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之后,没有—个春天不会来临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居冢隔离、集中治疗,其买开不是什么新鲜法子。
  甚至在历朝历代,都设有“方舱医院”。
  在应对瘟疫这件事儿上,古人们早已想出了不少靠谱的好主意,并沿用至今。
  古代的疾与病,不可等同而语
  汉代《说文解字》里讲:“病,疾加也。”也就是说,“病”比“疾”程度更严重。郑玄也曾在《仪礼·既夕礼》中注明:“疾甚日病。”也就是说,“疾”是程度较轻的病,“病”则更加严重。
  知道了这个再来看《扁鹊见蔡桓公》,可以发现扁鹊措辞的变化。他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第二次则说: “君之病在肌肤,不洽将益深。”第三次则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第一次用的是“疾”,第二、三次用的是“病”。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见仁见智,但韩非子描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不会脱离当时的语言习惯,由“疾”到“病”,反映的是病情的不断加重和扁鹊对病情的强调。
  中国古代对疾病的认识中,自然没有细菌和病毒的概念,关于为什么生病,各路说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与病人直接接触;二、在特定地点参加特定活动;三、异常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四、饮食;五、鬼神作祟。总而言之,对于疾病的成因,古人认为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和鬼神的作祟。
  一个人生病,可以是“疾”,也可以是“病”;很多人生病,那就是“疫”了,古语便曾说道:“疫,民皆疾也。”
  瘟疫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难题,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战“疫”的记载。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历史上有详细描述的“大疫”,周代有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每一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国家都是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验。在这一次次的考验中,中国人总结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染病非命定,隔离保平安
  既然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疾病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那自然很早就有传染病需要隔离的意识。
  《论语·雍也》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冉耕患病的情形。孔子“自牖执其手日: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后来儒学大师邢昺在《论语注疏》中写道:“冉耕有德行而遇恶疾也。”这个恶疾特指麻风病。
  冉耕得病时曾被隔离,这是因为麻风病是传染病,而且患者外型恐怖,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引发恐慌,所以隔离就成为当时常见的应对手段。
  即使自己没有得病,在家隔离也是古代就有的应对疫病的手段。晋朝时规定,疫情发生时,如果家人有生病的,即使官员自己没有染病,也三个月不得入宫。这本来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手段,但有些官员借机偷懒,当时的大臣王彪之认为,这项规定会导致瘟疫盛行时期有人钻空子,致使朝堂无人,建议废除。
  受古代儒家思想影响,有人得病,家人必须近身照顾,如果隔离在外,会被认为不忠不孝,所以士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证明“疫不相染”。经过汉代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本来就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德行所致,这也对疫病的传播隔离造成了一定影响。
  隔离措施扩大到所有疾病种类上是矫枉过正,然而士大夫们将染病与否归结为“命”,并强行否定隔离措施的积极意义,则又属于再度的矫枉过正。
  专人看顾,集中治疗
  除了隔离病人以及自己居家隔离,地方官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也是控制疫情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录了秦代的战“疫”制度,平时由典甲(也就是乡长)负责留心调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刻向郡守报告;郡守接报后,马上派出医官进行检查,一旦属实,当即组织隔离治疗。所有的病例被隔离在专门的“疠所”里,由政府派专人医治和照顾,病愈之前不得与外界接触。这就是中国设立隔离治疗制度的开始。
  汉代不但延续了秦制中的“疠所”,还设有专门的军中隔离医院——“庵庐”。据《后汉书》记载:汉军讨伐羌人时, “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为避免疫情扩大,所有染疫的官兵被统一安置在“庵庐”里,由专人留下来负责隔离治疗。
  南朝设“六疾观”;北朝设“别坊”;唐朝设“病坊”,由佛教寺院负责承办;宋代设“安乐坊”,后又更名“安济坊”,由中央政府视疫情分拨经费,地方政府采购药物,招募僧人照料病患;明清时期承袭其制,设“养济院”。
  宋代书卷中记载: “安济坊亦募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赐紫衣、祠部牒各一道。医者人给手历,以书所治痊失,岁终考其数为殿最。”在宋代的隔离医院里,不但有病号、医生,还有记录病情的“手历”,并有依据“手历”进行表彰、奖励的年终考核制度。“安济坊”中,病人以病情轻重为依据分区居住,“以防渐染”。
  共享药方,遏制病情
  不仅要隔离病人,还得尽力施药,这才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举措。
  古代没有现代这样的生物科学,但一代代医生根据一次次大小疫情,总结下来的药方,成了应对疫情可以参考的资料。即使是历史上被夸大其词的“焚书坑儒”,也强调不能烧医书。
  自从南北朝时期起,政府便承担征集、实验与发放药方的任务。北宋朝廷收集编订的《集验方》《简要济众方》《庆历善救方》等药方集在后世拯救疫情中立了大功。不少有作为的地方官,也积极组织编写实用的药方书。
  除了对症下药,政府组织医疗力量进行救治,也是遏止病情蔓延的重中之重。
  淳熙十四年,临安发生瘟疫,宋孝宗命令和剂局研制防疫汤药,免费分发给百姓;正统十四年,淮扬发生瘟疫,明英宗派40多名太医奔赴疫区,划片分人负责,带领并指导当地医生救治百姓;嘉靖二十年,京城暴发“疾疠”,明世宗亲自研制《济疫小饮子方》,“颁下所司,遵用济民”,并要求官员向民间印发药方;万历十五年,京城大疫,明神宗从太医院调出大量医生,在北京及周边免费诊治并施药。不仅要“医救”“赐药”,还要“颁方”,这是中国古代政府面对疫情时所必须承担的任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即使不可知的瘟疫总在不定期地到来,但顽强勇敢、智慧坚韧的中国人民终会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瘟疫。
