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在农村基层工作近30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看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阅读了原著,感触颇多。“老师应怎样教书育人”始终是每个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从杨昌济先生身上,我们找到了完美的答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杨先生学习,才能不断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
一、 崇高的教育理想
杨昌济先生曾留学日本、美国,并去德国、瑞士等地考察,对西方教育、哲学、伦理学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可谓学贯中西。但他“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拄长天。”湖南省教育司督学请杨昌济出任湖南省教育司司长时,他婉言拒绝。他淡泊名利,不想做官,不想发财,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这是何等的气概和胸怀!当今社会,教师待遇还不是很好,地位也不是很高。教师职业要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尚需时日。我们要像杨昌济先生那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以教师育人为己任,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理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教师,即使他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他也很难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教师,更不用说成为杨昌济先生那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教育家。
二、 精湛的育人艺术
杨昌济先生始终把育人摆在工作的首位。他反复告诫学生:“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修身的第一要务是立志。”毛泽东、蔡和森等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物,与杨昌济先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身无半文而胸怀天下,砥砺寒窗而志在鸿鹄,较多的应该是受了杨昌济先生的影响。杨昌济先生对毛泽东进行个别辅导,讲的第一堂课是“修学储能”。他告诫毛泽东:“修学与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是求学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个人独立奋斗,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而个人奋斗的宗旨,就在于两条原则:‘坚’和‘忍’。坚者如磐石,虽岁月交替而不变,忍者如柔练,虽困苦艰辛而不摧。”毛泽东在以后的革命道路中,始终能够以大无畏的气魄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领导中国共产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昌济先生的教诲。新时代的老师们,更要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立志成才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切实改变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做法。要坚持德育为首,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贯穿于学校一切工作之始终。
三、 严谨的教学态度
孔昭绶校长亲自登门聘请杨昌济先生去一师任教,他开始有些犹豫,女儿杨开慧对此心存疑惑。杨昌济回答女儿说:“教书的事,你还不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课,先得花十堂、二十堂课的精神备好课,爸爸总不能像那种照本宣科的先生误人子弟不是?”杨昌济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对于教书,可谓驾轻就熟。他还能用花十堂、二十堂课的精神备好课,难怪他讲起课来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深受学生欢迎。想想现在,我们很多年轻教师,备课照抄现成教案,上课不善启发,满堂灌,没有激情,学生听起来乏味,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笑话百出,误人子弟。对照杨昌济先生严谨的教学态度,我们不感到惭愧吗?我们必须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潜心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信赖。
四、 领先的教育理念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在文史哲方面,可以说是个天才 ,但数理化等学科却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及格。
对于毛泽东的偏科,杨昌济评价:“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偏科的学生,也可以说他是一个独善专长的怪才,但我以为他的身上,首先体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个性!”“毛泽东是一个非常肯思考,也非常善于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你怎么可能用僵化呆板的应试教育来框死他,怎么可能要求他面面俱到,门门全优呢?”“我们的教育应该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出现某些个案就如临大敌,实在大可不必。因此,我们这些教书育人的先生,又何必苛求某几门功课的成绩,硬要扼杀一个个性如此鲜明的学生的天性呢?”毛泽东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举世闻名的领袖人物,与杨昌济学生领先的育人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时代已步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我们更应该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通才、专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盯住学生的分数看,分数高就一好遮百丑,分数低就一无是处。那些所谓的“差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培养,一定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你虽然培养不出毛泽东那样杰出的人才,你至少可以让你的学生人尽其才 ,各施其能。
从杨昌济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光荣与崇高,也深感教师责任的重大。杨昌济先生早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学习精湛的育人艺术,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担当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做一名新时代的“杨昌济式”的教师。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石滩乡中心学校)
一、 崇高的教育理想
杨昌济先生曾留学日本、美国,并去德国、瑞士等地考察,对西方教育、哲学、伦理学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可谓学贯中西。但他“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拄长天。”湖南省教育司督学请杨昌济出任湖南省教育司司长时,他婉言拒绝。他淡泊名利,不想做官,不想发财,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这是何等的气概和胸怀!当今社会,教师待遇还不是很好,地位也不是很高。教师职业要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尚需时日。我们要像杨昌济先生那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以教师育人为己任,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理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教师,即使他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他也很难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教师,更不用说成为杨昌济先生那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教育家。
二、 精湛的育人艺术
杨昌济先生始终把育人摆在工作的首位。他反复告诫学生:“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修身的第一要务是立志。”毛泽东、蔡和森等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物,与杨昌济先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身无半文而胸怀天下,砥砺寒窗而志在鸿鹄,较多的应该是受了杨昌济先生的影响。杨昌济先生对毛泽东进行个别辅导,讲的第一堂课是“修学储能”。他告诫毛泽东:“修学与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是求学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个人独立奋斗,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而个人奋斗的宗旨,就在于两条原则:‘坚’和‘忍’。坚者如磐石,虽岁月交替而不变,忍者如柔练,虽困苦艰辛而不摧。”毛泽东在以后的革命道路中,始终能够以大无畏的气魄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领导中国共产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昌济先生的教诲。新时代的老师们,更要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立志成才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切实改变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做法。要坚持德育为首,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贯穿于学校一切工作之始终。
三、 严谨的教学态度
孔昭绶校长亲自登门聘请杨昌济先生去一师任教,他开始有些犹豫,女儿杨开慧对此心存疑惑。杨昌济回答女儿说:“教书的事,你还不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课,先得花十堂、二十堂课的精神备好课,爸爸总不能像那种照本宣科的先生误人子弟不是?”杨昌济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对于教书,可谓驾轻就熟。他还能用花十堂、二十堂课的精神备好课,难怪他讲起课来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深受学生欢迎。想想现在,我们很多年轻教师,备课照抄现成教案,上课不善启发,满堂灌,没有激情,学生听起来乏味,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笑话百出,误人子弟。对照杨昌济先生严谨的教学态度,我们不感到惭愧吗?我们必须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潜心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信赖。
四、 领先的教育理念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在文史哲方面,可以说是个天才 ,但数理化等学科却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及格。
对于毛泽东的偏科,杨昌济评价:“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偏科的学生,也可以说他是一个独善专长的怪才,但我以为他的身上,首先体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个性!”“毛泽东是一个非常肯思考,也非常善于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你怎么可能用僵化呆板的应试教育来框死他,怎么可能要求他面面俱到,门门全优呢?”“我们的教育应该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出现某些个案就如临大敌,实在大可不必。因此,我们这些教书育人的先生,又何必苛求某几门功课的成绩,硬要扼杀一个个性如此鲜明的学生的天性呢?”毛泽东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举世闻名的领袖人物,与杨昌济学生领先的育人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时代已步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我们更应该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通才、专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盯住学生的分数看,分数高就一好遮百丑,分数低就一无是处。那些所谓的“差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培养,一定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你虽然培养不出毛泽东那样杰出的人才,你至少可以让你的学生人尽其才 ,各施其能。
从杨昌济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光荣与崇高,也深感教师责任的重大。杨昌济先生早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杨昌济先生那样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学习精湛的育人艺术,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担当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做一名新时代的“杨昌济式”的教师。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石滩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