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洪家渡水电站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创造可持续价值”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之路,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设计要求,积极进行施工,做到环境保护“三同时”,树立在环保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的动态环保理念,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与绿色生态环保并举。
Abstract:Hongjiadu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dherence to the “to create sustainable value”concept, adher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green roa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and actively carry out construction, to achiev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ee simultaneous”, set up the construc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in construction, summarized in the protection, dynamic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 the summary,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关键词:洪家渡电站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三同时
Keywords:Hongjiadu Hydropower St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hree at the same time
中途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洪家渡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首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总工期5年9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3年6个月,从准备期至第一台机组发电共4年9个月,工程完建期1年。2000年11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10月15日顺利截流。2004年7月18日首台机组提前发电,年底三台机组全部投产,2005年底工程完建。
随着工程施工的进行,电站各项环境保护及整治项目同时展开。其施工主要包括:边坡开挖、不良地质、废渣处理、废水处理、防洪和排水、易燃易爆材料集中管理、粉尘、噪声、交通设施、输电线路、施工用地、森林保护、植被恢复、植树造林、库区清理、文物保护、自然生态、施工人员卫生和施工及生活区绿化等等。
2环境保护监督及管理工作
2.1 环境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根据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贵阳勘测设计院和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在工程建设前期及建设期进行了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通过了国家环保局、水利部审查。
2.2 环境项目管理
洪家渡电站建设公司作为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管理公司,全面履行工程项目管理职能,对环境保护从实施规划、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进行组织、落实。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3施工期环境保护施工
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其主要项目有:水土保持工程,水环境保护工程,陆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大气环境保护工程,声环境保护工程,生产、生活垃圾保护工程,人群健康保护,环境影响补偿措施,环境监测工程,其他环境保护工程。
洪家渡电站各项环境保护及整治工作紧紧围绕 “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远行)要求,认真开展施工。
3.1 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永久工程占地区、施工营地区、堆弃渣场区、施工公路区、库岸影响区等水土流失区防治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其他措施。
