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与民族

来源 :思想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维持生计的社会分工,是民族维持生存的生计基础;社会分工与民族以人类不同群体能够使用的自然资源为中心,形成不同民族互为表里的身份;社会分工所需要的专业工具、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或操守、观念和价值观等,则构成民族的文化属性。社会分工对民族的影响分为建构、细化、消解、瓦解四个阶段。随着被人类使用的资源种类及加工产品日益增多和细化,社会分工从以民族为劳动主体向以资源为劳动部门转化。民族身份在国家担任资源管理与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情况下,在社会生产领域逐渐从实体走向虚拟。但在人类自身生产领域,仍然以基础性的社会身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单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变要诉诸实践。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类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学实践论,并认为人是以这种感性活动自觉地
启蒙以来人类精神生活之至关重要的主题性之思,无一例外是围绕着“发展与生活”的关系得以展开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理论的成果表明,一方面,由于深刻的“制度性因素”的
两河口水电站大坝为295m 高心墙堆石坝,土料来源分散,均一性差,颗粒偏细,需掺砾改性.心墙填筑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坝体的安全运行,针对设计提出填筑质量采用全料压实度和细料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废弃印刷电路板的数量快速增长。印刷电路板中普遍含有贵金属金、银、铂、钯及有色金属铜、铝、锌、铁、镍等,其中贵金属金、银、铂、钯的含量也远比自然
诸夏孕育了“中国”,而后又被中国所超越。自诸夏文化从华北突起、从而改变了中国史前文化“满天星斗”的原有格局,历经五个时段,传统的“天下中国观”遂以形成,汉文明边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