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阿克苏地区小麦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对2016年小麦锈病在阿克苏地区的田间发生情况调查及药效试验研究,探讨小麦锈病在阿克苏地区发生危害的原因,并筛选出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结果表明:药后10d,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g/L丙环唑乳油、250g/L己唑醇悬浮剂3种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均可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关键词:小麦锈病;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84-02
  小麦锈病是一种间歇性成灾病害,发生速度快,流行性强,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新疆麦区发生较为普遍,严重时可造成5%~15%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1]。2016年阿克苏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14.52万hm2,比2015年增加2.62万hm2,主栽品种有邯郸5316、新冬22等。这些品种的连年大面积种植,使小麦品种抗性有所减退,有利于小麦锈病的发生,而目前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锈病的重要手段[2]。因此,摸清阿克苏地区小麦锈病发生情况,开展小麦锈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对减少小麦锈病的危害,保证南疆小麦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锈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其田间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研究的报道较少。本试验选用的药剂中,三唑酮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常用药剂,试验研究报道较多[3-7],而其他药剂用于防治小麦锈病的研究报道仍较少。通过本次田间对比试验,筛选出对小麦锈病防效较好的化学药剂,为有效防治小麦锈病及科学合理的轮换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点 试验选择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9大队3小队,小麦单作田地理位置为N41°22′364",E80°04′495",海拔高度1 190m。试验区小麦品种为新冬22日,播种时间在每年的9月25日左右,收获时间在6月20日左右。
  1.1.2 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小麦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f. sp. tritici)。
  1.1.3 供试药剂 250g/L己唑醇悬浮剂(陕西省亚锦集团有限公司);250g/L丙环唑乳油(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乙嘧酚水悬浮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农垦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250g/L己唑醇悬浮剂75g/hm2和150g/hm2、250g/L丙环唑乳油375g/hm2和525g/hm2、25%乙嘧酚水悬浮剂375g/hm2和750g/hm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清水对照。施药时间是2012年5月25日。
  1.3 调查分析
  1.3.1 田间发病情况调查方法 于小麦返青开始,定期在阿克苏地区各县市随机选取小麦田对小麦锈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分级调查,分级标准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23-20007a[8]执行,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叶数×9);
  防治效果(%)=[1-(CK0×PTI)/(CKI×PT0)]×100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I—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I—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3.2 药剂试验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m2,2次重复。每小区5点取样,调查方法同上。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药前定株调查锈病的病情指数,药后7d、10d、14d各调查一次,分级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锈病田间发生情况 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各县市小麦锈病调查情况来看,2016年小麦锈病始见期为4月初,平均病情指数为0.56,此后发展蔓延速度较快,最后一次调查时,平均病指为12.16,发病最高田块病情指数达24.84。2016年阿克苏地区小麦锈病发生程度整体为中偏轻(2级),局部中度发生(3级),相对重于常年,发生面积达5 956.7hm2。
  2.2 药剂试验结果 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表1),药后7d,250g/L己唑醇悬浮剂75g/hm2处理、150g/hm2处理,250g/L丙环唑乳油375g/hm2、525g/hm2处理以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1.46%、89.36%、81.51%、87.01%、85.04%,防效明显高于25%乙嘧酚水悬浮剂375g/hm2处理、750g/hm2处理的防效;250g/L已唑醇悬浮剂75g/hm2处理、150g/hm2处理,250g/L丙环唑乳油375g/hm2处理、525g/hm2处理以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处理间防效无明显差异。药后10d,250g/L己唑醇悬浮剂75g/hm2处理、150g/hm2处理,250g/L丙环唑乳油375g/hm2、525g/hm2处理以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9.07%、86.33%、89.81%、96.04%、96.01%,显著高于25%乙嘧酚水悬浮剂375g/hm2处理、750g/hm2处理的防效;250g/L己唑醇悬浮剂75g/hm2、150g/hm2处理,250g/L丙环唑乳油375g/hm2、525g/hm2处理以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处理间防效无明显差异。药后14d,250g/L丙环唑乳油375g/hm2、525g/hm2处理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93.03%、95.19%、93.86%,稍高于250g/L己唑醇悬浮剂75g/hm2处理、150g/hm2处理的防效,明显高于25%乙嘧酚水悬浮剂375g/hm2处理、750g/hm2处理的防效;250g/L丙环唑乳油375g/hm2、525g/hm2处理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处理的防效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2016年小麦锈病在阿克苏地区始见期较早,发生程度相对重于常年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目前我区种植的(新冬22、邯郸5316)小麦品种抗病性有所降低,相对有利锈病发生;二是有一定的菌源基数。据2015年阿克苏地区小麦锈病冬前越冬基数调查,小麦锈病病田率25.42%,病叶率4.42%,平均严重度为1.45%,高于常年;三是冬季下雪早,积雪时间长,有利于锈菌的安全越冬。春季冷暖交替、升温不稳定,风沙、浮尘天气以及4—5月的降雨天气,均有利于小麦锈病的传播发展。
