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o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泵送混凝土不仅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薄壁密筋结构少振捣或不振捣施工,而且应能减少收缩、防止裂缝、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但是某些工程表明,泵送混凝土强度不足、凝结异常时有发生,特别是裂缝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重点分析其产生原因,找出防止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裂缝;事故处理;防治
  1.泵送混凝土的特点
  1.1原材料和配合比
  1.1.1水泥用量较多
  强度等级C20~C60范围为350~550kg/m3。
  1.1.2超细掺合料时有添加
  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和降低造价,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矿渣、沸石粉等掺合料。
  1.1.3砂率偏高、砂用量多
  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以便于运输、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流动性混凝土增大砂率6%以上,约为38~45%。
  1.2工艺
  a.混凝土拌制在搅拌站(楼)进行,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但也偶有失控情况。
  b.多数搅拌站未设细掺合料、粉状泵送剂、粉状膨胀剂称量和料仑,采用人工或容积法,使计量与分散存在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
  c.当混凝土拌合物过乾、过稀,运输时间过长、停留时间过长且未进行搅拌均匀前入泵时,混凝土拌合物乾稀不匀。
  d.每个运输车中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差过大,加入泵车内输送时,会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性变坏。
  e.混凝土浇筑后振捣不足、振捣过度,特别是面积系数很大的板材,采用振捣棒密实不均匀。
  f.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技术措施不当或不完善时,易产生温度裂缝。
  g.混凝土大面积板材,在浇筑后防风、防晒、养护不足时,易产生干缩裂缝。
  h.混凝土拌合物过乾、人工、无称量的加入高效减水剂或水时,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
  2.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2.1温度裂缝
  2.1.1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502J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550kg/m3来计算,每m3混凝土将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在浇筑温度的基础上,通常升高35℃左右。如果按着我国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浇筑温度为28℃ 则可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65℃左右。但是,如果没有降温措施或浇筑温度过高,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80~90℃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XX大厦在浇筑筏板反梁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经实际测定高达95℃。水泥水化热在1~3天可放出热量的50%,由于热量的传递、积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约发生在浇筑后的3~5天,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和温差成正比,温度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应力( 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裂缝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5天,初期出现的裂缝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情况。
  2.1.2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的水泥,其内部温度越高,形成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越大。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的温度应力与其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危险性也越大,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
  (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用。
  a.水泥品种选择和水泥用量控制。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减少温差的措施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掺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再有,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根据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高或降低1℃。因此,为更好的控制水化热所造成的温度升高、减少温度应力,可以根据工程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对工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核与验算,并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可用56天或90天抗压强度代替28天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由于过去土木建筑物层数不多、跨度不大,且多为现场搅拌,施工工期短,混凝土标准试验龄期定为28天,但对于具有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高层建筑,大多数的施工期限很长,少则1~2年,多则4~5年,28天不可能向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向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加设计荷载,因此将试验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龄期推迟到56天或90天是合理的,正是基于这点,国内外许多专家均提出这样建议。如果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则可使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70kg左右,则混凝土温度相应降低4~7℃。最后,为减少水泥水化热和降低内外温差的办法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如果强度允许,可采用掺加粉煤灰来调整。
  b.掺加掺合料。
  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并且能够补充泵送混凝土中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集料达到占15%的要求,从而改善了可泵性。同时,依照大体积混凝土所具有的强度特点,初期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强度增长较快、较高,但是后期强度增长缓慢。掺加粉煤灰后,其中的活性Al2O3、SiO2与水泥水化析出的CaO作用,形成新的水化产物,填充孔隙、增加密实度,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是应当值得注意的是,掺加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和极限变形略有降低。因此,对早期抗裂要求较高的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不宜太多,宜在10~15%以内。   c.掺加外加剂。
  掺加具有减水、增塑、缓凝、引气的泵送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由于其减水作用和分散作用,在降低用水量和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推迟放热峰出现的时间,因而减少温度裂缝。
  (2)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改进。
  a.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大体积工程结构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也是一个重要措施。
  b.改进工艺。
  搅拌工艺:
  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
  振动工艺: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2.2沉陷(塑性)收缩裂缝
  2.2.1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在泵送混凝土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板、墙等表面系数大的结构之中,经常出现一种早期裂缝。这种裂缝为断续的水平裂缝,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梭状。裂缝经常发生在板结构的钢筋部位、板肋交接处、梁板交接处、梁柱交接处、结构变截面的地方。
  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动性过大和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均匀,在凝结硬化前没有沉实或者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以及模板移动、基础沉陷所致。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1~3小时出现,裂缝的深度通常达到钢筋上表面。
