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复杂的德国民居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民居建筑在别墅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要数德式和城堡式。德式风格是从中世纪帝国民间住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英国都铎风格建筑相近,也受巴洛克和哥特风格影响,不同的是每个立面几乎都有明显的装饰,俗称“绷带”式建筑,是日尔曼民族的主要民居形式。德国民居一般分二至三层,多为独院式,虽然各个造型独特,却有一种共同风格:整洁,典雅端庄,简约精致,沉稳大方,但又不失迷人的优雅和浓郁的浪漫情怀。
  
  北方风格:天还是那么蓝
  
  据去过德国的人介绍,你沿着德国西南一路行走,会发现很多民居建筑和中国南方的民居类似,都是黑瓦白墙,建筑讲究对称,结构方正,修筑在通风向阳的地方等等。
  德国人讲究实在、耐用和精致,主要体现实用,空间也不是太大。德国的大城市民居基本与其他欧洲国家差别不大,要想看有特色的民居得到小城市或小镇里去,那些小地方一般受到的战争创伤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古老的,漂亮且有特色的建筑得以保留下来。
  北方小城市吕内堡(lueneburg)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在这座城市,超过100年的建筑数不胜数,而真正让人叫绝的是那些漂亮的“山墙式”建筑,在众多的山墙建筑中,大部分建筑都用红砖,也有个别山墙式建筑用黑青砖,听说刚开始建成时有很多争议,如今已被公认为最受欢迎的建筑。
  这些民居还有另外一大亮点:屋顶装饰,如美人鱼、独角兽、帆船、箭矢、字母、马拉车什么的,许多人把这个装饰叫做“屋标”。 这些屋顶标不但是装饰,还可以避雷。
  那些造价高、豪华一点的住宅,会让人联想到德国的奔驰、宝马,既显得典雅大方,尊贵华丽,又蕴涵了德国人讲求实用、耐用、安全、舒适的商业文化特质。
  而小户型的、一层或两层的民居,简约而不简单,面积虽小,品质不变——斜率很大的三角形屋顶、方正而带有弧线窗沿的窗户,给人一种和谐的对称美和几何美。
  德国人很注重房屋的维护和修缮,我们看到的房子看上去很新,实际上多数都是上百年的老房子,主体结构是木质的,德国人在木头表面涂上不同的颜色,使房子的外框结构一目了然。
  除了阳台摆放着各种奇异鲜艳的花草,德国人还喜欢装饰外墙,有的是自家的涂鸦,但大部分都是别具匠心的设计,再豪华一点的还有雕刻,很少有重样的。
  
