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召开2019年度影视档案馆保存节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影视档案馆每隔两年便举办一次“UCLA保存节”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存和再现历史电影。今年的保存节自2月15日开始,到2月17日结束,在这期间比利怀尔德剧院将展出一批好莱坞主流电影、独立制作电影、纪录片和电视剧。庆祝活动于2月15日上午9时开始,首先展出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喜剧电影;紧随其后的是心理惊悚片《红房子》等经过修复的电影,以及《杀戮空间》等独立制作的电影。最后,本次活动在一系列新闻片、电视节目、动画和默片的播放后圆满结束。
其他文献
挖掘语文学科中“人文因素”,旨在以课内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渠道,以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为主战场,让课内知识向课外的社会知识延伸,有利于冲破樊篱,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从实质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育中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几点思考与认识,粗陋之处,敬请指正。   语文人文性思考之一:语文教育以语言文字为凭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文世界 。   伴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笔者认为要实施以下策略:   一、针对学生充分预设教学细节   联系学生实际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必要途径,这里的联系实际,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懂会用,必须始终立足于学生,对学生有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求得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有个老师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以浓浓的父子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以生活为本的活动,以生活为核心才能展现最终教育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活教育,建设学习与生活的桥梁,让语文回归生活,充满希望与活力。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浅析如何让语文回归质朴,充满生活味道。   一、让语文充满人文味   如何让语文拥有人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核心,而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人文教育。只有学生接触到人类优秀的思
在《正确理解 积极履职——实践档案行政执法的体会之一》一文中,笔者就怎样正确理解档案行政执法,怎样积极履行档案行政执法职责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具体的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还会遇到法律法规的合理运用和许多执法程序之外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档案行政执法实践经验,就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有关问题和案例谈点体会,供感兴趣的同仁们指正。  一、档案行政执法中遇到问题的处理  1.档案行政监督检查
教学中的导情是把作者蕴涵在课文中的情感传导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化成画面,并将把情感导入到画镜中,从而沟通与作者的情感,受到情感的陶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如果要真正做到既“传道”又“导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境生情   可利用挂图入境激情。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教学“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
明月高悬,一副洞穿世事的样子  曾经的青山绿水、酒肆旗风、万户捣衣声  被黄沙一层层裹挟  加深时光的幽暗  没有了拴马桩,汗血马已出走  穿裙裾的花草,干渴成针刺的模样  一代代变异,阻拦流沙  这让我担心起南方的村落  改道的溪流,裸露肩胛骨的山坡  田野上肆无忌禅的稗草  渐渐失落的蹄印与鸟鸣  某一天,我们是否退化  像大漠里针刺状的植物  匍匐在人间  瓦罐  遗落在荒野,只剩归途  时
课堂中的教与学是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来完成的,而呆板沉寂的课堂氛围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营造宽松和谐课堂  高质量的课堂氛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营造。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有驾驭教材的娴熟的能力,还要用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去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
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一代田园诗风。他所创作的大量田园诗,以其素淡自然而情真意远的艺术风格,以及同此紧密相连的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李度在《学诗浅说》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陶潜以超卓不凡的胸襟,扫除俗套,自成一格,情真语淡……后世诗家得到的一点馀味已经卓然可传。”因为自己对陶诗的钟爱,也很喜欢古诗词的授课。现结合《归园田居(其三)》的教学实践浅谈古诗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  这里所说的比照手法,是包含对比在内的比较和相互对照呼应。关于对照呼应,虽说许多文体的一般文章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或直接或间接都讲究,但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比照手法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  《祝福》中的比照手法铺透全篇,恰到好处地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出深刻主题。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剖析。    一
在炎帝故里,古乐之乡的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有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这就是曾都区第二中学。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如茵的绿地,苍翠欲滴的雪松,教学楼宿舍楼鳞次栉比,繁花绿树点缀其间,让你如置身于大花园中,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不凡的教育质量,使得这所充满活力的学校迅速在曾都教育界崛起,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众多学生慕名而来。带着这份敬仰与好奇,笔者采访了曾都二中书记、校长——省级骨干教师邵云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