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兴办公益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管理不善等原因形成的村级债务,长期困扰着各级政府。分析了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化解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村级债务;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3-0321-01
自2001年以来,我区的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民人均负担由改革前的134.92元,降为34.2元,减少了100.72元,减负率为74.6%;但村级长年形成的债务却没有很好地解决,长期困扰着各级党委政府。现就债务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探讨如下。
1形成的原因
1.1村级经济较为薄弱
一些村级集体积累极少,兴办公益事业、修路架桥、建教学楼等全靠借债来支撑。
1.2地方政府的各种经济发展“硬指标、硬措施”
乡镇领导急功近利,硬性规定所属村盲目种666.67hm2瓜菜,养万头牛猪,往往是镇里统一供种,统一借贷,乡镇再给村里结帐,村干部敛不齐款就以村里名义贷款,农民收成不好,说出各种理由,拖欠不还,年复一年,造成巨额陈帐。
1.3村级财务管理不善,开支浪费严重
一些村民主财务制度不健全,对开支把关不严,虚假冒领;一些少数村干部中饱私囊,损公肥私,不合理的开支也由村集体承担。
1.4村干部走马观灯似的更换
前任留下的帐需要后任来接,但是多数后任村干部不愿接帐,即便接下来也是拖着不还,甚至再借新的债务,且不能及时清偿。如某400多人的小村,债务额达40多万元,有些债务长达10多年,更替干部4茬,谁也说不清这些债务何时才能还清。
1.5村干部摆阔气、争面子
前几年各种各样的达标升级、验收轰轰烈烈,村干部为了在兄弟村面前争头功、争名次,不顾村级负担能力,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甚至高息在民间借债,去完成所谓的“任务”,造成债台高筑。
2应对措施
2.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对村级债务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化解旧债、制止新债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教育广大村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把清欠减债和防止新债增加列入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来参核,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加强监控,严肃纪律
一是严格落实政策规定。在村级开支上做到六个“严禁”,即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禁举债垫付各种税费,严禁举债用于村级支出,严禁超出规定订阅报刊,严禁超标发放报酬、补贴,严禁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通过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强化乡镇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财务混乱,杜绝胡花乱支行为。严格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所有开支都要有经手人、民主理财小组、主管财务的负责人签字或盖章才能入账报销。
2.3分类清偿,合理回收
一是采取各种合理措施收回村干部、群众历年税费尾欠及借村集体的资金。二是对于长期沉淀形成的债务,分类排队,能停息坚决停下来(如村干部高息向民间借债形成的债务),能争取债务重组的重组。属于乡村企业债务,应由企业负债偿还;属于举办有效收益项目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受益,谁还债”的原则进行偿还。三是加强对高息借款的清理,民间高息借款目前在村级债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款项大多是为了垫付上缴税费,由村干部经手借的,其中既有一定的人情因素,也有相当大的牟利成分,要认真进行清理,逐笔逐项登记。确属比较清楚、农民认可的,在协商的基础上,可从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计息,统一换据清算;已经付息的高出部分,用于抵顶本金。对于来源不明、非法牟利的款项,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剔除。
2.4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削减村级债务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解决负债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对闲置的机器设备、房屋、小型水利设施等集体资产采取拍卖、出售、承包、租赁等方式进行盘活,增加集体收入。对现有的“四荒”、水面、机动地等集体资源,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实行承包,出租或使用权转让,所得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借势造势,通过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业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等途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可以有效化解村级债务,还能够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能够为村集体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5民主理财,堵塞漏洞,防止新欠
进一步推行“村帐乡管”和财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对于拟兴办的公益事业和农村的“两工”均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民主讨论决定,实行大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2.6精减人员,减轻负担
精简村干部职数,实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和村组干部兼职,严格控制吃固定工资、吃误工补贴的人数,即大村职数不超过5人,小村不超过3人。
2.7加强学习,注重节約
村干部应认真学习中央和地方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文件,对于一切加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坚决拒绝。精打细算,用好上级转移支付的村级资金,补充村级经费,用节余的资金偿还村级债务。
3要处理好发展与化债的关系
