管”近几年来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对城管的报道中,如:“连云港城管执法冲突”“延安城管踩人”“临武城管打死瓜农”等
【摘 要】随着网络、无线通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与基层最接近的地市报,如何扬公信力、内容等资源之长,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本文以铜陵日报为例,探讨了主流媒体如何在互动互补互融中永葆生命力。  【关键词】媒介融合 互动 互补 互融  随着网络、无线通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媒介融合,就是将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为民间舆论提供了话语平台,民间舆论能够通过网络扩散,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意识的增强,又具有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技能,使许多普通的社会事件发展为舆论热点。  【关键词】新媒体 民间舆论 传播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的民间舆论  舆论一律是毛泽东同志在谈舆论舆论不一律时提到的,“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宣传有神
【摘 要】中国和韩国作为两个地域和文化较为接近的国家,韩国娱乐产业相对我国来讲较为发达。综艺节目作为娱乐产业一个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发展迅速,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以韩国MBC电视台和湖南卫视为例将二者对比,找出湖南卫视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国内综艺节目把脉。  【关键词】湖南卫视 MBC电视台 综艺节目 比较研究  中韩作为地域接近的两个国家,文化上有很大的接近性,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
【摘要】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迪斯尼影片《木兰》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之道,以及值得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从业者借鉴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电影 文化 《木兰》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这便使得跨文化传播成为了可能。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文化大国,如何向世界各国展示我们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也一直是业界人士孜孜以求的向往。10
好文风的  境界就是娓娓道来  新闻报道要在大局下思考,但是要用一种平实的方式叙人、叙事,这样写出的报道才能更深刻,才能和读者贴得更近。要做到娓娓道来,必然就得短、实、新。  文短气不亏。字少了,但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更会取得好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报道都得短,长的就不好,这主要是根据新闻价值而定。磨盘砸碾实打实。新闻应该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用一种实实在在的、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播给读者。所以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