3.1.1 滑坡治理
洪家渡大坝下游滑坡体分布主要有:1#、2#崩塌堆积体;王家渡堆积体等古滑坡体。经地质勘探、稳定分析、设计方案研究,各滑坡体将根据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相应处理:
2#塌滑体位于溢洪水雾区,采取了从削坡减载到强有力的桩锚固定、砼支护、防冲墙、排水等措施,于1999年开始实施,2004年全部处理完毕。1#塌滑体治理实施排水洞等工程,同时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实施排水岔洞施工。
王家渡滑坡位于消能防冲区下游右岸,2000年汛期发现指向河床大面积滑动,对河道造成巨大威胁,也使堆渣场的规划面临失败。为此,开展了专家咨询、补充勘探、方案比较,提出切实可行的挡墙方案,并及时予以了实施,使滑坡得以控制。
3.1.2 边坡支护
洪家渡工程高邊坡主要有左右岸坝肩、厂房后坡、泄洪系统进、出口边坡、公路及堆石料场、下游河道边坡等,存在开挖边坡高(最高达310m)、地质不良、顺向坡等问题。边坡如果治理不当,对工程安全与质量留下隐患,将发生塌方、堵塞河流、造成国家、人民生命财产不可挽会的损失,建设各方必须高度重视边坡治理工作。
已治理主要边坡有对外公路顺向坡、左右坝肩边坡、厂房后坡及过水建筑物进口边坡、天生桥和卡拉寨料场边坡、左岸进水口河大遍顺向坡,以及公路沿线边坡。从处理情况来看,各边坡均处于稳定状态。
3.1.3 河道治理
从下游围堰至六冲河大桥间的河道内进行了多次堆渣体清渣,以消除河道滞流和下游河道污染,目前已全部清理彻底;从下游消能防冲工程至六冲河大桥间的河道治理工作,采用环保型材料―格宾网进行支护,以达到提高机组出力,保证边坡稳定和环境绿化的目的。
3.1.4 堆弃渣场治理
对渣场的治理成败,直接关系到水土流失,渣场稳定、河道行洪,影响景观、植被恢复等。渣场治理重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并举,洪家渡工程加强了堆弃渣场的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土石方平衡计算,对堆弃渣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使弃料和有用料有序堆放,合理利用渣料。同时加强渣场周边和内部支护及排水系统完善,避免产生泥石流淤塞河道,同时尽可能减少占地,避免了建筑废渣污染环境和造成水土流失,也为工程完建后场地利用创造了条件。
3.1.5 植物措施
(1)边坡开挖区植物处理绿化
对开采料场和公路石质开挖高边坡,其特点为面积大,基本完全裸露,坡度从60度~90度,植被恢复难度相当大,种植高大乔木可能性不大。因此对客土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经多方比较,最后采用了边坡上修建马道(花池),回填耕植土,种植藤蔓攀爬类植物的方式,由其自由攀爬生长,逐渐覆盖裸露的石质边坡。
(2)堆弃渣场区植物处理绿化
对于可以不经处理能恢复植被的区域,按常规荒坡绿化手段对其进行植树造林固坡。对局部以石渣为主的区域通过外运回填土处理,再行植树造林。对部分高边坡,经勘测确实存在滑坡等安全隐患,通过一定的土建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绿化,以确保堆渣体不会发生滑坡塌方。对于堆弃渣场区,施工区域范围内的荒地荒坡,均已进行了恢复植被、植树造林。
(3)公路沿线区植物处理绿化
对公路两侧施工临时用房及影响环境形象的设施,均进行了拆除清理和场地整理并恢复植被,对公路两侧及边坡(含公路及施工区边坡),按道路绿化标准,进行公路、边坡治理及植被恢复,道路两旁凡是具备条件或通过土建处理措施能种植行道树的地方,均进行了施工;2004年重点规划并招标确定了王家渡和厂房周边、进水口平台和大坝边坡环境整治及绿化工程,该工程是电站主体绿化工程,2005年实施完成,电站环境无论从质量上都大幅度的提高。
(4)生活区植物处理绿化
作为永久营区,从长远考虑,配合库区旅游规化,营造一个美好的集办公、生活、休闲一体的环境,因此在营区内按现代园林设计实施了园林绿化工程,种植了各类观赏苗木,修建了音乐喷泉,种植了草坪等。
3.2 水环境保护工程
水环境保护工程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修理系统、加工厂等施工期生产设施运转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办公及生活营地区生活供水及污水处理工程;以及为防止水质恶化所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
3.2.1 砂石混凝土系统污水处理
电站在上下游各建一套砂石料、混凝土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尤其在洗泥工序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因此场内建立排水系统,通过排水沟将污水排入沉淀池,经充分沉淀后,再通过排水沟排入河道。对于沉淀池内的粉沙,淤泥尽量回收利用,如作为大坝垫层料掺和料,植被种植等。
3.2.2 办公及生活营区供水及污水处理