  内部设计:一眼看不透
  
  德国民居大都是别墅式二层或三层小楼房,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是近年新盖的。不论老房还是新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楼房设计周密细致,楼内房间厅堂错落迂曲,明廊暗道四通八达。房子柜厨连为一体,房内机关重重,奥秘无穷,让人一眼看不透。
  从外表看德国民居大致差不多,楼房呈正方形,陡坡状瓦式大屋顶,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屋顶上会露出几扇窗户。有的家庭没有院墙,有的则有半米高象征性的小院墙,给人一种不设防的错觉,其实那是外松内紧。
  也许,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国而饱经沧桑,德国人潜意识里形成了固有的安全意识。走进楼内往往就像走进迷宫,楼下一般没有大厅堂,通向各个房间的走廊过道比较窄小,但曲折幽深加上光线很暗,给人一种神秘感。楼梯一般比较窄小但有两个,不会因一个楼梯出事就上不来下不去,如果两个楼梯口都出事,顶屋阁楼窗口处还设有轴承滑轮组合机械式软梯,人在几秒钟之内即可从顶层下到地面,有的民居楼上窗口处也备有软梯或软绳。有的修有暗道,里面有一条从顶层一直通到地下室的垂直固定金属梯,暗道同每层楼设置的暗门及各房间相通。
  有的布局还在室内的每扇窗户右下方都挂一把小金属榔头,以防在地震或其他灾害中,窗框受到扭曲打不开窗时,用其破窗而出。
  楼内房间布局没有规律性,大小房屋交叉错落分布,十分复杂,每间房屋都有固定的用途,凡是带窗户的一般是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或浴室。
  密室和贮藏室都没有窗户,室内完全靠灯光照明,可能这样更安全。许多家庭每人都有一间小密室。有的家庭还在地下室内建有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防空室,里面全部是现代化设施,透气、通水、通电,并备有充足的饮料和食品,“备战备荒”以防突发性事件。
  一般情况下,一栋楼房有两三扇通向外面的门,一扇对开的大门为主门,余下的小门为附门。各房间有明门也有暗门,明门一般是对开的大门,门框宽大,门和门框的颜色与墙的颜色明显不同;暗门是单开门或拉门,没有门框,门的颜色与墙的颜色完全一样,暗门关上后,门的边缘与墙严丝合缝,外人如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破绽。
  在一座老房里都能看到这样一扇暗门,主人的大客厅里有一个同墙连为一体的一人多高的座钟,看上去座钟就是专门为这座房子而设计的,正好镶嵌在壁炉旁的凹处,钟摆上部前后备有一个机关,只要触动它,座钟就会像一扇门那样被弹开。原来,后面是一间可容纳三四个人的小密室,每个房间都有两三个门,除进出走廊的正门外,各房间都有侧门相通。
  德国民居内各种柜橱等家具同房子连为一体,同房间一样高大宽绰的壁橱里也是明橱暗柜、机关迭起、奥妙无穷。
  据一位去过德国朋友家卧室的国内人士介绍,他家“靠一面墙摆放了三个独立的高大衣柜,打开看里面挂着各式服装也没有什么特别,当热情的主人向我揭示它的秘密时顿时令人目瞪口呆。原来三个衣柜后面还有两个暗柜和一间能容纳两三个人的暗室。在衣柜后壁用手一拉,挂衣架连同后面的木板像一扇小门似的被拉开,里面有个三轮对号开关装置,把手伸进去只要按照密码将三个轮各转动几下,柜子便会斜向徐徐弹出一条槽式导轨,柜脚下装置的暗轮连接在导轨的一端,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柜子便沿着导轨离开墙面。暗柜有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抽屉、柜门、隐格,抽屉和柜门还各有各的暗锁,一些抽屉小巧玲珑,可能是贮藏首饰珠宝等细软之物的地方。”
  
  门饰与民俗:颇具中国味
  
  德国人很讲究居住条件,居民主要有三种模式:较富有的住花园房,四周有树墙或栅栏,院内有花圃、草坪、果树、鱼池、运动场等;一般人家住连栋房,即房屋连成一排,两家共用一道山墙,门前有花圃,屋后有一小院子;收入低的住公房。
  首先是花圃,一般占地三、四十平米,中间是砖铺的进门通道,两边种着花草,最常见的是一米多高的玫瑰,开着碗口大的花,还有多种说不出名字的花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四季不断;也有的种一、两棵塔状或伞状小树,还有的铺上白色沙石,布置假山、雕塑等物。
  门口台阶上大多摆了一大盆花,还有一只小动物雕塑,如小鹿、刺猬、鸡、鹅、鸭、青蛙等。在大门上多数人家挂着一只花环,少数挂一只弯弯的月牙,里面坐一小人,也有挂五角星、四角星的。大门两边的窗台上总是摆满鲜花,洁净的窗玻璃里面挂着雪白的蝴蝶状窗帘,就连门顶上的雨棚、墙上的门灯、信箱也设计得各式各样,邻居之间很少雷同。
  一位去德国看望女儿的朋友描述说:“我们散步途中,看到一家门上挂着一只纸板做的大鹤,旁边屋墙上挂着一排婴儿穿的衣服,五颜六色,我说:‘德国人大多把衣服晒在后院,或在洗衣房内晾干,这家为什么把衣服晾在门口?’女儿说:‘不是晾衣服,是这户人家最近生了小孩。因为德国有个传说,说小孩是仙鹤送来的,这是表示祝福。’又一次,我们看到一户人家门口,一把椅子上坐了一个老太婆的模型,背后竖着个‘50’的牌子,旁边还有几个小孩的模型,类似大号的玩具洋娃娃。我问:‘这又是什么玩艺儿?’女儿说:‘这是表示这家老太太五十大寿,儿孙满堂,让亲友来庆贺的。’”
  德国西北地区还有一个风俗,每年5月1日,男青年给意中人送树,类似情人节送玫瑰花的意思,但送树必须偷偷进行,头天夜里,男青年扛着二、三米高的小树,将小树靠在女孩家大门边。有些长得漂亮的女孩追求的人多,第二天开门一看,门口靠着三、四棵或更多的树,就非常高兴,全家人也引以为荣。
  德国民居无论门饰与民俗,都颇具中国味。
  
