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16例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提高对二者的认识从而让胰腺癌的误诊现象得到减少。方法研究对象为16例胰腺癌患者和42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结果入院时及24h后查血清淀粉酶、胰腺密度异常、胰管扩张、腹腔积液、十二指肠壁广泛均匀性增厚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胰周淋巴结增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酶学改变对于胰腺癌两者相似度很高,不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CT征象因与胰腺癌特点不同,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诊断,为其与胰腺癌的鉴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胰腺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体层摄影术;CT鉴别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13-01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均为-中上腹痛,因此要鉴别这两种病症很困难,所以目前检查胰腺病变最主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CT检查[1]。CT检查能够提高首次的诊断率,缩短由于误诊而耽误的治疗时间,是较理想的检查手段。但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征象也有类似,CT鉴别也有困难[2]。所以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鉴别征象是值得摸索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收集了16例胰腺癌患者和42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全部资料,并分析其临床及CT鉴别诊断,探讨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征象。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6例胰腺癌患者和42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患者的年龄在3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0.3岁。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9例,女7例,2例CT误诊为反复发作性胰腺炎。对照组:男14例,女28例,3例CT误诊为胰腺癌。
  1.2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螺旋CT机螺旋扫描,扫描参数FOV300mm、层厚5mm、130kV、120mAs;扫描范围:膈顶至肾下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
  1.3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
  入院查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mL)观察组9例对照组32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24h查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mL)观察组12例对照组36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密度异常,观察组9例对照组22例。胰管扩张,观察组8例对照组16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观察组10例对照组36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十二指肠壁广泛均匀性增厚,观察组6例对照组20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例胰腺弥漫性增大,对照组24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3例局限性增大,对照组18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1例胰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对照组6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例胰周淋巴结增大,而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上腹痛是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都具有的主要临床症状。胰腺癌误漏诊时间、长误漏诊率高、根治率低,所以最重要的是缩短误诊时间、提高首次诊断率,胰腺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是CT检查[3]。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征象相似,两者之间的鉴别很困难。尽管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征象为胰腺钙化和胰管扩张、胰腺局限性增大,也不能說明存在胰腺癌。临床上需要准确鉴别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
  胰腺癌肿会阻塞胰管导致胰液的排除不畅,会造成继发性的胰腺炎,破坏腺泡细胞,酶被释放入血,造成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升高[4]。通过对两组患者入院24小时检验血清酶学改变的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单纯的依靠血清酶学的改变来对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的胰腺炎进行鉴别并不可靠。目前认为通过胰腺薄层进行扫描来增强CT+三维重建在胰腺癌的治疗和诊断腹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能够对肿物的位置和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术。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4例胰腺弥漫性增大,对照组24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3例局限性增大,对照组18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1例胰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对照组6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例胰周淋巴结增大,而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胰腺癌、胰腺炎的患病率也在上升,成为升高率最明显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的致死率已经超过了肝癌。主要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相关,患者多是过量饮酒、高脂饮食、长期吸烟、有糖尿病史和慢性胰腺炎的人群。CT检查对于诊断胰腺癌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CT可以观察胰腺组织是否出现增大、轮廓不规则、有缺损的情况。CT能够对患者正在所处的病期进行判断,提供不能进行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在CT的引导下进行经过皮细针穿刺,需要先对患者的组织学诊断进行确定。
  综上所述,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酶学改变对于胰腺癌两者相似度很高,不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CT征象因与胰腺癌特点不同,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诊断,为其与胰腺癌的鉴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罗娅红,等.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J].磁共振成像,2011,01:42-46.
  [2]苏涛.胰腺炎误诊胰腺癌CT及MRI征像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02:154-156.
  [3]高敏,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分析与鉴别[J].吉林医学,2011,13:2561-2562.
  [4]王静波.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2:45-48.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以潍坊医学院在校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每年职工体检报告资料,对脂肪肝的发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利用我校教职工2008和2012年教师健康体检结果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相对数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年份间的比较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2012年脂肪肝患病率和2008年比较略微增高,2012
临床肿瘤学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创办的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同时被多家专刊和网站收录。本刊侧重于肿瘤临床,并结合基础研究,以肿瘤专业工作者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对象。
在菜场的一角,我们常常会看到一间简易的屋子里挤满了老年人,上前一问,都说是来“免费体检”的。真的有这般“免费的午餐”吗?这“免费体检”的背后又暗藏怎样的陷阱呢?  ▲ 名为免费体验 实为推销产品  刚走进一家“免费体验处”,工作人员就笑眯眯地迎上来,指着一旁的椅子让我坐下。工作人员向我介绍,这是新近推出的某品牌高电位治疗仪,并递给我一张广告页,上面写着:高电位治疗仪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便
期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40例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40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40例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相比较。观察其治愈率与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療组术后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0%。结论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椎板间开窗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文章编号:1004
期刊