取水点设在远离施工现场和营地的坝址上游河段,在左右岸分别修建一套供水系统,生产和生活用水各有一套独立的管路,生活用水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后,向各办公及生活营区供水;另外在几公里外的落叶村地下暗河引水,在生活区建立一套纯净水处理室,经过净化程序处理后,向办公及生活营地提供桶装饮用水。以上措施满足了饮用水质标准,保证了工区人员身体健康。为确保生产及生活用水安全,对水库蓄水取样送检,检测结果除大肠杆菌一项指标略偏高外,其余指标均满足要求,对此,经过消毒和净化处理后,完全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作为永久的业主生产、生活营地修建了专门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处理后排到河道。
3.2.3 蓄水前库底清理
电站于2004年4月6日下闸蓄水,下闸蓄水前进行库底清理,除在大坝标施工合同中,有库底清理项目外,考虑到清理范围和清理程度不够,电站还专门组織了清理队伍进行了清理。
3.2.4 蓄水后湖面清理
为了确保生产、生活水源质量,保证电站施工及发电正常运行,虽然在下闸蓄水前已组织人力、物力对上游库区进行了的清理,但部分施工及生活垃圾由于未清理彻底,水库蓄水后湖面上出现漂浮物,为此专门组织了清渣队和船只,在发电前组织了一次全面清理,并在以后进行了日常清理,以达到国家有关水环保要求。
3.3 大气、声环境保护工程
(1)采用先进施工机械,降低噪音;合理组织施工,减少废气排放;钻孔开挖采用湿式作业,喷锚尽量采用湿喷,洞内采用强制通风设备,以减少粉尘、烟雾对人体危害。(2)设置加水站加强上坝石料的坝外、坝内洒水。(3)施工营地远离施工现场,减少噪声对人体危害。(4)主要施工道路均采用混凝土路面,支线泥结石路面和施工临时道路路面也要求经常养护。现场配有洒水车和专门的养路队伍,进行常年工作。
3.4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
(1)施工区垃圾处理:
各主要施工单位施工营区和施工工作面修建了垃圾池,集中收集生产、生活垃圾,定期运至指定的渣场(岩脚寨渣场等地)掩埋处理。
(2)营区垃圾处理
营区修建了垃圾池,垃圾箱,配置了专门的垃圾清运车辆,定期收集生活垃圾运至指定的渣场(岩脚寨渣场等地)淹埋处理。
3.5环境监测工程
为掌握工程地区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而建设的环境监测站网,以及开展水质、大气环境、声环境、地震、水土流失等检测工作。建成了全国第一家流域地震台网,以监测水库对整个流域地震的诱发和影响程度。
4结语
洪家渡水电站是“西电东送”的第一批重点工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创造可持续价值”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之路,树立在环保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的动态环保理念,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与绿色生态环保并举,把生态环保从过去的后置型、被动型、补救型转变为超前型、主动型和促进型,致力于构建水电开发“示范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以“建一座电站,保护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为目标。
Abstract:Hongjiadu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dherence to the “to create sustainable value”concept, adher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green roa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and actively carry out construction, to achiev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ee simultaneous”, set up the construc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in construction, summarized in the protection, dynamic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 the summary,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关键词:洪家渡电站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三同时
Keywords:Hongjiadu Hydropower St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hree at the same time
中途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洪家渡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首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总工期5年9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3年6个月,从准备期至第一台机组发电共4年9个月,工程完建期1年。2000年11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10月15日顺利截流。2004年7月18日首台机组提前发电,年底三台机组全部投产,2005年底工程完建。
