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时期,继汉朝之后,中国进入了另一个大一统时代。特别是大唐盛世,中国的影响力遍及各地,同时也注重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髓,三勒浆酒的传入即是一例。
盛世名酒众多,且和勃兴的唐诗相得益彰,继魏晋之后谱写了又一曲诗酒风流的佳话。盛世多名酒,药酒不仅种类有所增加,而且制备和使用也更加规范,医学典籍中出现了现存最早的对药酒的专题论述。此期间,药酒的滋补功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三勒浆酒传入 果酒也治病
唐代的酒文化兴盛,从唐诗中可见一斑。因为唐朝不禁酒,从宫廷到普通百姓家,都可酿酒,民间酒肆林立,同时还出现了许多酿酒名家,许浑“城中杯酒家家有,唯是君家酒送春”描绘了家庭酿酒的盛况。
又因唐朝国力强盛,开放包容,先进的文化吸引了日本、西域诸国等遣使来唐。据史书记载,唐代允许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开设酒店,在当时的长安,很多西域人也在经营酒肆,侍者多为当地美女。他们的名酒和酿造方法,也传入了我国。
三勒浆酒即在唐朝时传入,相传为波斯名酒。唐朝《唐国史补》中有关于三勒浆酒的最早记载,唐末的《四时纂要》记载着三勒浆酒的酿造方法:“造三勒浆: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以上并和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斗、新汲水二升,调熟,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日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候发定,即止。但密封。此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须是八月合即成,非此月不佳矣。”
三勒浆酒由果物酿造而成,果酒治病、滋补,始于此。此后,《唐本草》《本草拾遗》《海药本草》《药性论》《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均有关于三勒浆酒的记载,且三勒浆酒一直沿用至今。
“药王”钟情药酒 首次专题论述
唐代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期,于是出现了很多集大成的人物和专著。被尊称为“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在这一时期写出的《千金方》,就是医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对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做了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方》实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的合称,共记载有药酒配方80余例,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强身补益等。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此外,在《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孙思邈设有“酒醴”一节,记载酒方16例,《千金翼方·诸酒》中载药酒方20例,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对药酒的最早专题论述。
王焘撰写的《外台秘要》是成书于唐代的又一部综合性医书,书中设有《古今诸家酒方》一节,收载了药酒11方,是对药酒的又一次专题论述。此外,还有大量的药酒方散见于其他章节中。
细查唐代时的药酒配方,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药酒配制整体水平的提高。
滋补受到重视 治病不再独秀
唐代以来,药酒的养生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千金方》《外台秘要》中收录的药酒配方中,不少配方即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配方,当属虎骨酒。其实,早在南齐年间,医书《徐文伯方》中就有关于虎骨酒的记载,不过那时,虎骨酒是单方药酒。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记载了虎骨酒的疗效和配方:“治骨虚酸痛不安好倦,主膀胱寒。虎骨酒方:虎骨一具通炙取黄焦汁,尽碎之如雀头大,酿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酿酒法”。如今,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研制的虎骨酒,所用的药材已经达到了两百多种。
《外台秘要》中记载的五加酒,也是一种流传到现在的养生药。这种在古代流传很广的养生保健酒,具有祛风湿、壮筋骨、补肝肾、填精髓等作用,对老年体弱者有保健延年之功效,到唐朝时,复方种类增加,用来治疗不同的病症。
孙思邈还曾经把药酒用于美容,《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用桃花浸酒美容的记载,只需采摘刚开放的三月桃花阴干,用酒浸泡半月后饮服,经常饮用,可令人“好颜色”,这也是取药酒的滋补功效。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则进入了滋补酒的大发展时期。
敬请关注下期内容“两宋药酒受青睐 药酒工艺大发展”。
沽上药酒工坊之好缸
百年前的1912年,乐家老铺第十二代传人乐达仁创建了天津达仁堂,引入乐家老铺的药酒技术和秘方,在西横堤大明道上建立了药酒的生产基地(即现在的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
目前沽上药酒工坊的药酒是在遵从传统的炮制工艺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提取工艺,将过去由手工铜器隔水加热,发展到现在的全自动封闭生产系统,管道输送。
但是,在静置、陈化、储存的工序中,仍然使用传统陶缸。沽上药酒工坊使用的陶缸为1912年在景德镇定制的天宝龙窑大缸,已有百年历史。每个可装入750公斤或1000公斤两种规格的药酒,都是当年乐家老铺在天津创建之初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这种陶缸完全采用传统制法,手工拉制而成,制作原料为纯天然矿及矿釉,与其它材质的储藏容器相比,陶缸具有无毒、微孔透气性及保温、恒温性能好等特点。沽上药酒工坊制作药酒的工艺原理是药酒入陶缸静置三年方可出缸销售,静置期间,利用陶缸的特殊材质及微孔透气性特点,激发各药物的药性,从而发挥出药物的最佳性能。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萌生创意,将企业最后一批生产的1986年虎骨酒,于药酒工坊开馆之日2010年5月5日尘封于百年老缸之中,并进入百年倒计时,待到2110年5月5日,再由京万红的传人启封,留与后人品味。
