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南京地区都市类报纸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借助RBS(项目风险分解结构)对报纸转型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大体被分为四大类:技术风险、外部风险、组织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并对各类别风险进一步细化分析,从而尝试引导纸媒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合理应对风险。
【关键词】南京都市报;转型;RBS;风险识别
在南京都市报中,当前影响力比较大的主要有《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和《现代快报》,纵观近两年来南京都市报转型方面的尝试,大概总结为少数转企改制、个别停刊改版、多数借助“两微一端”开展融合传播模式,内部整合采编模式、发展线下产业等。[1]
纸媒虽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点,但大多数纸媒人对转型的尝试往往谨小慎微,同时转型阶段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根据项目风险分解结构,结合南京都市报市场的实际情况,试图具体识别出纸媒转型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别,以便进行风险分析及应对。项目的风险主要分为技术风险、外部风险、组织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四大类别,[2]每一类别又分解出不同的子类。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需求、技术、复杂性和界面、性能和可靠性、质量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由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不配套、设备不完善或者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预测不够充分,而存在技术风险。都市报转型,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寻找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但新媒体是靠强大的技术做支撑的,报人们如果不能对新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就可能使融合技术的过程存在风险。
(一)复杂性和界面
都市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从报纸内容上网开始,建网站、推电子报、开微博、上微信公众号,然后开发自身APP,但影响力甚微,反而导致内容被无限制免费使用,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2017年4月榜上,[3]江苏省唯一上榜的是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江苏网”,在《中国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4月总榜》中排22位,在《省级网站综合传播力榜》中排第10位,但在《新闻网站APP传播力》中没有上榜,总体上由传统纸媒推出的新闻APP上榜较少。比较南京都市报开发的APP,由南京日报社开发的“最南京”APP由于缺乏维护与更新,已自动淘汰,“金陵晚报”APP不能正常使用,“现代快报”自2016年与Zaker合作后,也不见了自身APP,目前能正常使用的是“扬子晚报”APP,但打开后界面色彩偏暗,除了在“焦点”版面每天有1-2条内容及时更新外,其他版内容陈旧甚至空置。
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就要懂得复杂性和界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当复杂性降低到某一点,界面才能保证简约和吸引力,当然还要考虑维护的成本。
(二)性能和可靠性
所谓性能,便是报纸的定位,都市报需要告别同质化的竞争,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当下,都市报正在失去的潜在用户是一群以手机为伴的年轻人,他们追求便捷、新鲜、娱乐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资讯信息,就目前而言,让年轻人离开手机转向纸媒阅读是有难度的,这时如果纸媒再失去了中老年阅读群体,这将是致命的。
《江南时报》自2011年7月1日加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之后,几次改版都以失败告终,2016年7月停刊几天后再次宣布由都市晨报改版为财经类专业报纸,取名《财经》,改版发刊词称是为了应对报纸“寒冬”,顺应新闻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4]报社原有记者和编辑约40人被分流,留下约10人左右的经营团队人员。《财经》在2016年8月1日正式出版,一开始只有周一、三、五出版,2017年改为周一、三、四、五出版,版面在10-20版不等,虽然不知道改版后经营状况如何,但至少它在定位转变上迈出了一步,当然,改变性能将意味着面临风险。
报纸的可靠性,在于优质的内容供给、良好的媒体形象,若在人人都要拉广告、做产业、完成订阅量的办报环境中,其可靠性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二、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分包商和供应商、法规、市场、客户、天气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这里主要分析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供求风险。
(一)政策风险
该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都市报需要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南京都市报已经告别价格战时代,主要竞争是来自新媒体的冲击。
2016年底,广州市财政局拿出3.5亿元支持党报媒体,专项用于《广州日报》的印刷、发行支出等,每年年底,各地都会召开党报党刊的发行征订工作会,也是对党媒的支持,江苏省政府也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开发并推广“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但各大都市报得自谋出路。
(二)法律风险
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ACC)对法律风险的定义也适用于都市报,指在转型求变过程中所承担的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
南京都市报的转型主要集中在开发“两微一端”融合傳播、线下产业多元化发展等模式,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规范性,由此产生的可预见的或难以预见的造成与法律相悖或触犯法律的可能,因法律纠纷会导致延误时间、增加成本或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市场供求风险
都市报面临的困境在于广告额大幅下滑,根据CTR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的广告花费同比下降41.4%,广告资源同比下滑40%。[5]
报纸发行量持续下跌,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订阅市场也是如此,都市报订阅率持续走低,零售终端进一步减少,新媒体渠道分流了报纸原有的市场份额,导致报纸阅读量下降,甚至老年人也减少了报纸接触。
需求的降低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报纸版面越来越少,投递不够及时,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供求的风险。
南京都市报从1999年之后进入黄金发展时代,拥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发行量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2004年后,各大电器零售商竞争激烈,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商场、房地产、家装广告等源源不断,每周四、周五版面甚至超过百版。以《现代快报》为例,2010年8月5日(周四)的版面是112版,8月6日(周五)的版面高达130版,从2011年开始,广告逐渐减少,版面随之减少,到2012年8月23日(周四)版面为80版,8月24日(周五)版面为80版。
