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课程流派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社会、知识、学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维度的课程设置理念,产生了课程设置的多方位视角,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课程改革活动在美国和西欧诸多国家相继开展,于是课程理论的研究和课程设置的研究也从多种视角得到诠释和发展,总体而言,分为三种为人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流派:以学科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流派、以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造为中心的课程流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流派。
  一、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流派
  所谓“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择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流派强调学科知识是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人类文化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为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流派特别重视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和结构。学科结构是深入研究各门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准则,其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即以框架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加强对所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基本了解,是所学学科的必需工具;基本的概念体系,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定的学术术语,基本的原理和研究方向,并且在实质上回答了学科深入研究的各种问题,学生头脑中概念知识体系的形成是对所学学科深入了解的前提;基本的方法论体系,如提出研究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并检验结论,在此过程中还包括收集并分析数据,确定研究的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等,一系列所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或方法论体系,是学科结构的最为复杂的一环,也是重要的一环。
  学科结构的传授,就是要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学习。通过掌握结构,解释学科研究中普遍的现象中的一般原理并发现特殊现象,使得学科知识更加容易为学生接受;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保持并时刻得以应用;在教育工作者课程设置和教科书的编排过程中,学科结构以其不变的知识价值体系和内化的社会价值观对其进行指导,并为其实施过程提供丰富的借鉴经验。我们不能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断章取义,随便引入的知识点和孤立的方法论原理,这种脱离学科结构的知识点并不见得有多少价值,甚至会适得其反。
  二、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流派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流派强调课程设置的重点应当放在社会存在的主要功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改造及活动计划等社会历史形势上,应当围绕当代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并以此来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提高其参与社会政治的活动计划并帮助付诸实践。当代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最具影响力的是巴西学者弗莱雷,他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中剥削的本质,并揭露传统者的课程制定者充当了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将统治观念隐藏于课程之中,并在长期的学校课程与教学中进行全面渗透。他认为课程设置应当以社会改造为中心,而不是使人民处于从属的地位,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社会改造是课程设置的社会基础,任何一个阶级在稳定政权后,必然会发展适合本阶级的课程。而所谓的“奴役”需要一个性质的界定,即统治阶级的课程设置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文化需求,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发展,如果能够满足以上的性质,那么这种阶级的课程设置并不属于“奴役”人民的性质。社会总是在发展,人对文化和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到底是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素质的提高,还是本身这两者就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呢?我们认为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忽视了任何一方的存在,都是片面的。
  三、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流派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流派主张课程的设置应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为基本准则,而不是以学科结构的知识为中心或社会改造的社会问题为中心,它首先考虑的是课程的设置必须为了学生的发展;其次,课程设置的内容必须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得到全面的肯定。这一理论流派在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经过杜威等人的发展而正式形成,它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课程设置模式,强调教师制定课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颠覆。当然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意味着教师无指导的任凭学生自发性的发展,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风靡全球,并推崇“学生中心”课程,它将学生的中心地位重点放于对学生的态度的培养和人格的尊重,而不是传统的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中心,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紧密相连,并让学生成为课程实施及评价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86.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一、北京市十一五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的基本1.指导方针.制定北京市十一五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
摘 要 本文从解剖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入手,强调借鉴淡马锡模式必须建立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最后,明确了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国企改革 淡马锡模式 国有企业 公法人制度  一、淡马锡模式的由来及其特点  淡马锡控股公司是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并负责监管且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公司,是所有新加坡国联公司的总管家。它直接拥有40余家公司的股权,这些公司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公司、星展银行等
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及财务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现代企业发展中良好的经营利润,则需要对其成本控制及财务管理加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能用户、现代工业对电能计量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应用而生.它的出现克服了手动抄表的缺陷,提升了电能计
在企业经营的日常活动工作中都潜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跟企业生存发展所密切相关的。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做好自身的财
【摘要】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地理课堂,利用情感、兴趣、意志、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融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笔者针对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快乐求知谈了自己的经验体会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兴趣;地理活动;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的三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地理课堂,我尝试采用了快乐教学法,利用情感、兴趣、意志、需要等非智力因素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气设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某酒店大楼电气设计实例,简单的阐述一下酒店供配电设计的相关内容.
坚持健身,为什么别人瘦下来,练出马甲线了,而你的身体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来看看是不是与以下原因有关。原因一:强度太大运动量太大、运动时间过长——看似
最近,我到基层联系点——更楼街道骆村村蹲点调研。骆村村过去工作靠前,现在却是一个软弱落后村,过去骆村发展靠什么?现在骆村缺什么?像骆村村这样的基层党组织今后怎么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