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影视后期方向的课程计划出发,探讨在当今形式下高职教育如何进行“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
【关键词】分段分模块 高职教育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影视后期 课程计划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与此同时,一方面社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却培养不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人才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这种现象给企业和学校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大部分高职教育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影子,办成了缩减版的本科教育,将四年的课程缩减成三年或两年,仍保持着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即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阶段,只关注学科知识,忽视实用性、技能性,而在这种理念下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传统的。
一、传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
传统的影视后期方向的课程计划中,每个课程都开设一学期,比如专业课中,第一学期开设《Java语言基础》;第二学期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摄影摄像基础》、《3DSMAX三维设计》;第三学期开设《Flash动画基础》、《矢量图制作》、《视频编辑剪辑制作》;第四学期开设《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周课时数一般为4-8节,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为1:1开设,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点零散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按科目内容进行划分,每一个科目之间联系很少或是几乎没有,各任课教师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教学重点放在每个科目的知识点讲解和操作,而忽视前续课程的延续和对后续课程的辐射作用,所以各知识点较为零散,而高职学生自身的综合处理知识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他们也只能是一个点一个点的零星接受,最终无法将本专业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融会贯通的理解和使用。当学生就业时,无法立即适应岗位需求,通常需要经过再培训才能达到公司企业要求。
(二)实践比例少,实践能力弱,社会适应性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是1:1。教师一般先在多媒体教室上两节理论、演示课,然后学生集体到机房进行操练。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实例,布置一系列作业让学生去机房练习,有时甚至是理论课上完的第二天、第三天才能上机辅导,学生这时都已遗忘差不多了。上机实践效果差,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不熟练。
二、分段分模块 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段分模块的概念
“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从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从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从专业认识实习到顶岗实习,实现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以二个阶段的循环进行人才培养: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通识职业素质课程与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穿插进行。进行专业初步实习,使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和工作类别,对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专业技术课打基础。通过学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循环。
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实现高一级的结合循环,实现二次理论、二次实践的第二个循环。本阶段突出专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重点培养,有意识地突出“核心专业课、顶岗实习”的锻炼。“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从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从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从专业认识实习到顶岗实习,实现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 金:
安徽省质量工程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编号20101233
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课题 编号JG10289
【关键词】分段分模块 高职教育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影视后期 课程计划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与此同时,一方面社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却培养不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人才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这种现象给企业和学校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大部分高职教育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影子,办成了缩减版的本科教育,将四年的课程缩减成三年或两年,仍保持着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即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阶段,只关注学科知识,忽视实用性、技能性,而在这种理念下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传统的。
一、传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
传统的影视后期方向的课程计划中,每个课程都开设一学期,比如专业课中,第一学期开设《Java语言基础》;第二学期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摄影摄像基础》、《3DSMAX三维设计》;第三学期开设《Flash动画基础》、《矢量图制作》、《视频编辑剪辑制作》;第四学期开设《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周课时数一般为4-8节,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为1:1开设,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点零散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按科目内容进行划分,每一个科目之间联系很少或是几乎没有,各任课教师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教学重点放在每个科目的知识点讲解和操作,而忽视前续课程的延续和对后续课程的辐射作用,所以各知识点较为零散,而高职学生自身的综合处理知识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他们也只能是一个点一个点的零星接受,最终无法将本专业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融会贯通的理解和使用。当学生就业时,无法立即适应岗位需求,通常需要经过再培训才能达到公司企业要求。
(二)实践比例少,实践能力弱,社会适应性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是1:1。教师一般先在多媒体教室上两节理论、演示课,然后学生集体到机房进行操练。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实例,布置一系列作业让学生去机房练习,有时甚至是理论课上完的第二天、第三天才能上机辅导,学生这时都已遗忘差不多了。上机实践效果差,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不熟练。
二、分段分模块 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段分模块的概念
“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从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从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从专业认识实习到顶岗实习,实现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以二个阶段的循环进行人才培养: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通识职业素质课程与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穿插进行。进行专业初步实习,使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和工作类别,对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专业技术课打基础。通过学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循环。
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实现高一级的结合循环,实现二次理论、二次实践的第二个循环。本阶段突出专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重点培养,有意识地突出“核心专业课、顶岗实习”的锻炼。“分段分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从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从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从专业认识实习到顶岗实习,实现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 金:
安徽省质量工程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编号20101233
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课题 编号JG1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