【关键词】南京都市报;转型;RBS;风险识别
在南京都市报中,当前影响力比较大的主要有《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和《现代快报》,纵观近两年来南京都市报转型方面的尝试,大概总结为少数转企改制、个别停刊改版、多数借助“两微一端”开展融合传播模式,内部整合采编模式、发展线下产业等。[1]
纸媒虽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点,但大多数纸媒人对转型的尝试往往谨小慎微,同时转型阶段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根据项目风险分解结构,结合南京都市报市场的实际情况,试图具体识别出纸媒转型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别,以便进行风险分析及应对。项目的风险主要分为技术风险、外部风险、组织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四大类别,[2]每一类别又分解出不同的子类。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需求、技术、复杂性和界面、性能和可靠性、质量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由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不配套、设备不完善或者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预测不够充分,而存在技术风险。都市报转型,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寻找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但新媒体是靠强大的技术做支撑的,报人们如果不能对新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就可能使融合技术的过程存在风险。
(一)复杂性和界面
都市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从报纸内容上网开始,建网站、推电子报、开微博、上微信公众号,然后开发自身APP,但影响力甚微,反而导致内容被无限制免费使用,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2017年4月榜上,[3]江苏省唯一上榜的是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江苏网”,在《中国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4月总榜》中排22位,在《省级网站综合传播力榜》中排第10位,但在《新闻网站APP传播力》中没有上榜,总体上由传统纸媒推出的新闻APP上榜较少。比较南京都市报开发的APP,由南京日报社开发的“最南京”APP由于缺乏维护与更新,已自动淘汰,“金陵晚报”APP不能正常使用,“现代快报”自2016年与Zaker合作后,也不见了自身APP,目前能正常使用的是“扬子晚报”APP,但打开后界面色彩偏暗,除了在“焦点”版面每天有1-2条内容及时更新外,其他版内容陈旧甚至空置。
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就要懂得复杂性和界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当复杂性降低到某一点,界面才能保证简约和吸引力,当然还要考虑维护的成本。
(二)性能和可靠性
所谓性能,便是报纸的定位,都市报需要告别同质化的竞争,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当下,都市报正在失去的潜在用户是一群以手机为伴的年轻人,他们追求便捷、新鲜、娱乐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资讯信息,就目前而言,让年轻人离开手机转向纸媒阅读是有难度的,这时如果纸媒再失去了中老年阅读群体,这将是致命的。
《江南时报》自2011年7月1日加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之后,几次改版都以失败告终,2016年7月停刊几天后再次宣布由都市晨报改版为财经类专业报纸,取名《财经》,改版发刊词称是为了应对报纸“寒冬”,顺应新闻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4]报社原有记者和编辑约40人被分流,留下约10人左右的经营团队人员。《财经》在2016年8月1日正式出版,一开始只有周一、三、五出版,2017年改为周一、三、四、五出版,版面在10-20版不等,虽然不知道改版后经营状况如何,但至少它在定位转变上迈出了一步,当然,改变性能将意味着面临风险。
报纸的可靠性,在于优质的内容供给、良好的媒体形象,若在人人都要拉广告、做产业、完成订阅量的办报环境中,其可靠性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二、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分包商和供应商、法规、市场、客户、天气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这里主要分析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供求风险。
(一)政策风险
该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都市报需要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南京都市报已经告别价格战时代,主要竞争是来自新媒体的冲击。
2016年底,广州市财政局拿出3.5亿元支持党报媒体,专项用于《广州日报》的印刷、发行支出等,每年年底,各地都会召开党报党刊的发行征订工作会,也是对党媒的支持,江苏省政府也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开发并推广“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但各大都市报得自谋出路。
(二)法律风险
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ACC)对法律风险的定义也适用于都市报,指在转型求变过程中所承担的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
南京都市报的转型主要集中在开发“两微一端”融合傳播、线下产业多元化发展等模式,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规范性,由此产生的可预见的或难以预见的造成与法律相悖或触犯法律的可能,因法律纠纷会导致延误时间、增加成本或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市场供求风险
都市报面临的困境在于广告额大幅下滑,根据CTR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的广告花费同比下降41.4%,广告资源同比下滑40%。[5]
报纸发行量持续下跌,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订阅市场也是如此,都市报订阅率持续走低,零售终端进一步减少,新媒体渠道分流了报纸原有的市场份额,导致报纸阅读量下降,甚至老年人也减少了报纸接触。
需求的降低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报纸版面越来越少,投递不够及时,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供求的风险。
南京都市报从1999年之后进入黄金发展时代,拥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发行量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2004年后,各大电器零售商竞争激烈,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商场、房地产、家装广告等源源不断,每周四、周五版面甚至超过百版。以《现代快报》为例,2010年8月5日(周四)的版面是112版,8月6日(周五)的版面高达130版,从2011年开始,广告逐渐减少,版面随之减少,到2012年8月23日(周四)版面为80版,8月24日(周五)版面为8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