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的T细胞受体(TCR)Vα与TCR Vβ亚家族基因谱系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4~5月及7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3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3例健康个体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机 构】
:
51023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血液中心,51023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血液中心,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的T细胞受体(TCR)Vα与TCR Vβ亚家族基因谱系及克隆性增殖情况。
方法选取2006年4~5月及7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3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3例健康个体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受试对象性别与年龄等一般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院检验科采集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液10 mL,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29个TCRVα与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采用基因扫描分析两组RT-PCR产物的CDR3序列及其长度。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TCR Vα与TCR Vβ亚家族基因在两组受试者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分析研究组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特点。
结果①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全部的29个TCR Vα与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不同,研究组3例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TCR Vα亚家族基因成员的数量为20~22个,表达TCR Vβ亚家族基因成员的数量为9~17个。②3例DLBCL患者均存在寡克隆、双克隆或克隆性增殖趋势的T淋巴细胞,其中克隆性增殖T淋巴细胞表达TCR Vα亚家族基因成员主要为TCR Vα6、Vα8、Vα14、Vα15、Vα21、Vα22、Vα23及Vα25。克隆性T淋巴细胞表达TCR Vβ亚家族基因成员主要为TCR Vβ1、Vβ3、Vβ13、Vβ15及Vβ16。表达TCR Vα6、Vα8、Vα14、Vα15、Vα23及TCR Vβ13、Vβ15亚家族基因的T淋巴细胞均全部为克隆性增殖T淋巴细胞。TCR Vα6、Vα23亚家族T淋巴细胞与TCR Vβ3、Vβ13亚家族T淋巴细胞呈明显克隆性增殖,基因扫描分析所得图形接近单克隆图形。
结论DLBCL患者外周血TCR Vα与TCR Vβ亚家族T淋巴细胞均呈优势利用及克隆性增殖的特点。
其他文献
脐尿管黏液腺癌是临床上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发病率低、发病部位解剖的特殊性、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极易造成术前的漏诊、误诊,从而导致选择错误的手术方式,甚至延
近几十年来,在护理实践和病人看护方面提高员工决策的参与已成为提高护理的工作环境和护理安全的长期决策.如何测量与评价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能力?护理决策参与量表具有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与自噬同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而上述二者对于维持细胞和机体的稳态均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生理机制。细胞凋亡与自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两者关系较为复杂,迄今为止尚未被完全阐明。笔者对细胞凋亡与自噬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当以消化道症状起病而未出现典型皮疹时,常易误诊.笔者收集了1 3例病初被误诊了的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有3个方面:①对本病认识不足;②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不够细致,对病儿的临床资料欠综合分析:③儿科医生与外科医生工作中缺乏及时的协作与沟通.通过对误诊病例的反思,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肝巨大、复杂性、恶性肿瘤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如何在能够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彻底切除肿瘤也一直是每一位肝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
小胶质细胞利用一系列膜受体来感知周围环境.虽然已知P2Y12受体在小胶质细胞的突起向释放ATP/ADP的损伤部位的靶向运动定中起关键作用,但对P2Y13的作用知之甚少.转录组数据表
聚合物囊泡作为一类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独特优越的结构、性质和稳定性,可包载多种亲水、疏水性药物分子,已经成为当前分子自组装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热点.论述了聚合物囊泡的结构和特点、制备方法与形成条件,介绍了形成聚合物囊泡的两亲聚合物类型及所形成的聚合物囊泡的特性,并对聚合物囊泡作为药物载体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运动耐力试验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并曾是许多研究的焦点.运动耐力试验最早是被用于辅助诊断冠心病的,但是现在它还被用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估,目的是在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和血流量需求的情况下观测心电图的变化.静息状态下,心肌组织从动脉血中摄取70%的氧--大多数身体各组织静息平均摄氧率为20%。
目的探讨我院血库十多年来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遇到的一些亚型血型,进行细致观察,认真操作、科学分析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及水平,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抗A""抗B"血清玻片凝集法、盐水交叉配血法.结果在A、B、O血型系统的鉴定配血中,发现"B"亚型5例.结论在采用输血疗法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亚型血的存在,在随机配血工作中发现了数例病人,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及交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起病隐匿,预后差,其肿瘤相关病死率位居第4位[1].30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尽管胰腺癌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