  2.2.2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
  a.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kg/m3以下,水灰比在0.6以下,在满足泵送和浇筑要求时,宜尽可能减少坍落度。
  b.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和掺合料,可改善工作性和减少沉陷。
  c.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
  d.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
  2.3干缩裂缝
  2.3.1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干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在硬化后较长时间产生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由于集料的干燥收缩很小,因此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干燥收缩造成的。水泥石干燥收缩理论有毛细管张力学说、表面吸附学说和夹层水学说等,不论哪种学说,都是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干燥过程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逐渐发展的。由于混凝土蒸发干燥非常缓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多数在一个月以上,有时甚至一年半载,而且裂缝发生在表层很浅的位置,裂缝细微,有时呈平行线状或网状,常常不被人们注视。但是应当特别注意,由于碳化和钢筋锈蚀的作用,干缩裂缝不仅严重损害薄壁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也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2.3.2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
  (1)水泥品种。
  一般来说,水泥的需水量越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越大,不同水泥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按其大小顺序排列为: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所以,从减少收缩的角度出发,宜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2)水泥用量。
  混凝土干燥收缩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增加量不显著。在有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时,还是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高,C20~C6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般约为350~600kg/m3。
  (3)用水量。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受用水量的影响最大,在同一水泥用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为直线关系;当水泥用量较高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综合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来说,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
  为了降低用水量,掺加适当数量、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的外加剂是非常必要的。
  (4)砂率。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数值不大。泵送混凝土宜加大砂率,但不是笼统的和无限的,也应在最佳砂率范围内,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确定。
  综上所述,泵送商品混凝土,特别是在高强度、大流动性条件下,由于水泥用量多,单位用水量大,砂率高和掺化学外加剂,使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裂缝的潜在危险大,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为此要按施工要求选择较低的坍落度,在满足流动性和泵送性的条件下,使单位用水量降低到170kg/m3以下,在满足强度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同时,应选用对混凝土干燥收缩影响小的泵送剂。必要时掺加适量膨胀剂。在施工中采用二次振捣,加强抹面和湿养护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科]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建筑业引进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合同条款(FIDIC条款),开始与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式接轨,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明确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监理负责制,制定各级质量制度,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努力推行工程质量管理方式。本文就推行全面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
【摘 要】斜屋面可以增大屋面的排水坡度,减少屋面堆积杂物和积水,降低屋面漏水机率,增强建筑装饰效果的优势,因此被大量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  【关键词】斜屋面;施工;技术  0.前言  为满足建筑造型的需要,降低屋面漏水的机率,提高建筑物屋面的整体防水效果,许多公共建筑和住宅楼屋面采用斜屋面,斜屋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下面就以云南海埂会议中心商务酒店主体工程(二标段)项目为例讲述一下斜屋面施工的要
在心理学认知研究的启发下,本文认为,英语写作教学中要贯穿元认知策略训练,在加强写作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摘要】影响儿童舞蹈创作的因素:1.受儿童心理特点的影响。2.受生活内容及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形体表演情感    儿童舞蹈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它的创作主体是成人是我们!为了更好,更细致的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舞蹈,我们就必须了解影响儿童舞蹈创作的因素。  一、受青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影响  青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
【摘要】体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健康第一”的健康教学理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是这一理念的基础,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仔细研究分析教材,认真的备课和上课,合理组织教学,营造和谐安全的体育课堂氛围。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屡见不显,我们怎样在既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又能保证体育课堂安全进行呢,结合自己的17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些个人看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安全
课文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富有成效地朗读,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语文课本内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却没有看到真正有效的自学方式指导和合作探究学习实质。笔者尝试运用“导学—质疑—模练—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倡导学生自主预习,重视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利用教材进行丰富有效的模练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在自学方式的指导、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上初显效果。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选入教材,对于引导少年儿童继承传统、涵养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精神和审美情趣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如何编选,如何安排,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烦难的问题。  与以往人教版教材相比,现行2006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考虑。首先,该版教材适当增加了古典诗词的数量。现行六册教材共收录古典诗词63首,占到了整个教材课文量的20%。
语文课是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主的课,是由人来组织、生成、建构和推进的课,是最具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课。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是教师生命流淌的地方,是学生生
期刊
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的质量管理新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是提高高校管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