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七种行之有效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英语是中学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尽管英语教学在农村中学已普遍得到重视,然而,学生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很多学生在初中学英语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学困生。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农村英语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寻求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智力因素,但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
  (一)社会因素
  学困生认知能力差,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他们觉得升学无望,但打工、做生意照样能赚大钱。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厌学”、“逃学”的情绪不断滋长。另外,不良的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社会上流传的黄色书刊、黄色网站,侵蚀学生的思想,使得他们沉迷于上网,荒废学业。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1、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调查发现,学困生对学习英语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词汇的记忆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较难单元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如我上的八年级其中一个班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不注重英语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机械的记忆,上课忙于记笔记却分不清重点,我写一个,他们想抄两个,课后有不看笔记。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他们喜欢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3、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变化。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小学时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还有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导致学生的成绩大幅度下降,并由此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三)隔代教育因素
  现在学生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管不了,只能放任自流。
  (四)父母因素
  大多数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与孩子缺少交流、沟通,孩子缺少父母的爱,父母唯一能做的是用金钱来弥补,孩子想要什么得什么。
  (五)教师的因素
  1、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虽然有些教师也承认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但总是忙于应付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等事务,而很少有时间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应用语言学等教育教学理论。
  2、英语教学收效不高。许多教师仅仅依靠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反思教学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只学到有限的英语知识而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3、教师教学上统一尺度,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样的教学,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
  4、教师的教学方法。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生硬,一味地用灌输的方法,教学缺乏灵性与活力,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英语失去兴趣而放弃。
  5、作业布置偏难,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此外,班级容量大,教师难以照顾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
  (六)教材因素
  現行教材内容多且难,复现率低,衔接坡度大,更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教材的难教难学是产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七)学校因素
  1、多数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严重缺乏。
  2、英语教师的严重不足,迫使学校不得不安排英语教师多承担一半的工作量,这样一来,课后辅导差生的时间就很少啦。如我校的几位英语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三个教学班。
  二、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农村学生虽然实际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但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时,最重要的一条是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好英语?并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学好英语。明确了目的,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英语教学法专家所说的“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学英语时,教师要从“严”字上狠下功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英语的根本所在。
  (三)观察要细心,寻找优点、放大优点,用优点导航,让学困生摆脱困境。学困生由于长期在习惯、思维、行为、表达等各方面显得“慢半拍”,“闪光点”不易被发现,因此,成功激励法的实施离不了细心的观察。我班学生黄德,好打篮球,不喜欢学文化课,各科成绩都极差。教他听课学习的方法,之后还在课堂上多次表扬他。经过他的努力,考试他都能拿到及格。可见用优点引领成长,对学困生转化十分必要。
  (四)教师要关爱、尊重每一个学困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真正接受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尊重他们,对他们一视同仁,就一定会在师生之间产生感情共鸣,并以此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五)教师要给每一个优等生确定2—3个学困生的帮扶任务,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可加速转化。如我班采用这一做法,效果让人可喜。
  (六)争取家长配合,做好转化工作。英语是一门语言,要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大量训练,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学困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家长会,以及家长来访,打电话等手段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争取与他们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课文、默写单词等。
  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呢?我觉得应巧用一些格言、谚语、歌谣、谜语和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新教材更应做到这一点。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What does she look like?”时,我用了不同的学生来询问,然后让他们分组进行Pairwork练习,做得对的就可以得到一枚幸运星,最后看哪组获得幸运星多,那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让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