随着工程施工的进行,电站各项环境保护及整治项目同时展开。其施工主要包括:边坡开挖、不良地质、废渣处理、废水处理、防洪和排水、易燃易爆材料集中管理、粉尘、噪声、交通设施、输电线路、施工用地、森林保护、植被恢复、植树造林、库区清理、文物保护、自然生态、施工人员卫生和施工及生活区绿化等等。
2环境保护监督及管理工作
2.1 环境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根据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贵阳勘测设计院和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在工程建设前期及建设期进行了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通过了国家环保局、水利部审查。
2.2 环境项目管理
洪家渡电站建设公司作为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管理公司,全面履行工程项目管理职能,对环境保护从实施规划、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进行组织、落实。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3施工期环境保护施工
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其主要项目有:水土保持工程,水环境保护工程,陆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大气环境保护工程,声环境保护工程,生产、生活垃圾保护工程,人群健康保护,环境影响补偿措施,环境监测工程,其他环境保护工程。
洪家渡电站各项环境保护及整治工作紧紧围绕 “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远行)要求,认真开展施工。
3.1 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永久工程占地区、施工营地区、堆弃渣场区、施工公路区、库岸影响区等水土流失区防治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其他措施。
3.1.1 滑坡治理
洪家渡大坝下游滑坡体分布主要有:1#、2#崩塌堆积体;王家渡堆积体等古滑坡体。经地质勘探、稳定分析、设计方案研究,各滑坡体将根据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相应处理:
2#塌滑体位于溢洪水雾区,采取了从削坡减载到强有力的桩锚固定、砼支护、防冲墙、排水等措施,于1999年开始实施,2004年全部处理完毕。1#塌滑体治理实施排水洞等工程,同时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实施排水岔洞施工。
王家渡滑坡位于消能防冲区下游右岸,2000年汛期发现指向河床大面积滑动,对河道造成巨大威胁,也使堆渣场的规划面临失败。为此,开展了专家咨询、补充勘探、方案比较,提出切实可行的挡墙方案,并及时予以了实施,使滑坡得以控制。
3.1.2 边坡支护
洪家渡工程高邊坡主要有左右岸坝肩、厂房后坡、泄洪系统进、出口边坡、公路及堆石料场、下游河道边坡等,存在开挖边坡高(最高达310m)、地质不良、顺向坡等问题。边坡如果治理不当,对工程安全与质量留下隐患,将发生塌方、堵塞河流、造成国家、人民生命财产不可挽会的损失,建设各方必须高度重视边坡治理工作。
已治理主要边坡有对外公路顺向坡、左右坝肩边坡、厂房后坡及过水建筑物进口边坡、天生桥和卡拉寨料场边坡、左岸进水口河大遍顺向坡,以及公路沿线边坡。从处理情况来看,各边坡均处于稳定状态。
3.1.3 河道治理
从下游围堰至六冲河大桥间的河道内进行了多次堆渣体清渣,以消除河道滞流和下游河道污染,目前已全部清理彻底;从下游消能防冲工程至六冲河大桥间的河道治理工作,采用环保型材料―格宾网进行支护,以达到提高机组出力,保证边坡稳定和环境绿化的目的。
3.1.4 堆弃渣场治理
对渣场的治理成败,直接关系到水土流失,渣场稳定、河道行洪,影响景观、植被恢复等。渣场治理重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并举,洪家渡工程加强了堆弃渣场的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土石方平衡计算,对堆弃渣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使弃料和有用料有序堆放,合理利用渣料。同时加强渣场周边和内部支护及排水系统完善,避免产生泥石流淤塞河道,同时尽可能减少占地,避免了建筑废渣污染环境和造成水土流失,也为工程完建后场地利用创造了条件。
3.1.5 植物措施
(1)边坡开挖区植物处理绿化
对开采料场和公路石质开挖高边坡,其特点为面积大,基本完全裸露,坡度从60度~90度,植被恢复难度相当大,种植高大乔木可能性不大。因此对客土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经多方比较,最后采用了边坡上修建马道(花池),回填耕植土,种植藤蔓攀爬类植物的方式,由其自由攀爬生长,逐渐覆盖裸露的石质边坡。
(2)堆弃渣场区植物处理绿化