  4 结论
  供试的4种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其中,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g/L丙环唑乳油和250g/L己唑醇悬浮剂在试验浓度下可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另外,本试验筛选的丙环唑乳油、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小麦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11],在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混合发生的地方,可优先使用这些药剂。
  参考文献
  [1]韩烨,何中虎,夏先春,等.Cimmyt小麦材料的苗期和成株期锈病鉴定[J].作物学报,2011,37(7):1125-1133.
  [2]宋玉立,杨共强,何文兰.3种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04,30(1):76-77.
  [3]黄光辉,姜宏,杨光礼,等.小麦锈病、白粉病的药剂防治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1998,26(3):57-58.
  [4]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6种杀菌剂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65-66.
  [5]汪晓红,潘晓皖.30%醚菌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05,44(7):334-335.
  [6]王福州,董炳章,张骅.25%三唑酮WP防治小麦锈病田间药效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3:41-42.
  [7]王玉卿,肖春,曹雅忠,等.两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制剂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评价[J].植物保护,2010,36(2):157-160.
  [8]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90-93.
  [9]魏国荣,韩青梅,康振生.三唑类杀菌剂Folicur与Ca-ramba防治小麦白粉病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33:41-43.
  [10]丁海玲,郝根娣,张骅,等.丙环唑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4:48-50.
  [11]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08,34(1):146-147.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我们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广义梯度近似,结合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高压下MgB2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几种压强下峨的电子能带结构.发现在Г点σ带和π带随着压强的增
在嘲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小波去噪理论,从而提高了原始语音的信噪比和最终识别率,由于分别对每段语音去噪并进行端点检测,大大降低了运算量,因而减少了训练时间,达到了较好的识别效
设F=Fq是一个q元有限域,其中q=p^f,f≥1,p是一个奇素数.利用有限域F=Fq上一类方程:a1x1^d11…xm+1^d1.m+1+a2x1^d21…xm+1^d2.m+1xm+2^d2.m+2+…akx1^dk1…xm+k^dk.m+k=0,其中m≥0,k≥1,djj≥0,a
设S={x1,…,xn}是由n个不同正整数组成的集合,e是一个实数.如果对所有的1≤i,j≤n,有(xi,xj)∈S,则称S是最大公因子封闭的(GCD-closed).第i行j列元素由xi和xj的最小公倍数的e次幂
摘 要:该文分析了马鞍山市种植户在推广机插秧水稻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机插秧栽培方式下水稻的产量和效益,加快机插秧水稻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存在问题;对策;马鞍山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125-03  1 马鞍山市水稻生产面临的新形势  1.1 水稻生
摘 要:为了明确中棉所71棉花品种在宿松县的最佳种植密度,特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中棉所71杂交棉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此时籽棉产量最高、棉花品质相对较好。  关键词:中棉所71;种植密度;产量;棉花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46-02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
2013年4—8月在兴国县进行了春花生施用钙素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施用钙肥能增加花生的荚果数、提高花生百果重和出仁率,对提高花生产量有明显作用,增产幅度达9.3%~9.8%。因
摘 要: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相应地秸秆资源也特别丰富。该文通过对吉林省的秸秆利用现状和目前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秸秆直接还田和饲用是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秸秆;利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075-02  近些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在1.6亿hm2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4亿~6.1亿t,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