加强债务管理不能以牺牲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为代价,而是要在不发生新债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为化债创造条件。
关键词 村级债务;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3-0321-01
自2001年以来,我区的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民人均负担由改革前的134.92元,降为34.2元,减少了100.72元,减负率为74.6%;但村级长年形成的债务却没有很好地解决,长期困扰着各级党委政府。现就债务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探讨如下。
1形成的原因
1.1村级经济较为薄弱
一些村级集体积累极少,兴办公益事业、修路架桥、建教学楼等全靠借债来支撑。
1.2地方政府的各种经济发展“硬指标、硬措施”
乡镇领导急功近利,硬性规定所属村盲目种666.67hm2瓜菜,养万头牛猪,往往是镇里统一供种,统一借贷,乡镇再给村里结帐,村干部敛不齐款就以村里名义贷款,农民收成不好,说出各种理由,拖欠不还,年复一年,造成巨额陈帐。
1.3村级财务管理不善,开支浪费严重
一些村民主财务制度不健全,对开支把关不严,虚假冒领;一些少数村干部中饱私囊,损公肥私,不合理的开支也由村集体承担。
1.4村干部走马观灯似的更换
前任留下的帐需要后任来接,但是多数后任村干部不愿接帐,即便接下来也是拖着不还,甚至再借新的债务,且不能及时清偿。如某400多人的小村,债务额达40多万元,有些债务长达10多年,更替干部4茬,谁也说不清这些债务何时才能还清。
1.5村干部摆阔气、争面子
前几年各种各样的达标升级、验收轰轰烈烈,村干部为了在兄弟村面前争头功、争名次,不顾村级负担能力,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甚至高息在民间借债,去完成所谓的“任务”,造成债台高筑。
2应对措施
2.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对村级债务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化解旧债、制止新债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教育广大村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把清欠减债和防止新债增加列入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来参核,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加强监控,严肃纪律
一是严格落实政策规定。在村级开支上做到六个“严禁”,即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禁举债垫付各种税费,严禁举债用于村级支出,严禁超出规定订阅报刊,严禁超标发放报酬、补贴,严禁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通过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强化乡镇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财务混乱,杜绝胡花乱支行为。严格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所有开支都要有经手人、民主理财小组、主管财务的负责人签字或盖章才能入账报销。
2.3分类清偿,合理回收
一是采取各种合理措施收回村干部、群众历年税费尾欠及借村集体的资金。二是对于长期沉淀形成的债务,分类排队,能停息坚决停下来(如村干部高息向民间借债形成的债务),能争取债务重组的重组。属于乡村企业债务,应由企业负债偿还;属于举办有效收益项目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受益,谁还债”的原则进行偿还。三是加强对高息借款的清理,民间高息借款目前在村级债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款项大多是为了垫付上缴税费,由村干部经手借的,其中既有一定的人情因素,也有相当大的牟利成分,要认真进行清理,逐笔逐项登记。确属比较清楚、农民认可的,在协商的基础上,可从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计息,统一换据清算;已经付息的高出部分,用于抵顶本金。对于来源不明、非法牟利的款项,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剔除。
2.4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削减村级债务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解决负债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对闲置的机器设备、房屋、小型水利设施等集体资产采取拍卖、出售、承包、租赁等方式进行盘活,增加集体收入。对现有的“四荒”、水面、机动地等集体资源,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实行承包,出租或使用权转让,所得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借势造势,通过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业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等途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可以有效化解村级债务,还能够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能够为村集体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5民主理财,堵塞漏洞,防止新欠
进一步推行“村帐乡管”和财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对于拟兴办的公益事业和农村的“两工”均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民主讨论决定,实行大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2.6精减人员,减轻负担
精简村干部职数,实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和村组干部兼职,严格控制吃固定工资、吃误工补贴的人数,即大村职数不超过5人,小村不超过3人。
2.7加强学习,注重节約
村干部应认真学习中央和地方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文件,对于一切加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坚决拒绝。精打细算,用好上级转移支付的村级资金,补充村级经费,用节余的资金偿还村级债务。
3要处理好发展与化债的关系
加强债务管理不能以牺牲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为代价,而是要在不发生新债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为化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