对于可以不经处理能恢复植被的区域,按常规荒坡绿化手段对其进行植树造林固坡。对局部以石渣为主的区域通过外运回填土处理,再行植树造林。对部分高边坡,经勘测确实存在滑坡等安全隐患,通过一定的土建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绿化,以确保堆渣体不会发生滑坡塌方。对于堆弃渣场区,施工区域范围内的荒地荒坡,均已进行了恢复植被、植树造林。
(3)公路沿线区植物处理绿化
对公路两侧施工临时用房及影响环境形象的设施,均进行了拆除清理和场地整理并恢复植被,对公路两侧及边坡(含公路及施工区边坡),按道路绿化标准,进行公路、边坡治理及植被恢复,道路两旁凡是具备条件或通过土建处理措施能种植行道树的地方,均进行了施工;2004年重点规划并招标确定了王家渡和厂房周边、进水口平台和大坝边坡环境整治及绿化工程,该工程是电站主体绿化工程,2005年实施完成,电站环境无论从质量上都大幅度的提高。
(4)生活区植物处理绿化
作为永久营区,从长远考虑,配合库区旅游规化,营造一个美好的集办公、生活、休闲一体的环境,因此在营区内按现代园林设计实施了园林绿化工程,种植了各类观赏苗木,修建了音乐喷泉,种植了草坪等。
3.2 水环境保护工程
水环境保护工程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修理系统、加工厂等施工期生产设施运转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办公及生活营地区生活供水及污水处理工程;以及为防止水质恶化所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
3.2.1 砂石混凝土系统污水处理
电站在上下游各建一套砂石料、混凝土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尤其在洗泥工序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因此场内建立排水系统,通过排水沟将污水排入沉淀池,经充分沉淀后,再通过排水沟排入河道。对于沉淀池内的粉沙,淤泥尽量回收利用,如作为大坝垫层料掺和料,植被种植等。
3.2.2 办公及生活营区供水及污水处理
取水点设在远离施工现场和营地的坝址上游河段,在左右岸分别修建一套供水系统,生产和生活用水各有一套独立的管路,生活用水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后,向各办公及生活营区供水;另外在几公里外的落叶村地下暗河引水,在生活区建立一套纯净水处理室,经过净化程序处理后,向办公及生活营地提供桶装饮用水。以上措施满足了饮用水质标准,保证了工区人员身体健康。为确保生产及生活用水安全,对水库蓄水取样送检,检测结果除大肠杆菌一项指标略偏高外,其余指标均满足要求,对此,经过消毒和净化处理后,完全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作为永久的业主生产、生活营地修建了专门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处理后排到河道。
3.2.3 蓄水前库底清理
电站于2004年4月6日下闸蓄水,下闸蓄水前进行库底清理,除在大坝标施工合同中,有库底清理项目外,考虑到清理范围和清理程度不够,电站还专门组織了清理队伍进行了清理。
3.2.4 蓄水后湖面清理
为了确保生产、生活水源质量,保证电站施工及发电正常运行,虽然在下闸蓄水前已组织人力、物力对上游库区进行了的清理,但部分施工及生活垃圾由于未清理彻底,水库蓄水后湖面上出现漂浮物,为此专门组织了清渣队和船只,在发电前组织了一次全面清理,并在以后进行了日常清理,以达到国家有关水环保要求。
3.3 大气、声环境保护工程
(1)采用先进施工机械,降低噪音;合理组织施工,减少废气排放;钻孔开挖采用湿式作业,喷锚尽量采用湿喷,洞内采用强制通风设备,以减少粉尘、烟雾对人体危害。(2)设置加水站加强上坝石料的坝外、坝内洒水。(3)施工营地远离施工现场,减少噪声对人体危害。(4)主要施工道路均采用混凝土路面,支线泥结石路面和施工临时道路路面也要求经常养护。现场配有洒水车和专门的养路队伍,进行常年工作。
3.4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
(1)施工区垃圾处理:
各主要施工单位施工营区和施工工作面修建了垃圾池,集中收集生产、生活垃圾,定期运至指定的渣场(岩脚寨渣场等地)掩埋处理。
(2)营区垃圾处理
营区修建了垃圾池,垃圾箱,配置了专门的垃圾清运车辆,定期收集生活垃圾运至指定的渣场(岩脚寨渣场等地)淹埋处理。
3.5环境监测工程
为掌握工程地区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而建设的环境监测站网,以及开展水质、大气环境、声环境、地震、水土流失等检测工作。建成了全国第一家流域地震台网,以监测水库对整个流域地震的诱发和影响程度。
4结语
洪家渡水电站是“西电东送”的第一批重点工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创造可持续价值”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之路,树立在环保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的动态环保理念,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与绿色生态环保并举,把生态环保从过去的后置型、被动型、补救型转变为超前型、主动型和促进型,致力于构建水电开发“示范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以“建一座电站,保护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