盛世名酒众多,且和勃兴的唐诗相得益彰,继魏晋之后谱写了又一曲诗酒风流的佳话。盛世多名酒,药酒不仅种类有所增加,而且制备和使用也更加规范,医学典籍中出现了现存最早的对药酒的专题论述。此期间,药酒的滋补功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三勒浆酒传入 果酒也治病
唐代的酒文化兴盛,从唐诗中可见一斑。因为唐朝不禁酒,从宫廷到普通百姓家,都可酿酒,民间酒肆林立,同时还出现了许多酿酒名家,许浑“城中杯酒家家有,唯是君家酒送春”描绘了家庭酿酒的盛况。
又因唐朝国力强盛,开放包容,先进的文化吸引了日本、西域诸国等遣使来唐。据史书记载,唐代允许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开设酒店,在当时的长安,很多西域人也在经营酒肆,侍者多为当地美女。他们的名酒和酿造方法,也传入了我国。
三勒浆酒即在唐朝时传入,相传为波斯名酒。唐朝《唐国史补》中有关于三勒浆酒的最早记载,唐末的《四时纂要》记载着三勒浆酒的酿造方法:“造三勒浆: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以上并和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斗、新汲水二升,调熟,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日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候发定,即止。但密封。此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须是八月合即成,非此月不佳矣。”
三勒浆酒由果物酿造而成,果酒治病、滋补,始于此。此后,《唐本草》《本草拾遗》《海药本草》《药性论》《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均有关于三勒浆酒的记载,且三勒浆酒一直沿用至今。
“药王”钟情药酒 首次专题论述
唐代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期,于是出现了很多集大成的人物和专著。被尊称为“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在这一时期写出的《千金方》,就是医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对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做了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方》实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的合称,共记载有药酒配方80余例,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强身补益等。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此外,在《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孙思邈设有“酒醴”一节,记载酒方16例,《千金翼方·诸酒》中载药酒方20例,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对药酒的最早专题论述。
王焘撰写的《外台秘要》是成书于唐代的又一部综合性医书,书中设有《古今诸家酒方》一节,收载了药酒11方,是对药酒的又一次专题论述。此外,还有大量的药酒方散见于其他章节中。
细查唐代时的药酒配方,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药酒配制整体水平的提高。
滋补受到重视 治病不再独秀
唐代以来,药酒的养生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千金方》《外台秘要》中收录的药酒配方中,不少配方即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配方,当属虎骨酒。其实,早在南齐年间,医书《徐文伯方》中就有关于虎骨酒的记载,不过那时,虎骨酒是单方药酒。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记载了虎骨酒的疗效和配方:“治骨虚酸痛不安好倦,主膀胱寒。虎骨酒方:虎骨一具通炙取黄焦汁,尽碎之如雀头大,酿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酿酒法”。如今,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研制的虎骨酒,所用的药材已经达到了两百多种。
《外台秘要》中记载的五加酒,也是一种流传到现在的养生药。这种在古代流传很广的养生保健酒,具有祛风湿、壮筋骨、补肝肾、填精髓等作用,对老年体弱者有保健延年之功效,到唐朝时,复方种类增加,用来治疗不同的病症。
孙思邈还曾经把药酒用于美容,《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用桃花浸酒美容的记载,只需采摘刚开放的三月桃花阴干,用酒浸泡半月后饮服,经常饮用,可令人“好颜色”,这也是取药酒的滋补功效。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则进入了滋补酒的大发展时期。
敬请关注下期内容“两宋药酒受青睐 药酒工艺大发展”。
沽上药酒工坊之好缸
百年前的1912年,乐家老铺第十二代传人乐达仁创建了天津达仁堂,引入乐家老铺的药酒技术和秘方,在西横堤大明道上建立了药酒的生产基地(即现在的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
目前沽上药酒工坊的药酒是在遵从传统的炮制工艺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提取工艺,将过去由手工铜器隔水加热,发展到现在的全自动封闭生产系统,管道输送。
但是,在静置、陈化、储存的工序中,仍然使用传统陶缸。沽上药酒工坊使用的陶缸为1912年在景德镇定制的天宝龙窑大缸,已有百年历史。每个可装入750公斤或1000公斤两种规格的药酒,都是当年乐家老铺在天津创建之初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这种陶缸完全采用传统制法,手工拉制而成,制作原料为纯天然矿及矿釉,与其它材质的储藏容器相比,陶缸具有无毒、微孔透气性及保温、恒温性能好等特点。沽上药酒工坊制作药酒的工艺原理是药酒入陶缸静置三年方可出缸销售,静置期间,利用陶缸的特殊材质及微孔透气性特点,激发各药物的药性,从而发挥出药物的最佳性能。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萌生创意,将企业最后一批生产的1986年虎骨酒,于药酒工坊开馆之日2010年5月5日尘封于百年老缸之中,并进入百年倒计时,待到2110年5月5日,再由京万红的传人启封,留与后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