  窗饰派别:各具特色
  
  德国民居窗饰是德国家庭主妇从事的一门独特的窗户装饰艺术。
  在德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家家窗户都经过精心装饰,成为美丽精巧的家庭“橱窗”和名副其实的家庭窗口。
  德国民居的窗户一般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不采用对开式和拉门式,而是一面完整的大玻璃窗,如需开窗换气则以窗户中线为轴上下或左右开启,不必将整个窗户打开,这种窗户为窗饰创造了条件。
  德国民居墙很厚,窗框很宽,从玻璃窗表面到窗帘表面约有30厘米的空间,窗饰就利用这块空间,以饰物为主体,窗帘为陪衬,营造出各种特殊环境和艺术氛围。
  德国的窗帘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派别”:
  “抽象派”窗饰是一种视觉丰富,激发想像力的装饰。有人描述,在沃尔夫斯堡镇,曾看到这样一个窗饰,饰物是用白纸折叠和糊制成的大小不等的几何体,背景看上去似乎是一块白布,上面任意泼洒了红黄两种颜色,毫无规则的两种颜色相互交错,形成一幅极动感的画面。饰物与背景一动一静,在日光照射下反差强烈,交换角度观看,则产生万花筒式的奇特效果。
  “田园派”窗饰风格多在城市和乡镇工业区,通过装饰烘托出一种静谧安逸的乡村田园气氛。在慕尼黑市有这样一个窗饰,淡绿窗帘如同一片芳草地,其上点缀几个色彩鲜艳的花朵和动物徽章及小饰品,饰物是一排原木树皮,上面布满茂盛的枝叶,悬挂在三个滑轮上的一条白纱巾宛如一条小溪穿过草地流向远方,整个画面像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静物派”装饰往往是一穗大苞米、一条青翠的黄瓜、一块涂抹着乳酪的烤面包或是水果等物静静地躺在一只系有彩色饰带的小竹篮子里或是一个涂有色釉的绘画瓷盘里。在汉堡市曾看到一个表现粗犷豪放男子汉气概的窗饰,在干枯的野草衬托下,悬挂着小草帽、烟斗、刀鞘、宽皮带和长筒马靴等。这些看上去漫不经心的饰物摆设,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呈现出特有的情趣。
  “青春派”窗饰则采用色彩鲜艳明快的玩具、风铃、鲜花、树叶和枝条,窗帘大多为网格式或薄纱类织物作为衬底,营造出一个淡雅、温馨的环境。在德国,60%以上的窗饰属于这种“派别”,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颓废派”窗饰以表现和渲染荒凉、凄惨和衰落为主题,采用废旧碎布和皮革、剪纸及金属物品为饰物,制造出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过后的场面及战争后在城市中造成的残垣断壁、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这类窗饰通常在灯光照射下效果更佳。固定在窗框上方和下方的小聚光灯和反射灯具,可将冷暖色调的光束投射到饰物和背景上,具有造型和渲染能力的聚光灯打出冷色调时更突出了质感和空间感,加重了恐怖和悲伤效果。
  德国人为什么把房子设计得如此复杂?又装饰得如此风格各异?一些德国居民认为,即使没有战争和灾难,即使不是为了防止什么事件发生,住在一栋平淡无奇的房子里,生活也一定是平淡无奇的。德国人把房子设计得奇特复杂,精巧独特,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增添生活情趣。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