其他文献
[摘 要: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政治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具有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高尚;接班人]  怎样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有理想的接班人?这是一个细致的问题,需要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不仅要教育学生鉴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也要增长见识,增强素质,顽强奋斗方面下功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的高校教育也在逐渐的发展,各个高校关于水电的管理以及其智能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趋势。高校肩负着向国家输送人才的重任,在高校内部进行智能化与信息化管理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许多客观原因对这一建设进行着制约,因此,本文将述说我国高校水电化与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希望可以为高校水电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智能化;高校水电;管理建设  
摘 要: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正在深入开展,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学生又表现出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当中,促进学生心理水平提高。文章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在心理方面表现出的一些问题,然后阐述了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思政教育的一些措施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心理教育;问题;渗透措施  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要求在学生教育上需要加强思想品行方面的教育活动
摘 要: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正确处理前概念入手,深挖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提升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概念;优化教学  基于学为中心的科学概念优化教学是以新课程理念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材中的素材为基础,创造性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并激活学生的思维,
摘 要:翻转课堂这一概念自出现以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近几年,中国基础教育也对其进行了试点研究并取得不错成绩。与此同时,GPA教学法出现至今,已在语言教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教学理念的分析,认为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GPA教学法;对外汉语  翻转课堂和GPA教学法最初都用于教育本国学
恋上一座城,也许只需片刻。  壹  来到瑞士,街边是精致的双层小屋,屋子的窗下是精心插弄的天竺葵和绿叶,绿叶上盘旋的是蜜蜂和彩蝶,彩蝶又翩翩然落上人肩。巴士在精致的小街东冲西撞,路旁披着彩绘的邮筒则充当了迎接的拉拉队员。这里处处透着《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西塞罗的幽默,又缄默无语;这里无巡警徘徊,却又与罪恶渊薮绝缘,走进这里,像闯入了童话。  轻推家庭小旅馆半掩的木门,吱呀一声惊起了几只彩蝶,一个灿
一、引言  古人云:“文字频改,功夫自出。”在习作过程中,只有经过反复琢磨与推敲,才能摸索出写作的规律,从而推出文质兼美的作品。与此同时,通过训练学生对作文的反复修改,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字句斟酌的良好写作习惯,还能促进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是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达到在写作方面如鱼得水。  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文质兼美的作品要靠反复琢磨
摘 要:教材对于课程来说是最重要的载体,语文教材编写的是否合理可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针对人教版新疆专用语文教材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事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教材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之处,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材编写的改进。  关键词:《语文》教材;人教版新疆专用  人教版新疆专用《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大学生常用的学习工具。近年来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促使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文首先对传统学习方法与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提出了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新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学习方法;改进  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
摘 要:警察文化是警务工作开展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对适合自身的警察文化营造给予了相当重视。澳大利亚警察文化自警察教育培训阶段就开始了,其软硬件条件的设置很多都围绕着警察文化的营造而展开。对我国而言,公安院校是警察文化营造的最早介入者和主力军,应考虑借鉴澳大利亚在这一领域的合理做法,积极营造适合我国公安机关工作的警察文化。  关键词:澳大利亚;警察文化;营造;启示  近些年,我国公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